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景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常态
[导读]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 姚景源
第十四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将于2017年5月25、26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和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办。本届论坛由上海期货交易所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合作举办。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发表主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常态——中国宏观经济解析 》的主题演讲。
嘉宾发言实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常态——中国宏观经济解析 姚景源
刚才听了李扬院长的讲演,我觉得颇受收益,我和他一样,非常赞同我们这个会议用稳中求进作为主题,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是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怎么样去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我觉得关于在于把握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内在深层次的规律。在这里,我给同志们讲一下,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内在基本规律。我觉得从根本上讲,要把握住党中央十八大以来,对中国经济的两个重大判断。大家知道,十八大到现在四年多,我们今年要开十九大,十八大以来的四年多,党中央对中国经济做出了两个重大判断。
第一,中国经济进到新常态,总书记讲,新常态是当下乃至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大逻辑,下个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我们要用新常态这个大逻辑来研判中国经济,这是第一个重大判断。
第二,刚才李扬院长也讲了很多,我们现在遇到诸多深层次的矛盾、挑战的原因是什么?党中央明确地讲,我们之所以遇到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困难、挑战,其根本原因在于结构性,而这些结构性的问题,又更多地集中在供给侧,所以我们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把握这两个重大判断的意义在哪里?第一个重大判断,中国经济进到新常态,解决了我们对中国经济怎么看。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了我们面对挑战怎么办,所以把握了这两个重大判断,你就把握了对中国经济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下面,我再做进一步的阐述,关于新常态,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曾经用三个化: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我们把握了这三个化,就把握了新常态,把握了当下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的大逻辑。我先来谈速度变化,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从1978年算起到现在,走了38年,这几年增长速度回落,但是这30多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还是保持在9.8%的状态,应当说这个数据,在过去30多年,在世界经济增长当中名列前茅,现在也有人批评我们过去的高速度,我觉得这很片面。大家把时间回到1978年,在1978年,我们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解决温饱。1978年的时候,全国城市人均年收入只有343元,在1978年中国农村农民的年收入只有133元,所以那个阶段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是什么?首先得让大家吃饱肚子才能发展,发展是硬道理。
所以回过头来看,正因为过去近30多年的时间,我们保持了一个高速增长,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不要去简单、片面否定过去的高速增长。当然,我们在看到这一点的同时,还要看另一个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这三十多年,经济增长内在的主要矛盾在发生变化。我在《人民日报》上写了一篇东西,中国经济在发展进程当中,就是这30多年,我们内在主要矛盾与突出问题的变化,和中国人吃的变化一致。不知道大家研没研究中国人的吃,这30多年,中国人的吃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开始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十多年是第一阶段,吃饱阶段,主要矛盾是在吃上的数量问题,就是能不能让大家吃饱,能让大家吃多少,这是第一阶段。