夺得两金的中国羽毛球队,面临着商业开发的大问题

分享到: 更多
2016-08-24 来源:懒熊体育

群众基础广泛、民间联赛火热,而专业级的羽超联赛却少人问津。与游泳、田径等项目相比,羽毛球运动员的商业价值也稍显逊色。是什么造成了以上怪现象?

林丹输了。面对他的“一生之敌”李宗伟,曾经25次击败对手的林丹,最终倒在了里约奥运会的决赛门口。岁月不饶人,从他迟缓的步伐中不难看出,年岁渐长的林丹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激情四射的羽毛球王者,一代传奇终有谢幕的时候。

输的不仅仅是林丹。本届奥运会的羽毛球赛事,中国代表团差点颗粒无收。以往能包揽冠亚军的女单、女双、混双都没能闯入决赛。倒是事先不被人看好的男单和男双,却夺得了金牌。

从4年前的包揽,到今年差点全线溃败,这届羽毛球队,怎么了?
 

里约“有毒”,羽毛球队也染上了?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届奥运会征战羽毛球项目的主力阵容,与12年伦敦奥运会包揽金牌的豪华阵容相比,几乎差不太多。出现在里约的15名羽毛球队员中,有11人参加了4年前的伦敦奥运会。

这些队员中,年纪最轻的是李雪芮,今年25岁;而林丹、傅海峰则已经33岁“高龄”了,属于名副其实的“老将”。

其他首次参加奥运会的队员,成绩则很难让人满意。女双的姐妹组合骆赢骆羽在小组赛中就遭到淘汰,另一对女双组合于洋唐渊渟也只是收获第四名,小将唐渊渟的糟糕发挥更是受到了国内球迷的质疑。同样,男双项目的柴飚洪炜也杀入了四强,但随后也遭遇了两连败,无缘奖牌。而没能参加本次奥运会的刘成、王适娴这些球员虽然世界排名都不低,但世界级赛事的金牌却不多,仍然不能挑起中国羽毛球队的大梁。

羽毛球选手的青黄不接,彰显无遗。这一点,身为中国羽毛球掌门人的李永波,当然也早就意识到了。

221.jpg
▲ 李永波已经意识到中国羽毛球队的问题

一名资深的羽毛球记者告诉懒熊体育,依照以往的惯例,在奥运年的前三年,国羽就应该进行人才迭代的计划。可是在里约这个奥运周期,由于太多的意外情况的出现,所以这个计划进行得晚了些,直到一年前才开始部署。

所谓的意外情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王晓理的突然退役,二是张楠和赵芸蕾的情变。

王晓理在去年年底宣布退役,这让她的混双搭档于洋的地位突然变得很尴尬。经过一番折腾后,终于确定了唐渊渟为于洋的新搭档,此时距离奥运会开幕已经不到一年,两人不得不马不停蹄地参加各项比赛,以赚足奥运积分。

而张楠和赵芸蕾的情变,更是让羽毛球队猝不及防。原本在2010年日本超级赛一吻定情的两人,突然传出感情生变,甚至将赵芸蕾的女双搭档田卿也牵涉其中。本届奥运会,张楠在男双项目夺冠后,赵芸蕾发微博证实了两人早已分手。同场异梦,即使是奥运冠军,也难以招架。

同时,中国羽毛球队的打法单一,也是成绩衰退的原因之一。泰国选手因达农的教练谢芝华的看法很能说明问题:“中国女单一直被其他队伍去研究透彻,过去几年她们却一直没有进步。”李永波也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如今的女队,“打法已经落后。”

内忧外患下,羽毛球队兵败里约,也就不足为奇。


林丹之外,难有羽毛球队员能吸金


成绩下降,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商业价值的缩水。

一位李宁公司的内部人士告诉懒熊体育,原本相比游泳、田径等项目,中国的羽毛球运动员在商业价值上本就处于劣势。“因为游泳、田径这类项目,中国运动员之前的成绩并不好,所以一旦成绩有了起色,关注度也会很高,商家也会把目光对准他们。而羽毛球本来就是王者地位,在没有大的突破时就比较难吸引眼球,何况如今成绩还在下降。”

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林丹在男单项目上成功卫冕,一时让个人的商业价值攀升到了顶峰。据业内人士估算,当时林丹的商业价值已经“破亿”。他不仅代言了多个商业品牌,频频出席各类商业活动,甚至还吸引了香港多家娱乐公司的注意,想让林丹涉足娱乐圈。

而林丹签约知名羽毛球品牌Yonex时,还一度与乒羽中心产生了矛盾。早在09年,羽毛球队就与李宁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的协议,队员在比赛时必须身着李宁的装备。林丹私自签约Yonex的行为,让乒羽中心的领导大光其火。

还好有李宁方面出面调停。同为运动员出身的李宁最终选择了理解林丹,三方最终达成一致:林丹在比赛时必须身着李宁的服装,而在赛场外可以穿上Yonex的运动服。

321.jpg
▲ 林丹不敌李宗伟,未能闯进决赛

商业价值的飙升,反之也让林丹有了更高的曝光度,也提升了羽毛球队的关注度。伦敦奥运会后,一系列针对羽毛球队的商业活动纷沓而来,当时的新科奥运冠军李雪芮就曾向媒体坦言,自己参加商业活动快要“忙坏了”,“累的我只想回酒店睡觉”。

