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不容忽视,发展难题如何破局?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报废期,车用动力电池回收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如何突破产业发展困局,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自2014年开始市场呈爆发式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0.7万辆,市场累计量达到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十三五”新兴战略产业,预计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动力电池的使用年限一般是5-8年,这意味着从2018年开始,我国首批进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将面临报废回收的问题。据预测,到2020年前后,我国车用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预计将会达到20万吨的规模,并且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动力电池回收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对报废动力电池进行如何回收利用,将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对环境保护及资源节约具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被认为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但我们也应看到,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产业闭环尚未形成,发展较为缓慢, 2015年,国内报废动力电池回收率仅为2%,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虽然目前政府已经陆续颁布了一些政策法规,但没有强制性的法律政策,也没有真正将责任落实,明确处罚细则的法规;
第二,行业发展不规范。行业标准不健全,同时电池品类规格多,生产企业多,车企多,回收企业零散,主要以小作坊为主,不利于动力电池回收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第三,市场尚未成熟。虽然,动力电池回收问题刻不容缓,但是由于我国动力电池才开始进入回收高峰期,因此之前的市场并不成熟,社会对动力电池回收的重要性意识不够;
第四,回收成本较高,经济性和安全性不佳。由于电池在尺寸、结构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电池拆解较为复杂,效率低下,回收工艺成本高。同时由于报废电池的再利用必须经过品质检测和状态评估,而前期电池一致性差,缺乏完整的数据记录,设备和人工成本较高,电池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也无法保障。因而动力电池回收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较低,使得很多企业和资本望而却步。
那么如何推动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发展呢,我们认为动力电池回收是一个复杂、相互制约的产业,其发展需要汇聚多方之合力,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循环,才能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处理的专门立法,缺乏回收利用企业准入条件和管理办法,同时我国电池回收标准体系缺失,制约车用动力电池有效回收利用,应加快对动力电池回收法规及标准体系建设,提高动力电池回收的规范性,创造动力电池回收的良好环境。同时制定和实施动力电池回收激励和惩罚措施,选择代表性城市开展示范试点工作,鼓励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企业开展回收的产业化工作,给予一定的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消费者可以采用押金和奖励并行的制度,并做到“令出必行”,对未按照回收政策履行责任义务的企业进行必要的惩罚,包括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引导产业规范发展。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协作,也需要更加集中化和规模化的产业形式。建议由行业机构牵头,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鼓励重点企业做优做强,形成规模化;搭建动力电池生产商、电动汽车生产商及第三方回收机构的合作平台,联合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及再利用工作,建立影响力强、覆盖面广的回收网络,形成可持续的循环经济模式,推进电池有效回收。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掌握回收处理技术,但回收工艺水平较低,回收电池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较低,企业需要加大对报废电池拆解、重组、测试和寿命预测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同时提高拆解、重组和回收技术的工艺水平和自动化水平,提高拆解、重组和回收过程的效率及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创新商业模式,使动力电池回收材料和再利用电池出厂具有经济可行性和经济性,推动电池回收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