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硅基新材料:四力齐发擦亮“玻璃城”
在蚌埠,“孕沙成珠”代表了一种城市精神。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人们曾以“珠城”为荣。今天的蚌埠人对“孕沙成珠”四个字做出了新的诠释,它既代表一种新兴产业——硅基新材料,又引领着一座城市的创新气质。
说到硅基新材料这个概念,人们或许会感觉很陌生,但我们生活处处可见它的身影,窗户、镜子、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现如今,硅基新材料还被广泛运用于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小到手机、平板、液晶电视、太阳能电池,大到航天飞机、深海探测器,处处离不开它。今天,有着“玻璃城”美誉的蚌埠正用“孕沙成珠”的精神,颠覆人们关于玻璃应用的传统想象。
近年来,蚌埠市把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加快“调转促”,全方位多层次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域发展,抓产业集聚、抓龙头牵引、抓协同创新、抓项目带动,“四力齐发”推动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2016年前三季度,基地实现产值285。4亿元,同比增长18。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6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税收19。96亿元,同比增长22。1%,达到前三季度序时目标任务。
一看产业集聚力。蚌埠市按照建链、强链、补链的发展思路,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强化招商引资,有德力中性药用玻璃产业基地、瑞本投资集团特种玻璃项目等15个项目签约,总投资149。7亿元。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作用进一步凸显,进一步打造形成了以新型显示、太阳能电池和特种玻璃三条产业链为主线,以硅质粉体材料和高端玻璃核心装备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体系。
二看龙头牵引力。前三季度,龙头企业蚌埠玻璃院实现产值34。9亿元,同比增长19。2%;方兴科技、华光光电材料科技、中航三鑫太阳能光电玻璃等企业产值分别达到15。2亿元、14。5亿元、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0。9%、40。9%、10。5%;蚌埠国显科技、北方电子研究院等新增企业跨跃发展,分别实现产值4。5亿元、0。7亿元;新集聚的德力玻璃、豪威科技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
三看协同创新力。提升蚌埠玻璃院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14所MEMS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技术攻关水平,0。15毫米极薄浮法电子玻璃工艺产业化关键技术、基于智能汽车的高性能三轴MEMS陀螺仪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北方电子研究院满足各项参数设计要求的EMCCD器件成功下线,标志着北方电子研究院安徽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三家掌握EMCCD器件制造技术的单位,有效填补蚌埠省乃至全国微电子器件在该领域空白,为实施微光夜视仪整机生产制造奠定了坚实基础。引导支持中国电科41所、凯盛科技和大富机电争创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建汪槱生、闻邦椿、李廷栋三个院士工作站。积极组建中科院(蚌埠)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孵化中心,重点围绕硅基新材料产业,推动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孵化、产业化。中航三鑫光伏深加工智能化产线试生产成功,填补蚌埠市光伏玻璃行业智能化产线空白。
四看项目带动力。新知科技智能视窗保护屏和显示屏、方兴光电触摸屏柔性镀膜、蚌埠国显液晶显示模组等项目竣工投产;中光电高强触摸屏用保护玻璃、凯盛新能源装备制造等28个项目加速推进;豪威科技交互式电子白板生产制造、大富重工柔性OLED显示模组产业化、480t/d中铝背板玻璃及镀钼等10个项目新开工建设,300MW铜铟镓锡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进展顺利,高铝高碱高强触摸屏用保护玻璃生产线项目主体建成。
当前,各种政策叠加效应正在集中释放。蚌埠市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推进区域创新改革试验,以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为载体,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支撑,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确保到2020年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45%,成为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全面冲刺全省第一方阵的重要引擎。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