然而这一切,在伦敦奥运会这波热潮过去之后,就一去不复返了。翻开李雪芮的微博,大多的内容都是展现一个年轻女孩的吃喝玩乐,少有一些商业活动的影子。她的粉丝数量也不到2万,与林丹的244万相去甚远,微博甚至都没有加V。

除了林丹,除了去年签约了Visa的谌龙,其他羽毛球队员的商业案例可以说是乏善可陈。

这在上述的羽毛球记者看来,这个现象很正常。“除林丹外,其他羽毛球队员的个性都比较内敛,不大喜欢商业活动。”

谌龙在赢得半决赛后对待央视记者的态度就是明证。原本结束比赛的谌龙本想拒绝采访,但被告知是直播采访后无奈停下了脚步,允许记者问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运动员的个性,也是赞助商投资的重要因素。上述李宁公司的内部人士告诉懒熊体育,羽毛球运动是一个不擅长彰显运动员个性的项目,这点就成为了想要赞助这些队员的商家的难题。“羽毛球是个综合性的项目,运动员更擅长思考,很重视思维方式的对决。”

而这点,羽毛球队也意识到了。“现在他们也在有意识地素质像林丹这样有’领袖精神’的队员,包括谌龙。谌龙在决赛中力克李宗伟,就展现了他一股不服输的精神,这或许是赞助商希望在运动员身上看到的。”这位李宁公司的人士如是说。

而谌龙能不能成为下一个林丹,目前犹未可知。

“这一来是要看谌龙自己的个人规划,二来也要考虑消费群体方面的原因。”这位李宁公司的内部人士表示,“林丹成长为奥运冠军的历程,是80后这一代人的共同目标,他不羁的性格也比较受80后的喜爱,80后人群正是当前社会的消费主体。”

而对于88年出生的谌龙来说,夺得奥运冠军只是一个开始,“更多还要看他未来的个性塑造,能不能成为彰显运动精神的代表。”


尴尬的羽超,和火热的羽毛球拥趸


同样面临窘境的,还有国内的羽超联赛。六年前,李永波力主当初开设羽超联赛,初衷一来是为了让运动员在非赛事期间也能通过比赛来保持状态,二来是为了帮助运动员提高收入。可见,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奥运会等大型赛事。

而六年后,羽超联赛却始终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百度新闻搜索羽超联赛,结果仅有3830条;而搜索第三级别的中乙联赛的结果,则是80400条。

懒熊体育致电了一位乒羽中心内部负责羽超联赛承办的人士,询问有关羽超联赛的上座率和收视率的情况。然而对方却婉拒了记者的请求,称这方面的资料目前不方便公布。

一位曾现场看过两年羽超联赛的资深羽毛球迷小黄告诉懒熊体育,如果没有林丹、谌龙之类的大牌,羽超联赛的观赛者很少。“买票进去可以随便坐。”

关注度不高,商业价值也就无从谈起。2014-15年的羽超联赛,甚至都找不到主赞助商,无奈只能“裸奔”。几支参赛的俱乐部,也曾遭遇过类似的困境。

如果要将羽超联赛商业化,面临着很多的难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羽超联赛的比赛目前都以团体赛为主,导致每场比赛打起来的时间就非常长,差不多要四五个小时。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羽超联赛一度将计分制度改为11分制,为了缩短每场比赛的比赛时间。然而这却遭到了包括林丹在内的诸多运动员的反对,直言这样的偶然性太大,影响联赛的观赏度。最终,这一计分制度在上赛季被废除,重新回归了21分制,但依旧没能解决比赛时长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其实还有解决方案,比如将羽超联赛,分为男单、女单等单项目的比赛。这不仅能解决比赛时长的问题,还能解放男双等观赏度较高的项目,从而吸引更多观众。而且,羽超联赛的职业化程度也很低,比如转会制度,几年来也是一变再变,很难说这是一个职业联赛该有的现象。

421.jpg
▲ 羽超联赛的现场画面

与羽超联赛关注度不高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民间对羽毛球这项运动的热衷。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中心地带,羽毛球场地非常紧俏,往往需要在周一就预定周末的场次。

火爆的不仅是周末的球场,各种民间业余的赛事,也广受羽毛球爱好者的欢迎。由中国羽毛球队赞助商红牛主办的“红牛羽林争霸揭幕战”中,目前已经举办了五届。在今年的第五届赛事中,共吸引了全国将有约6206支队伍、超过4万名羽毛球爱好者。

是什么,造成了民间联赛火热,而羽超联赛少人问津的现象呢?

这也是受限于羽毛球这项运动的特点。羽毛球是个参与感大于观赏度的项目,在场上打的人会很“爽”,但是看的人就很难体会到这种感觉,不像篮球、足球这种充满身体对抗的运动,观众在赛场边并不能百分百感受到运动所带来的快感。

上述李宁公司的人士则说,羽毛球的群众基础好,其实只是个伪象。“参与羽毛球的,大多只是爱好。对于观众来说,大多也只是看热闹,不会很专业地去分析,羽毛球的关注度与篮球、足球这种运动相比还是差了个档次。”观众的专业度不高,也成为了制约羽超联赛的一大因素。

不过这位人士对于羽超联赛未来的发展,还是抱有较高的期待。“目前羽超联赛其实也只是办了六年,未来无论从职业化程度和商业开发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当然,如何去挖掘、利用这些空间,需要从事羽毛球行业的人去深入思考。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