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技术升级标准要先行
2016-10-12 来源:中国质量报
本报讯 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目前正处于技术升级阶段,主要表现为向更高的比能量方向发展,而新的技术变革必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在9月2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第5次电动汽车热点问题研讨会上,来自百人会、行业组织、科研机构、汽车厂家、电池行业的多位专家,以动力电池技术升级与产业链研究为话题展开讨论,为动力电池未来的技术升级、产业发展以及电池上下游相关行业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与会人士一致认为,动力电池技术升级标准和安全性是首要关注。
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介绍,目前,动力电池正处于变革之中,技术升级的过程中,从全球趋势看,国际上都在向高比能量方向发展。如2018年可能大体上都在250Wh/kg,体积比能量大概在500Wh/L左右,2020年基本上在300Wh/kg,体积比能量在600Wh/L以上,到2025年大概在350Wh/kg或者是体积比能量在700Wh/L。在这个技术升级的过程中,中国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比能量提高、成本下降,但是带来寿命尤其是安全性相关的问题,所以这一轮技术的变革会引起很多相关的问题,其实尤其关注的是标准、安全性问题。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主任肖成伟表示,目前各个国家对动力电池都做了比较全面的国家的规划,包括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家,设置的内容还是从电池的产业链角度着手,如从电池的标准体系建立、关键的原材料、单体电池的研究、电池的产业化、系统集成应用以及梯级利用和资源回收等。
从电池到装备、到生产装备、到梯级利用,中国已形成了最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整个产业投资是超过了1000亿元,产能是超过了400亿元。2015年已超过了100家电池的企业来参与动力电池产业化工作。但目前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深圳吉阳智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如坤指出,如电池标准缺乏,尤其是尺寸规格标准不足;各生产厂家工艺不同,没有统一的制造规范;动力电池制造安全性面临严峻挑战;规模小,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对动力电池结构、制造工艺研究不足;制造合格率低80~90%,安全差,成本高。同时,动力电池制造装备也存在着制造工艺研究不足,装备定位不清晰;装备基础差、稳定性差、运转率低;电池制造及装备标准缺乏、装备缺少依据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在标准化建设上,目前我国动力电池标准化已初步建立。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新能源室主任王芳介绍,2009年,电动汽车标准委员会与碱性电池标委会联合成立了动力电池工作组,负责电池标准制定的相关工作。制定的电池标准中涵盖电池性能、寿命、安全性、互换性、回收利用及附件6个方面的内容。2015年5月已经出台了一套电池标准和测试评价,其测试的对象主要涵盖单体、模块和系统,指标主要是集中于电池的一致性、电性能、寿命、安全几个方面。
据王芳介绍,关于电性能的测试,近1~3个月以来,电池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主要是国内的产品,送样测试的能量密度200Wh/kg左右的样品会比较多。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的标准化已经初步的建立,后期的测试以及标准化的工作需要根据动力电池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不断的细化、补充和完善,也会根据新的问题出现不断改进。
企业标准也在不断完善。据了解,目前比亚迪已经做到电池模组标准化,在整车的使用上可以进行扩展。另外,比亚迪从2012年开始关注电池回收。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电池技术部经理江文峰表示,由于电池回收利润较高,目前没有统一的回收标准,行业急需一个公正合理的电池判定标准。阳如坤建议,在制定电池标准时,规格按照尺寸作为主参数,而不是把容量作为主参数,这样真正才能体现电池的规格。而电池的安全性主要有三个方面,设计、制造、使用。同时他还建议制定动力电池制造的路线图,立项研究电池的工艺、制造方法和制造装备;从装备的发展来统一规划,专门来立项;要建立动力电池制造标准和制造装备的标准。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