在座的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记得起,国家的粮票是1993年才取消的,这是第一阶段。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们进入到第二阶段,吃好。到了第二阶段,我们的餐桌上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过去没见过甚至没吃过的都吃上了。第二阶段发展的结果是什么结局?我估计在座的同志也有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国家现在血脂高、胆固醇高(012431),现在中国糖尿病患者1个亿,候补的还有4千万,我这几项指标都高,到了医院大夫讲,血脂、血糖、胆固醇包括尿酸高,医学上统称为代谢疾病,大夫还讲,人的代谢能力主要取决于遗传,说到这里我和医生讲,如果你这样讲,有这个毛病的人该埋怨谁?不就找出来了吗?下个月是清明节,大家想想,祖祖辈辈已经故去的先人,他们过去是什么?过去是(…012533),代谢能力主要是代谢那些东西的,我们用遗传所决定的代谢能力,代谢不了现在高蛋白、高脂肪、高营养的东西,所以指标都高了。
我跟医生讲,我是搞经济工作的,我可不可以说为什么中国现阶段三高、四高的人这么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遗传所决定的代谢能力,代谢能力的进化速度没赶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因为这两个速度不匹配,医生说我讲得有道理,在座的到医院,医生给你拿药以后一定会告诉你六个字:管住嘴、放开腿。
现在进入第三阶段,健康。现在你到网上查一下,十大健康食品,排第一的是地瓜,我们谁能想到它现在排在第一?我有一次在酒店吃饭,很高档的酒店,有一排菜,大家吃了三盘,说这盘菜好,就是山野菜。山野菜过去不都是喂猪的吗?现在比肉还贵。所以各位,如果你真的认真去琢磨,我们中国人30多年经历了由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这三个阶段。我写这个的意思就是,大家一定要看到中国经济这30多年的发展,内在矛盾的变化跟吃是一致的。同志们一定要看到,到了今天,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们现在主要的矛盾不是吃饱的问题,也不是吃好的问题,是健康的问题,或者用经济学的话讲,现在中国经济主要的矛盾不是速度问题,不是数量问题,而是转型升级的问题。或者再用一些学术语言来表述,新常态意味着什么?就是中国经济走到了一个新阶段,由过去规模速度扩张的粗放增长,转到质量效益提高、转型升级的健康增长。
我们到医院体检,你的身体状况,大夫不是写健康,而是写正常,所以常态就是健康。从规律上讲,任何一个国家,当经济发展由粗放转到集约的时候,要进到这个阶段,增长速度都会有所回落。所以这是一个规律。大家看现在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有所回落,千万不要像有人讲的,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回落,把大家讲得垂头丧气,本身它就是一个规律。
我们走到现在,增长速度有所回落是规律,因为现在的矛盾不是速度问题,也不是数量问题。有人还是会问为什么发展阶段不一样,速度就不一样。我举了一个例子,我们家新增加了一个小孙女,小孙女一生下来把她放到秤上称,是5斤半,满月的时候再称,一个月的时间体重增加了二斤多一点,她出生五斤半,到满月的时候体重增加二斤多,算账就是一个月的时间,体重增加了40%,医生说这很正常,是健康的。我说这个小不点一个月体重增加40%叫正常,咱们这些人如果谁一个月体重增加40%,那我们不得上医院吗?所以发展规律不一样,速度有所回落这是规律。讲到中国经济增长进入到换挡期,也会有人问,为什么中国经济早不换挡,晚不换挡,现在换挡?为什么我们现在换挡?一方面,我们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增长速度有所回落,这是规律。但是你也可以看到,我们现在速度的回落,也确实和面对的诸多深层次问题有关,这些问题又更多体现在供给侧。
供给侧首先是人的供给,人现在在供给上出了什么问题?人口红利消失。当然,这有争论,我讲三个数就可以定论。第一,国家的80后,全国生了22800万,搞独生子女政策以后,90后降到1(013151),所以你看这三十年,00后孩子的数量比80后孩子的数量将减少一个亿。这种年轻人数量的大幅度往下掉,导致我们的人口结构出了问题。有一个概念叫劳动年龄人口,16岁到60岁,也叫劳动力。这档人去年减少(013227),减少一千万。大家想,就这三年时间,劳动力的数量将大幅减少一千万,反映到经济上是什么问题?就是劳动力的成本集聚上涨。现在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对整个经济带来重大的问题。现在讲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其实这两年下行压力最大的还是进出口贸易。过去都是20%、30%的增长,现在去年、前年连续两年是负的。再往下分析会发现,比如我们出口,并不是所有的出口都往下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还是相当不错的,降的最厉害的就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
咱们国家有七大行业、纺织、服装、箱包、玩具、家居、鞋、(013352),这七大产业过去,为中国的出口立下了汗马功劳,买这七大行业的产品,走到全世界基本上都是中国制造,想不买中国制造都难。有一个十几年前的事,我当年到美国,我的儿子特别崇拜美国打篮球的,所以他让我给他买一个带NBA标志的篮球,我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事,我买完一看写的是中国制造。我就换了一个商场,买的篮球还是中国制造。我就和美国卖货的说,请你给我拿一个美国制造,人家说没有,现在全是中国制造。我当时想来想去怎么办?后来我说,球我买了,你把气打足,我把一个打足气的篮球从美国抱到中国,回到家里我告诉孩子,咱们这个篮球是中国制造的,但里面的气是在美国打的。但是现在各位到国外买七大类产品,越来越多买的是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制造。
