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木业投入重兵打造PLM,家居数字化领先一步
制造企业要想走得长远,从长期来看,最重要还在产品力的锻造上。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浪潮之下,利用数字化管理产品开发是企业的不二选择。
作为全球各行业广泛应用的企业信息化理念,PLM(商品研发管理系统,简称PLM)正在被很多家居巨头们强烈关注——它就像是一条“数字神经系统”,链接企业内部的设计、开发、采购、制造每个部分,将单兵作战的模块变为一个完整作战的军团,通过数字化的云平台,实现产品研发高效协同。
2021年12月6日,家居新零售品牌代表林氏木业,自主开发的PLM系统正式上线,宣告其建立起统一的产品研发设计工艺协同及研发项目管控平台,走向产品研供信息化的新时代。
PLM,让产品研发走上快车道
PLM早年应用于高精尖的制造领域,比如航空航天、电子数码、精密仪器制造等。因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中国传统制造业面临升级转型的挑战,因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PLM已逐渐延伸至建筑、生命科学与制药、快消品等行业,但在家居领域,还属罕见。
为什么林氏木业要不惜一切代价开发PLM系统?
第一,家居产品类型和数量呈爆炸性的增长,传统的管理流程已然不再适应像林氏木业以互联网起家,以全品类、全风格著称的品牌的发展。
第二,市场上的材料工艺以及制造方式日新月异,让不少熟稔行业的专家也伤透脑筋。为保证设计师、产品开发、生产团队都能够全面及时掌握产品各个方面的信息,确保产品迅速上市并保持竞争力,就需要有PLM的支持。
第三,在过往,传统的家居行业习惯了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的设计、打样、生产、上市时间。虽说林氏木业以“快”和“好”见称,但面向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市场,怎样强调“快”和“好”都是不为过的。
对于林氏木业而言,上线PLM系统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三个关键词:成本、时间、效率。从成本考虑,PLM避免成本的浪费,而非缩水原材料;从时间分析,缩短了产品从规划到上架的整体时间;从效率观察,链接各个部门与上下游的产业链,组成高效运转的操作系统。
自主研发PLM,破除全链路壁垒
产品研发是整个业务链条的源头,而且在成品家居行业,能够做好成品研发体系信息化建设的案例也屈指可数,并没有好的例子可供借鉴。
于是,林氏木业研供业务部,决定要自主研发整个系统,这也是为后来系统各版块的深入开发,迭代升级埋下伏笔。
在2021年3月,林氏木业就立项启动了PLM项目。而立项只是这场“硬仗”的开始,在规划中,PLM系统需要承载的流程涵盖了产品研发的全链路,包括项目规划、产品设计、原料申请、样品打样等12个环节共20多个版块,涉及范围包括:项目组、结构设计组、工艺设计组等8大部门或组别。
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公司的战略和流程无论规划的多么合理高效都是空中楼阁;没有完整、准确、高质量的基础数据作为基础,任何的规划都是无意义的。所以,开发团队一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数据以及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中,系统涉及的相关人员,全员参与,充分调研了各环节的需求,尽可能全面覆盖业务场景。
对于复杂而丰富的体系,林氏木业决定分步实施,采取”3步走“计划:目前第一期PLM基础平台搭建已成功上线,这背后是由20万+前后端代码行、159张数据库表结构设、129张前端页面设计、54个前端组件开发构成的心血结晶。
在第二期将研发全链路深化:如建立全流程时效考核机制,精细化成本把控,打造与SRM协同平台打通外拍,外部选款,联合开发等多模式协同能力。在第三期,像数字标签、大数据赋能、移动应用程序等都一并纳入开发蓝图。
打通最后一公里,数字化运营快人一步
在面向变化加速的外部环境,对于市场响应速度与用户个性化需求满足,都是考验林氏木业产品力的重要时刻。
PLM上线以后,把碎片化、孤岛的系统链接起来,从创意概念到产品上架,打通了产品研发体系的“最后一公里”,把粗放管理式的研发转变为规范可落地的数字化系统。
这称得上是一次“破坏性创新”,它倒逼产业链的所有人员,抛弃过往的经验与路径依赖,应用更加高效的管理理念和工具。
数字化是先进的生产力,依靠科学与高效的PLM系统,林氏木业将实现在产品研发上再次快人一步,在生产链条长、产品开发越来越复杂的行业环境下实现更高效率的产品研发,更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