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十三万两白银烧制,同治大婚瓷器啥模样
同治皇帝大婚时所用的瓷器是什么样的?市民们不用再远赴北京故宫了,在家门口就可近距离观赏。昨天,位于渝北区新牌坊金山路的未名堂古陶瓷艺术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包括同治大婚所用的陶瓷碗碟等在内的一大批古陶瓷亮相艺术馆。
明黄色底釉的瓷盘上,竹叶茂盛;大红色底釉的瓷碗上繁花朵朵。据艺术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喜气祥和的瓷器就是为同治皇帝大婚所烧制的瓷器的一部分。在这些瓷器的底部,除了为大婚颁发的“同治年制”四字红色喜庆楷书款外,有的还特意用吉祥语句书写,如:“吉祥如意”、“燕喜同和”、“长春同庆”等红彩款识,代表着对大婚的祝福。
工作人员透露,这20几件瓷器是辗转美、英、法等国搜集到的,“这套瓷器在《大清会典》等史料中都有所记载,其总数计10072件,目前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2000来件外,大部分散落在民间,而私人收藏最丰富的就只有在重庆未名堂古陶瓷艺术馆可以看到了。”
工作人员说,在紫禁城的十位清帝中,只有四位皇帝是在位的时候成婚的。即康熙、同治、光绪和宣统。据清宫文献记载,同治皇帝的大婚于同治十一年农历二月举办,共消费1100万两白银,但还不包括做瓷器的开销。而根据《景德镇陶瓷史稿》记载,早在同治大婚的数年前,当时的清廷就花费十三万两白银在景德镇复建御窑厂专门烧制大婚瓷器。
同治六年三月,宫廷造办处交下预备将来新皇后所用的瓷器画样,发至刚刚从太平天国战火中恢复过来的景德镇御窑厂,下令加紧烧造。然而,由于处在战后恢复期,御窑厂工艺失传、工匠流失,即使督陶官景福也要用两年时间才能全部烧齐,瓷器还得不到清宫内廷的首肯。
同治八年(1869年)清廷传旨,认为完成的一万零七十二件皇帝大婚瓷器“烧造粗糙,不堪应用”。皇帝的母亲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1835-1908年)很不满意,下令补烧。
同治九年(1870年),清宫传旨江西九江关,给督烧御窑瓷器的负责人景福,所造“各项瓷器要端正,毋得歪斜,其里外花釉及颜色均烧造一律精细鲜明,勿使稍有草率”。同时,为了年轻皇帝大婚急需,还要求烧成后“迅即解京”,不得延误。
为了完成帝国的头等大事,满足慈禧的心愿,赶烧这批大婚用瓷,景德镇御窑厂甚至停烧了当年宫廷每年所需的常备大运瓷器。因此,同治大婚的瓷器,宛若当时慈禧的心境——三十五岁左右的母亲,为独子的大婚而装扮,所烧瓷器华丽、热烈、富贵、喜庆。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