这几年我到了柬埔寨和菲律宾,你到了一看就明白了,这些国家都在学中国,走我们以前走过的路,就是用廉价劳动力招商引资,加工贸易生产低成本商品,用低价格打天下出口,这些国家学我们走过的路,跟我们现在比有优势,因为劳动力便宜。越南一个工人就相当于中国工人工资的一半。
我去年到广西去调研甘蔗生产,在广西,你现在在当地请一个人帮你砍一天甘蔗,人民币200元,你到田里去看一下,雇不起中国人,都是越南人在那砍,雇中国人砍一天200元,雇越南人砍一天70元。我到赣州,这个厂现在搬到了非洲埃塞俄比亚,这个厂在江西赣州,一个月3000元都不好请人。云南边境地区,你到饭店,现在刷盘子的都是缅甸人,一个月的工资1200元。经济下行不要去发牢骚,一定要看下行后面告诉我们的问题,过去依靠廉价劳动力然后生产低成本商品,用低价格打天下、干出口,这条路到此为止,所以就好理解,为什么我们要转型升级。在人口问题上,这方面是年轻人数量减少,另一方面又出了一个大问题,就是老龄化迅速进。
什么叫老龄化?国际标准有两条,第一,60岁以上的人占总人口的10%,第二,65岁以上的人占总人口的7%,我们现在60岁以上的人是23000(013801),已经跃过老龄化,这是好事,说明我们经济体制发展,国民健康有了进步。在1949年,中国人的人均寿命是35岁,1978年是68岁,现在是76岁,女同志比男同志还高一岁,所以这是好事,这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但是回过头,老龄化又给我们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的撞击。除了人口结构,过去的粗放高速也做不到了。过去的高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讲,是粗放增长,就是高能耗、高污染。所以显然,经济增长的速度不回落,我们要信化解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需要我们主动降下来。所以大家在把握新常态下的速度变化时,一定要把握三条。第一,进到新常态速度有所回落,这是规律。第二,速度的下行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困难,但也是我们化解深层次矛盾问题的必需。第三,速度回落有没有底?有底,总书记再三要求,我们要有底线思维。我们速度回落的底线是什么?就是不能影响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如果你这样把握新常态下的速度变化,就把握了新常态的重要内容。
第二,从速度变化到结构优化。刚才李扬院长也讲了,说到根本上,我们就是结构问题,在这里我更通俗地讲一下,一产农业、二产工业,三产服务业。第一产业农业,我接触了不少同志都很乐观,我们千万不要乐观,中国的农业还有诸多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去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200亿斤,这是历史最高水平。那我们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去年的进口粮食也达到了历史最高,近了2500亿斤,占总产量的20%,一方面,粮食的总产量达到历史最高,(014100),库存粮食量也是历史最高,现在库存粮食总量到去年年底超过10000亿斤,一年粮食总产量才12000亿斤,我们为了维护这些粮食,每年中央财政的补贴就是1400亿,此外还得动用1300亿的贷款。
农业上还有一个大问题,现在诸多的农产品价格都高于国际市场,比如玉米(1619, 1.00, 0.06%)。玉米从美国装船,上万里运到中国,到大连港上岸,一吨160块钱,东北的玉米自身没动地方就是2000块钱,所以显然竞争力是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的劳动生产率低。
我再举一个劳动生产率低的例子,前年农产品出品700亿美金,做一个国际比较,欧洲、荷兰的农产品出口是820亿美金,比我们多120亿美金。你再往下分析,700亿美金是多少农民干的?农村现在光算劳动力是两亿两千万,荷兰820亿美金的出口,荷兰农民的总数只有22万,人家22万的农民干了820亿,我们两亿两千万农民才干700亿。
为什么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如此之低?说到根本,就是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科技化,现代化水平低。所以农业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所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是什么?就是要让农业由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你千万不要小看这种转变,中国的农业中,从传统走到现在,将会为中国经济下一步的发展所带来一个巨大的潜力和增长空间,这是第一产业农业,就是要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
