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这竟是体育产业乃至行业发展的爆发点?
2015年更多被行业内人士称为互联网+体育发展元年,近年国内出现了数十家互联网+体育运动初创企业,传统体育产业公司也纷纷转型升级。然而体育产业的飞速发展,直接影响着就是附属产业链中体育装备行业的市场经济。
国务院46号文件中提到体育目标: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目标要达到5万亿元。文件发布之后,使体育产业受到广泛关注。2015年更多被行业内人士称为互联网+体育发展元年,近年国内出现了数十家互联网+体育运动初创企业,传统体育产业公司也纷纷转型升级。然而体育产业的飞速发展,直接影响着就是附属产业链中体育装备行业的市场经济。
一、大众体育运动出现“井喷”,体育装备消费快速增加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整体提高,我国城镇居民对运动健身的需求不断上升,并对体育消费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近年来,马拉松、室内运动、冰雪项目、骑行等户外运动,受到人们的追捧。据公开资料显示,其中2015年我国马拉松赛事已呈现井喷式增长,部分地区马拉松赛事达到“一票难求”的状态。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跑者人均消费为3601元,用于购买跑步装备。
2015年自行车骑行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据人民体育、人民舆情检测室联合发布的“2015最具影响力自行车赛事排行榜”中发现,我国自行车骑行从代步已走向休闲和健身运动。自行车骑行产业链的核心即是赛事。骑行赛事的举办为自行车运动市场打开了广阔的前景。骑行装备、骑行训练、车辆配件及维修等整个产业链都隐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自行车作为高频率使用便捷且集运动和休闲为一体的体育工具,在移动互联网新形势下,我国出现智能自行车创业热潮。截止到2015年8月中旬,亿欧网盘点了国内的智能自行车的初创企业,具体可参考《亿欧盘点:互联网+运动下的九家智能自行车初创企业》。
据外媒称,未来佩戴全球定位系统功能的运动手表,压缩紧身裤和睡袋背包将成为富有中国人的必备品。并且这些智能的运动装备或将成为一种流行的奢侈品。此前欧睿信息咨询公司发布信息显示,中国的运动装备市场到2020年将超过奢侈品市场,智能装备将以每年两位数的增幅增长。
可以看出,中国的体育装备市场潜力巨大,体育产业飞速发展,必然会直接惠及到体育装备市场。
二、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传统体育用品企业积极开启智能化
2015年5月,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博览会上“互联网、智能装备”成为亮点,并积极探讨传统体育用品行业关于如何迎接互联网。其中部分传统体育行业在面对互联网,进行积极的升级和转型。例如:互联网与传统钟表相结合,打造智能手表,可以检测到运动的心率、配速、分段数据等,时刻关注运动的训练状态。除此之外,还有智能健身器材、智能足球、智能羽毛球等装备等。
此前亿欧网文章《拥抱互联网+体育的五家传统企业》一文中介绍到,“互联网+”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其意义在于改造和提升线下服务,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而像NIKE、Adidas、李宁、361°等传统体育用品企业自行或与第三方科技企业共同研发智能化产品,如NIKE在2011至2014年间开始了两款可穿戴设备Fuelband、FuelbandSE;2014年阿迪达斯发布了miCoach智能足球,足球内置传感器;2015年李宁联合华米科技推出了两款智能跑鞋,烈骏和赤兔。
可见,体育装备在互联网+新形势下,开启智能化,为用户打造个性化、便利化的休闲健身服务成为新常态。
三、体育装备市场国外品牌占主导,国内隐藏巨大经济效益
伴随着冬奥申办成功的喜悦,中产阶级的崛起,2016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掀起了滑雪热潮,但随之发现,滑雪的器材装备在国内市场缺乏。滑雪运动所需要的帽子、手套、头盔和眼镜等装备,整套下来至少需要数千元,国内品牌较少,且只能满足初级滑雪者使用。其主要的中高级品牌仍然是国外占主导。滑雪者在购买装备上,面对众多的国外品牌,无论是在购买渠道以及价格上都不够便利。
据东方证券研究报告分析:在滑雪的产业链中,滑雪运动中最为核心的滑雪设备和器材在中国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例如:滑雪装备及器材,以及高档的滑雪板等都依靠于国外品牌。
除滑雪装备外,中国对优秀的体育用品的需求也将上升。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目标要达到5万亿元,体育装配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关企业也是直接的受益者。体育用品行业的千亿量级公司有耐克和阿迪,耐克2015年营收为306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有着巨大的进步空间。如安踏开启了百亿元的时代,但也仅仅是体育用品市场的开端。如耐克、阿迪在高端的体育用品中仍然占有优势。
综上所述:我国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在互联网+体育运动的时代背景下如火如荼的开展,人们对于体育装备的需求也不断的提高。然而,中国相关体育产业还未健全,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也说明了,中国体育装备市场拥有巨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如今,面对政府经济、政策的支持,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体育企业将向更深层服务进行探索。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