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五金:颠覆还是创新?
五金与互联网的距离,究竟是很近,还是很远?
从五金行业举办论坛的议题来看,五金离互联网很近。以前,五金行业的论坛都是在讨论质量、品牌、采购、设施建设等话题。但从去年开始,几乎所有五金行业的论坛都会将“互联网”作为主题或者重要议题。
然而,从外部环境看来,五金离互联网还很远。自1987年中国向世界发出第一封E-mail,互联网已经进入中国30年;自1997年电子商务概念进入中国,至今也已20年。
而直到今天,五金行业才开始集中地讨论“互联网”的问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五金行业错过了互联网最为蓬勃发展的30年。
目前,互联网对于五金行业仍然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全新的概念必然会带来全新的思维方式、全新的生产方式以及全新的商业模式。所以,新的问题随之而来,这对于五金行业而言,究竟是颠覆,还是创新?
五金与互联网,应该如何友好地相处?应该如何改变与突围?2016年12月18日下午,互联网+五金:颠还覆是创新暨2016年中国五金经销商发展论坛在临沂市政务大厦举行。
共议:颠覆还是创新?
临沂市河东区政府副区长褚冰、中国五交化商业协会副理事长、山东省五金机电商会副会长、临沂市五金机电商会会长褚延运、中国五交化商业协会秘书长周德益出席论坛并致辞。
储冰表示,临沂市河东区的五金产业历史悠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以五金制品生产闻名全国,素有五金之乡美誉。随着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全区五金制品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培育出4个专业镇,82个专业加工村,600余家五金制造加工企业。
临沂五金城成长为为全国同行业第二大批发市场,在此基础上,河东区大力发展五金机械制造产业,成为江北最大的五金钢材集散基地。09年先后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中国制造协会授予“中国五金产业工贸城”和“中国制造产业集群试点区”。
近年来,河东区顺应新一轮互联网改革大势,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运用信息化互联网手段,改造提升五金机械制造产业,规划建设了河东区电子商务创业园,创作空间跨境电商产业园,运作上线了中国临沂五金网,精心打造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营销服务体系,巩固提升了五金机械产业的发展优势。
褚延运则作为五金行业代表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他表示,明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以深化之年,在世界经济复苏发展的大背景下,五金人在迷茫中徘徊,苦寻突破良策,敢问五金人路在何方?
周德益则表示,有人说,互联网+将会彻底颠覆五金机电行业固有的营销模式和市场格局,我不太认可这个观点。从商品销售这个维度,企业原来是通过代理或经销渠道来实现产品销售,相对于电商,原有模式是线下销售,有了互联网形态线上销售,增加了一种销售方式,且由于线上销售具有覆盖范围广、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方便快捷等优势,线上销售一部分可能是从线下分流的,但更多的是线上交易方式带来的增量,两者之和,一定会大于原来单一传统渠道销售。而这也正是互联网+价值作用的具体体现。
论道:常怀敬畏之心
天马论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雪球资本创始人王雪、淘宝五金类目小二周建平、纵横电商西北公司联合创始人佘家威、阿里巴巴临沂区域经理李虎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王雪表示,今天五金界的同仁还在讨论,如何把线下买到线上的时候,实际上互联网已经从线上跑到了线下,许多的五金企业家现在还表示,很害怕互联网,感觉已经没有商业机会,实际上恰恰相反,真正产业互联网时代刚刚开始。
机遇就在于培养互联网+重度垂直的公司,未来在每一个细分领域将会诞生一个新的互联网巨头。
王雪认为,未来每一个的个体将成为数据中心、媒体中心和价值中心。接下来要进入万物互联的状态,互联网神经连接世界。所以从这个大的战略上也可以思考,国家为什么要推出一带一路的战略,实际上一带一路的战略也是国家从互联网从线上走到线下的一个体现,国家也是在从线上走到线下,中国用互联网时代把全世界进行了连接。
五金行业应该深入的拥抱互联网,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去迎接互联网的到来。互联网真正的核心在于连接这两个字。所以五金行业不仅要连接客户,不仅要将产品放到线上去销售,同时因为五金行业独特的特征就是售后服务,售后服务这是互联网从线上到线下非常好的结合点,希望五金行业未来在工业品的领域做一些互联网,维修,这样的平台,这也可能会成为中国互联网大数据的平台。
周建平则表示,从互联网的角度来说,淘宝一直对非互联网抱着敬畏之心。不管是一个亿的商家还是几百万的商家我们都抱有一颗敬畏之心。
就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重塑传统销售、生产模式?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品牌有序的生长等问题,对话嘉宾有天马论道董事长王雪、淘宝五金类目小二周建平、巨星集团土猫网总经理郑海燕、清华大学、武汉大学EMBA讲师 北京市五金企业商会执行秘书长赵勇、丽水讯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向华等参与讨论。现场各抒己见、掌声不断。论坛由中国五金品牌联盟秘书长、精品五金杂志社社长程锋主持。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