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下岗自学成才 澄迈五旬木雕手艺人刀尖上的雕刻时光
澄迈五旬木雕手艺人刀尖上的雕刻时光
40岁下岗自学成才,普通朽木在他眼中是值钱的宝贝雕刻一次磨刀一天,从没见过老鹰却最擅长雕刻老鹰
曾令恩在雕刻。
打铁匠、修鞋匠、磨刀匠……过去,在大街小巷时常能看到这些老手艺人的身影,他们凭借自身的一技之长,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老手艺已被现代科技取代,这些老手艺人也越来越少,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日前,记者在澄迈县找到了一位五旬木雕手艺人曾令恩,他将普通的朽木变成了一件件艺术作品。
造型各异的18罗汉、精雕细琢的雄鹰……一件件木雕作品惟妙惟肖。在澄迈,53岁的曾令恩是小有名气的木雕艺人。曾令恩当了多年木匠,对于这门传统技艺,早已是爱入骨髓。每天拿起工具在木料上细心雕琢时,就是他最幸福、最高兴的时刻。年逾半百的曾令恩,木工技艺相当精湛,尤其擅长手工雕制。他雕制的雄鹰,线条优美,细节精致,栩栩如生。在当地老百姓口中,他完全就是一个传奇。
南国都市报记者孙春丽/文 陈卫东/图
五旬木雕手艺人在寂寞中雕刻时光
十来岁起,曾令恩就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那个年代,他没有条件去学习,只能凭借着一腔热情,平时自己摸索和学习。40岁时,他下岗了,迫于生计,选择重拾“爱好”,自学雕刻。如今曾令恩53岁,靠着“木雕”手艺“发家”,已是远近闻名的木雕、根雕师傅。机器时代下,他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令人敬佩。
8月1日,初见曾令恩,他正在对一段朽木进行雕刻,一身灰尘和木屑,右手持刻刀,左手扶木头,时而弓着腰,时而提起电锯,沿着朽木上的绘画标记雕刻。一双略显粗糙的手下,朽木已有雏形,是一只“高瞻远瞩”的老鹰。
选木材、设计作品、锯木头、将其刨平、拼接,然后绘画、雕刻、上漆,一件作品短则数天,长则数月。
“木雕技艺,我是自学的。”说起与木雕的结缘,曾令恩表示,还得从一次打鱼经历说起,那时,曾令恩下岗了,为了谋生,他经常到南渡江边捕鱼,江边废弃的朽木让他着了迷,他喜欢将这些朽木带回家,用挫裂的手法以及简单的工具雕刻。
那段时间,他开始琢磨如何雕木头,这是经验活,除了自己琢磨,最重要的就是不断练习、总结了。比如用材,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定、不易龟裂变形、不蛀不朽能长久保存的树种是根艺造型的上好材质。
最初的雕刻从观察、临摹开始,根据画作一点点雕在木板上。“家里的佛像,是我去朋友家里,看了三天三夜,回来根据回忆雕刻的。”曾令恩说,最开始创作速度很慢,如今技艺娴熟,已能随手勾出轮廓,迅速开工雕刻了。
一刀,一琢中,十几载岁月缓缓逝去。一双手,一把工具,雕出了一世情怀。
雕刻一次磨刀一天 收藏了上百种木雕工具
曾令恩最喜欢雕刻老鹰,有着雄鹰展翅的寓意,更是对自己雕刻技艺的一种挑战。想要雕刻出一个上乘的艺术品,不仅要在选木上花心思,还有对技艺的精湛要求。
“粗活在于构思,细活在于手巧。”曾令恩说,想把一块朽木雕刻成一只雄鹰,得遇到好的木头,而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雕刻老鹰,最难还是细活,对刀具、手工要求苛刻,鹰嘴和爪最能体现一只鹰的神韵,他最喜欢挑战张嘴的雄鹰,这样更能体现他的独特手工技艺。对鹰勾嘴、鹰爪的精雕细琢常常花去他3、4天的时间,但他非常享受那种全神贯注带给他的艺术快感。
在曾令恩精湛的技艺背后,有着“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至理。
曾令恩的家,楼上楼下到处都摆满了他的作品和各种拣来的千奇百怪的树根、石头。
曾令恩雕刻的鹰。
“开始雕刻一只老鹰的前一天,就要将需要用的上百种刀具磨好,这样才不影响雕刻。”曾令恩告诉记者,最大的刀具是电锯,最小的刻刀如针头,他经常花上一整天的时间磨刀。
曾令恩的办公区里,除了一件件作品外,雕刻工具也非常吸引眼球,从小雕刻刀到大雕刻刀,一共有上百种雕刻工具,这些工具由于常年的使用,手柄处已经磨得光滑。
曾令恩向记者介绍,这些年来,出于对木雕的热爱,他收藏了上百种木雕工具,这大大方便了他对木雕的创作。
雕刻最考验匠人的手艺,其间从运刀、镌刻的凹槽深度、宽窄,都大有讲究,只有处理得当,才能游刃有余,使得木雕韵味得以实现。至于下刀镌刻的力度如何,那只能凭匠人的自我把控,大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
将兴趣变成事业化朽木为神奇
自学成才、拥有天赋,这是妻子欧梅香对曾令恩的评价。“丈夫以前没有看过老鹰,却能将老鹰雕出来,这是令我想象不到的。”欧梅香说,丈夫现在雕刻的老鹰能卖上千元,有的能卖到1万元,如今,一家四口都依靠丈夫的手艺生活,家里的楼也盖起来了。
以前,曾令恩收藏木头在村里不被人理解,在外人眼里,堆放在家中的上千块朽木都是不值钱的破木头,但这些木头在曾令恩眼中却是“朽木可雕”的宝贝。
虽然电子雕刻快捷简便渐成现代社会的主流,但是曾令恩却依然坚持做传统工匠,手工雕琢每一个作品。在他看来,虽然科技发展的很快,但是电子雕刻依然不能像手工雕刻那样在细节处展示艺术的神形,更不能体现出雕刻工匠的匠心。曾令恩告诉记者,机器雕刻虽然速度快、价格低,但是没有人工雕刻的细腻。
现实是残酷的,专业木雕师傅在当地已寥寥无几。“我担心,这种手艺以后没人再会了。”曾令恩说。
相关新闻
- 东阳木雕亮相G202017/5/11 11:20:28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