第二产业,应当讲中国三十多年的工业发展成就辉煌,现在联合国要统计440种中国工业产品,其中有281种产品的产量,我们是世界第一,占一半多。去年汽车产量是2800万辆,占了世界汽车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现在全世界每生产四台汽车,有一台是在中国。1978年的时候,全国汽车产量当年是14万九千台,现在一天就是八万两千台,机床(014438),发电设备占了60%,造船占40%,都是世界第一,这都是重工业。轻工业,比如服装出口,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中国服装出口是什么数量,海关公布往往是(…)来公布,没有立体感。如果从实物来公布,整个地球70亿人口,扣掉中国13亿,还剩57亿的老外,中国现在的服装出口,从数量来讲,是给这57亿老外每人每年平均做三件半衣服,再加两双鞋,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过去自己有布票,现在给全世界每人做三件半衣服。现在两位女士碰面,发现一件事情两个人不好意思,就是两个人穿了一样衣服碰上了,现在表明两位女士穿一样衣服碰上的有一种状态,就是撞衫,咱们两个人今天撞衫了。大家想一下,改革开放以前,那我们这个国家不是全国人民大撞衫吗?不是女同志撞衫的问题,是男女都撞衫。所以中国工业成就辉煌,我们现在要找问题,我觉得就是四个字,大而不强。我们还是缺少核心技术,基本是在中低端。比如我刚才讲的汽车,现在全世界每生产四台汽车有一台在中国,但中国市场上的汽车基本上都是合资品牌。上汽和美国的别克、克莱斯、通用、光气、丰田、本田、一汽、奥迪、雪铁龙)基本上都是(…)钢产世界第一,去年是八亿吨的产量,占世界钢铁总量的52%。但是总理讲了,笔的钢珠我们生产不了,去年好不容易努力,现在自己终于能国产了。所以回过头来讲,中国的第二产业成就辉煌,但主要是在数量上,我们缺少核心技术,基本上是属于中低端。显然这种状态难以持久,所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工业就是要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
第三产业是这几年很重要的一个成就,三产的意义在哪?就是吸纳的就业能力更强,所以大家注意,我们这几年经济下行,但是就业状况总体良好,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直接关系。三产比重前年是50.2%,去年51.6%,今年一季度达到56.5%,就是过了一半。但是你千万别满足,拿高国际上比较,美国是80%,我们刚过50%,全世界把非洲算进去,平均数字是60%。而且我们的三产还有一个问题,自身的结构有问题。发达国家在三产上,有两个70%,一个是第三产业占整个经济比重的70%。第二,在三产当中,现代服务业占70%。现在三产相当的数量还是传统服务业,比如餐饮业,吃饭、喝酒。前年三产统计上来之后,我一看真没想到,我估计你们也想不到,足疗排前面了,要把传统服务业搞上去,因为吸纳就业、满足需求、创造商业繁荣,一定要搞上去,但是更多的,我们要看到现代服务业的问题。所以还是要加大现代服务业的状况。
当然,现代服务业首先应当是讲金融,刚才李院长也讲了,除了金融以外,还有诸多,都是我们的不足,比如文化产业,文化是一个大产业。我曾经讲过,现在不是商场的人最多,是医院的人最多,普遍的老百姓看病半夜就得排队,那不就是现代服务业供给不足吗?所以我们在结构优化上要怎么办?就是要让农业由传统走到现代,让工业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然后我们着力去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其中的现代服务业。
第三,动力转化。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靠什么是主要的增长动力?主要是靠三个大量投入。第一,大量的资本投入。第二,大量的资源投入。第三,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三个大量投入是过去支撑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最重要动力,但是现在应当讲,这三个大量投入我们都遇到了坎,都遇到一个不可持续的问题。大量的资本投入,应当讲从根本上是导致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刚才李院长也分析了这方面,大家都在这方面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就是我们一例大量的资本投入,依赖刺激经济的办法,用学术语言来讲,就是政策的边际效益递减,我们干不下去了。大量的资源投入,导致我们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我们现在遇到的是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加快,所以现在在新常态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必须要做的,就是要用创新来替代这三个大量投入,让创新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增长的最根本动力。
所以总书记讲过,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应当讲,创新是在新常态下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动力,我这不是批评,我曾经讲过,我们现在在创新上有一个问题,就是干好事都不如干坏事的有创新精神。(015342),什么循环经济?照我看,现在真做到循环经济的就是地沟油,人家从餐桌又回到餐桌上来,这不就是循环吗?所以我想,为什么我们创新的紧迫感不足,应当讲,不少同志对创新带有颠覆性也许不够,一定要看到创新带有颠覆性、毁灭性。
比如现在数码相机的出现和手机照相可以数码化,照相数码化本身是创新和技术进行的成果,当你用手机照相的时候,你享受到创新和技术进步成果的时候,你想没想到这个创新给谁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就是胶卷。人类照相从此不用胶卷了,整个胶卷行业被创新摧毁。
