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人做出了全国90%的时装女鞋

分享到: 更多
2017-01-04 来源:龙泉新闻网

 

  温州号称“中国鞋都”,温州的鞋革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温州有这样一批龙泉人,他们白手起家,不畏艰难,敢闯敢拼,团结协作,凭着执著与智慧在“鞋都”站稳了脚跟,不断发展壮大,硬是制造了制鞋业的“神话”。温州龙泉商会会长连伟明自豪地说,凡是有时装女鞋的地方都有龙泉人做的鞋子,而在温龙泉人做的鞋子已占了全国时装女鞋90%的市场份额。

  近20年打拼 龙泉人在中国鞋都“闯”出了一片天

  锦溪镇岭根村村民吴向标,是第一个到温州创办鞋厂的龙泉人。他曾经是市区“兄弟鞋庄”的创始人,如今是年产值超过3亿元的斯美高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都说,同行是冤家,值得称赞的是,吴向标不仅自己创下了大产业,还一带十、十带百、百带千地把龙泉老乡引领到温州创业,成为温州龙泉商会第一届会长。

  从1998年的第1家,到2004年底的30多家,再到现在400多家鞋企,龙泉人在温州将鞋业做到了极致。

  毛青云,第二届温州龙泉商会会长、依依鸟鞋业公司董事长。最初,毛青云摆地摊卖服装、鞋子,办过服装厂,后来改为生产时装鞋。通过几年努力,毛青云在有着“中国鞋都”之称的温州有了一席之地。2003年,毛青云不仅进入了温州鞋业协会,而且还担任协会理事长,与康奈、奥康等知名企业老总共谋发展。

  他牵头启动打造了“中国鞋都鞋革城”,鞋革城占地10万平方,是温州市“十二五”期间首批重点建设的19个商贸市场之一,是温州市内唯一的五星级专业鞋材市场,被誉为“中国鞋都”温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本和产业地标。此外,还联手温州市交运集团斥资10亿元打造航母型的电子商务平台“温州交运国际淘宝城”,已有1000多家制鞋企业签定入驻协议。杭州四季青、上海跨境电商协会、温州童鞋商会等也与温州交运国际淘宝城开展了强强合作。

  现任温州龙泉商会会长连伟明,龙渊街道梧桐口村村民,温州依洁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2004年,他带着创业资金,只身去温州闯荡。如今12年时间过去了,不仅依洁鞋业在温州稳稳立足,发展势头良好,而且他还以自己的真诚、热情与无私赢得了温州众多企业家的信任与尊重。

  这些在温州时装鞋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龙泉鞋帮”,在温州一一书写着自己精彩的创业故事,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

  2014年,在龙泉商会的积极争取下,一块占地70余亩的小微园到了在温创业的龙泉企业家手里。这块土地将建11幢楼房,建筑面积9万余平方米,解决50多家龙泉籍企业发展空间问题。70余亩土地对于寸土寸金的温州来说,是那么的珍贵,这令龙泉企业家们兴奋不已。

  “未来园区里厂房整齐划一,食堂、职工宿舍等生活配套一应俱全,园区内都是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一提及自己将要入驻的温州丽龙小微园,商会常务副会长徐森长备感振奋,从租用多年的破旧厂房搬入这里,他对公司年产值创新高充满信心。

  温州政府还给予企业家们特殊的政策,每家企业都将拥有独立的土地证与房产证。这将大大节约企业厂房购买成本,他们可以将资金更多用于生产研发。 连伟明说,龙泉人在温州是非常了不起的,不仅政府重视,本地企业也是刮目相看。

  团结互助 温州有一个龙泉人的“家”

  不足20年时间,龙泉鞋业在温州得到了迅猛发展。之所以能在短短时间内有如此创造力,得益于在温龙泉人的团结互助,亲如一家。

  2006年,温州龙泉商会成立。此时,商会有30余家成员。商会的建立,让企业之间更好地合作交流、互通信息、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密切企业与当地政府、龙泉政府的联系,搭建起了龙泉和温州经济技术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如今,商会会员企业达到400多家。商会的会员们彼此互助,关系融洽,像是一个大家庭。连伟明说,每一个到温州创办企业的龙泉人都得到前辈们的无私帮助,如今,他们经过多年的打拼,也具备了条件去帮助新手。他自己非常乐意帮助新人,也要求商会会员们团结互助。如今,龙泉企业家们都在积极发扬着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

  商会是龙泉人坚强的后盾。2012年10月,一鞋厂发生火灾,各商会会员纷纷慷慨解囊,伸出热情的双手,为这家鞋厂捐款近30万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另一家企业因工人在工作时间患病死亡,遭遇3000多人无理取闹。商会依靠法律力量,求助公安等部门,成功地平息了事件,维护了商会会员的正当权益。

  最为难得的是,温州龙泉商会还建立了5个党支部,选举产生了5个党支部书记。5个党支部带领企业的党员们开展关爱企业员工等活动,成为龙泉人在温的一件大好事。

  2014年,商会投资建立了“温州·龙泉会所”,免费为会员提供洽谈业务、品茶、休闲娱乐等活动,成为会员之家。

  支援贫困大学生、失学辍学儿童,捐款捐物帮助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在温创业的龙泉人士致富思源,德行并重,积极参与家乡新农村建设、抗洪救灾、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活动。 “我们这么做不是为了名声,不是为了宣传企业,我们自己也是苦过的人,这么做只是为了能为真正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为家乡尽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绵薄之力。”连伟明说。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