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具充满“中国韵律”——访首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家具设计师赛项职工组二等奖获得者陈晨

0
2022-02-09 来源:消费日报

“ 技”海拾贝——首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系列报道

  2021年12月19日,首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圆满完成各项赛程,陈晨凭借作品《韵》获得了家具设计师赛项职工组二等奖。

  “这是一次家具行业的盛会,虽然是比赛的形式,但我感觉更像是一个交流和切磋技艺的平台。通过这次比赛不仅使我的技艺得到了提升,也让我对行业的现状、发展以及未来趋势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参加完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后,陈晨由衷地感慨道。

比赛现场,陈晨正在认真制作家具

  传统文化是设计灵感的来源

  本届大赛,选手们除了要在技艺上一分高下,作品的创意也成为比拼的一大焦点。

  “我的作品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文化当中的‘韵律’,采用了中式元素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完成。”谈及此次比赛的作品《韵》时,陈晨十分满意。

家具作品《韵》

  为了这次比赛,陈晨从2021年6月份就开始了准备工作。从打磨技艺,到把控制作工序时间,每一次的练习都是为了能在赛场上以最高水平制作自己的作品。而备赛期间,陈晨不停地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作品才能展现中国家具设计悠远的传承与时代的创新?

  “我一直想做一个既能体现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又符合简单、实用理念的现代家具作品。”陈晨决定从传统文化“韵律”中寻找灵感。

  “家具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最讲究平衡——要与环境平衡、与使用者平衡。所以我就以传统中式翘头案和‘中国结’等元素以韵律的方式找到平衡,再结合榫卯机构和现代工艺力求向大家展现出家具行业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结合的魅力。”陈晨说道。而正是这样的设计灵感,让陈晨的作品《韵》在本次大赛中脱颖而出。

  既是比赛也是学习

  除了新颖的设计理念,陈晨能够在本届大赛上得到认可,离不开他18年来在家具设计教学中的经验与积累。

  凭借着对室内设计的喜欢,陈晨从大学时就选择了室内装饰设计专业。在本科毕业后,他又继续攻读了室内装饰设计专业的硕士。在求学的过程中,随着对行业深入的了解和调研,陈晨开始思考,怎样通过自己的所学,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室家具设计行业,通过不断地探索,他找到了答案——成为一名教师。

  “2004年,我加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了一名教师,在这之前,我考虑的是如何设计出更受欢迎的家具作品。当我成为一名教师后,认识到从事这个行业是一种责任。”陈晨说,“我想通过自己去影响和培养出更多的、能为家具行业服务的高端技术人才,这是我的使命。”

  在日常教学中,陈晨发现想要让家居行业历久弥新,既要重视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也要重视理论的研究和设计思维的培养。而这一切都需要不断把握行业发展的态势,与行业人才多交流、切磋,这样才能让自己始终跟得上行业的发展,为自己的教学提供经验和案例,为学生带来最新的设计思路和理论知识。

  而本届比赛也为陈晨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作为一名“科班”出身,并且已经从业18年的教师,陈晨以参赛选手的身份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同台比拼,让他受益匪浅。“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我向全国各地的选手学习的一次机会。” 陈晨感慨道,“这次大赛职工组和学生组加起来有近百人之多,并且有很多在行业一线工作的选手参加,他们所展示的技艺和设计思路让我受益匪浅。印象最深刻的一位选手,是一位专业设计制作黄花梨家具的老师傅,他的技艺非常娴熟,令我十分敬佩。”

  新赛制为教学提供了样本

  在赛场上,陈晨除了专注于自己的作品,本届大赛特有的赛制也让他印象深刻。

  本届大赛中,家具设计师赛项将比赛内容分为,相关理论、设计方案绘制与设计方案现场制作三个测试环节。

  以往陈晨参与的家具设计类比赛,设计和制作环节会出现“脱节”现象——“要么只考验设计方案,要么只比拼制作工艺。”而本届大赛则是把两个环节融为一体,并且需要在12个小时内完成作品,这无疑对参赛选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觉得本届大赛的赛制设计非常全面客观,将设计与制作融为一体,能够真正考验我们这些选手对家具作品的整体把控能力,公平公正地选拔出行业中的佼佼者。”陈晨表示,“这样的赛制也为我们的教学课程提供了很好的样本。”

  据了解,陈晨所在的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从2003年就开设了家具设计与制作课程,而本次大赛也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启发。“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老师,我对这种‘以赛促训,以赛促教’的方式深有感触,它对于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非常行之有效。”陈晨说道,“今后我们会更多地借鉴行业协会的宝贵经验,将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推动学校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在本次大赛家具设计师赛项职工组中获得二等奖既是对陈晨从业18年来的认可,也是对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建设、三教改革、产教融合等方面工作的肯定。

  透过本次大赛,更多人将目光聚焦在技能人才身上,更多的技能人才通过比赛脱颖而出。轻工制造大国技能人才的实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本次大赛也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道路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更加坚信,有人才作为支撑,轻工大国一定能成为轻工强国。

  文|本报实习记者 暴梦川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