回过头来讲美国柯达,全世界有多少人预测到,那个时候柯达公司在全世界的胶卷占有率是75%,10年前。谁想到三年前美国柯达申请破产保护,什么原因?说到根本上,就是创新的颠覆性、毁灭性。
所以回过头来,我们把握新常态,我主张还是要把握理解这三个化,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谈一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上讲是三个供给:人的供给、要素供给、效率供给。我主张在效率供给里,更多要强调制度供给,工业效率当中,决定效率最重要的还是制度供给。所谓制度供给就是改革。
总书记讲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在改革,如果你要理解到这,就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理解其中相当的成分是制度供给,那我觉得我们对供给侧改革就不陌生了。其实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改革,我们就是从供给侧开始的。比如我刚才讲了,1978年我们吃不饱肚子,那当时供给需求两方面是怎么解决的?不是让大家抑制需求,是在供给侧采取的措施。就是解散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跟土地直接结合,所以这就是供给侧的制度变革。这一个制度供给,还是那么多人,还是那么多地,我们不就是由吃饱到吃好吗?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还是在于改革。
如果我们再讲到今年,刚才李院长讲了很多,今年我们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我觉得有两条肯定会见到成效。一条,降成本。我觉得最根本的,回过头来还是总理讲的减税轻费。)总理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讲得很清晰,今年要减税三千五百亿,减费两千亿,在调研中,很多企业批评我们融资难、贷款贵、企业负担重,实体经济的问题诸多,刚才李院长也做了分析,比如我刚才说的劳动力成本上涨,比如税费的负担之中,特别是税外有费,费到了什么程度?一个地方政府,一个市一个县甚至都可以下红头文件向企业收钱,显然这是个大问题。
除了减税清费以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还是要降低两方面的成本,一个是企业用能成本,特别是电价。大家知道(曹)到美国投资,老曹跟我讲,在江苏企业工业用电一度是六毛,他说美国的一度电是合人民币两毛八,一度电就节约三毛二,生产一块汽车玻璃(1349, 11.00, 0.82%)平均需要十二度电,…你说电价能省多少?我们国家的电价还是当初紧张…定的,我们中国的发展能力在十二五期间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现在十三五计划达到了二十亿千瓦。电不能储存,所以国家现在的发电企业是在严重开工不足,亏损,那边又限制用电,搞那么多措施,这不是问题吗?
还有一个物流成本。国家现在在实体经济当中是这样,生产成本当中,30%-40%是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占了生产成本的30%-40%,比发达国家高了一倍。10万亿人民币,如果我们能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至少有5万亿,上游是生产企业的利润,下游给消费者让利的空间,中间还是物流行业新的利润点。为什么物流成本这么高?我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物流企业还是小、散,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太低,所以还是要完善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的建设,特别是现在我们具备条件,有大数据。第二,乱消费。我曾经讲过,现在在中国,我们在不少地方你都能看见豆腐渣工程,不知道各位注没注意什么工程质量最好?经过我的评比,我认为现在工程质量最好的就是收费站,你看收费站建的,坦克都冲不过去。我说你们这个收费站是不是要按照收费一万年设置的质量标准?这些东西最后都进到了实体经济、生产成本当中。
还有一个,补短板。我们现在看中国经济,我觉得我们的短板诸多,但是我不赞成有人讲中国的短板越讲越多,把大家讲得垂头丧气,这不对。经济学在认识短板上,基本的理念,短板就是增长空间,短板就是发展潜力,所以你千万要换一个角度去看短板。短板恰恰说明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短板恰恰说明了我们的增长空间。刚才讲,我们有诸多的短板,包括衍生产品,这也都是我们的短板。文化短板、医疗短板,现在年轻人有孩子,想上幼儿园在大城市多难,进养老院多难,这都是短板。
我曾经说,去年全国出国的人是一亿两千万人,有关部门测算人均消费是一万(020324),消费都到外面了,就算人均是一亿两千万人。这几年到国外我感觉,现在是中国消费者拯救世界。你到国外去看,买东西排队交钱都交不上。中国人现在到国外会说三句英语就够了:多少钱、我全要、还有没有。而且现在又到了一个新阶段,都不用我们去说外语,卖东西的老外都会说中国话:你好、便宜。水平高的人还会说有发票。
所以我们现在的任务是什么,我特别赞成刚才李扬院长讲的,我们每一个地区,包括整个国民经济,包括一个企业,就是要找出我们的短板,然后我们围绕着短板去补短板。所以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身的过程就是补短板的过程,而补短板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走到一个更新、更高,更加可持续发展的阶段过程,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