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为工艺美术发展所作的提案

0
2022-03-15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在催人奋进的春天里,2022年全国两会圆满落下帷幕。承载历史荣光,奋力开创未来,这是一次求真务实的大会,提振信心的大会,鼓舞士气的大会。来自艺术、工艺美术领域的代表委员们,围绕文化强国、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乡村振兴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针对工艺美术技艺传承创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服务人民文化需求等方面建言献议。


潘鲁生

以文艺赋能乡村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表示,进一步激发文艺、文化的内生动能,高质量推进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加强乡村道德高地建设,促进优秀民间文艺作品的教育普及。具体建议包括,建设乡村文创孵化器、实施“乡村创客”奖励计划、开展“乡村美学”课题研发等。

宁钢

应创建新时代艺术设计教育评价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宁钢表示,在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发展阶段,教育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管理政策,来督促创建一个包容、可持续、高质量的艺术设计教育评价机制,有效推动学科特色鲜明、产业基础扎实、艺术氛围浓厚的区域现代艺术教育发展水平提升。

 


曾成钢
拆除公共文化场所围墙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提议拆除公共文化场所围墙,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人民对于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公共文化设施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角色。为了鼓励人们走进参与公共文化场所,把公共文化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市民的参与度往前推进,建议取消公共文化设施的围栏,让公共的归公共,让公共文化设施发挥更大的作用。

 


 

 

朱乐耕

 

推进“新艺科”的学科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朱乐耕提出,在国家教育改革背景下,应提升艺术教育的比重,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提升新一代人的艺术修养,使技术赋能艺术,让现代教育成为艺术社会化的推动力,教育部门在启动“新工科、新医科、新理科和新文科”建设的同时,还应加上“新艺科”建设的相关内容。

 

徐念沙

建议设立数字藏品版权保护,设立交易平台准入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徐念沙建议: 我国数字藏品产业正处起步高速发展阶段,但仍然存在数字藏品权属混乱不清、数字藏品内容质量水准参差、消费者权益难受保障等问题,对此应从加强数字藏品版权保护、对数字藏品发行进行有效监管、设立数字藏品交易平台准入制度等方面着手,在数字环境下,进一步培育壮大主流意识形态数字藏品创作群体,促进数字藏品创作正向成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内容。


 

 

王祖伟

 

建议加快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遗项目(歙砚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祖伟建议,加快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浙皖闽赣四省山水相依,特别是四省交界区域,生态条件优良、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工艺美术产品众多,加快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将更好推动省际区域一体化发展,带动文化产业振兴。

 

张汝财

修改著作权法 保护创作源流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衡水一壶斋工艺品有限公司工艺美术师张汝财表示:受经济利益驱使,部分盗版、仿制的非法书画作品流入市场,扰乱书画市场的正常秩序。这使历代名家好的作品不能脉络传承、创新发展,更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工艺门类的传承与发展。应修改著作权法,更好保护创作源流。


罗布斯达

扶持民族传统手工技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唐卡(勉萨画派)代表性传承人 罗布斯达建议:扶持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并提出保护、传承祖先遗留的珍贵传统手工艺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相关部门组织专家深入一线考察调研,出台更为灵活和长远的政策,扶持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从而更好地传承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这个提案被评为全国政协2021年度好提案。


许鸿飞

讲好中国故事 助力文明交流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在本年度两会中提出讲好中国故事 助力文明交流,文艺工作者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围绕在乡村振兴、抗击疫情、航空航天、冬奥盛会等社会热点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例为素材,进行艺术创作、记录时代故事、讴歌时代精神,让艺术创作成为传递中国新形象的强有力载体,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同时坚持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不断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切实承担起新时代背景下文明交流互鉴的使命责任,让对外交流更自然,让中国故事更精彩。


高毅进

推动工艺美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扬州玉器厂设计师高毅进表示:我国的工艺美术产业在发展经济、繁荣文化、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作出过独特贡献,但在现代科技和文化日新月异的时代,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受到冲击。应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在全社会引导树立“文化自信”,为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培育沃土,并大力推动我国传统工艺美术走出国门,远播世界各地,让传统工艺美术服务社会发展。


成新湘

让非遗传承职业化 打通非遗与学历教育通道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刺绣生产部主任成新湘表示:保护非遗是对非遗传承人的抢救和保护以及行业现代化、精细化、标准化的改革。对于非遗传承的困境与机遇,成新湘建议,要进一步健全传承人认定机制,推进职业传承,并推进非遗职业管理标准化。

杨昌芹

传承非遗技艺,赋能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赤水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杨昌芹建议:传承非遗技艺,赋能乡村振兴。乡村要想振兴,产业是关键。要想更多的老百姓加入其中,那就要在基层、在乡村发展产业,传承非遗技艺是较好选择,这样带动就业,自然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回到乡村,一起来参与乡村振兴。


侯湛莹

关于工艺美术行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工美集团握拉菲首饰有限公司设计部主任侯湛莹建议:建立和探索人才孵化模式,让学生从报考、学习非遗和工艺美术相关专业,到从事相关工作的全过程,都能享受到定向培养的政策待遇,鼓励和引导广大的青年人才投身到传统工艺美术事业。


李绍玉

用好国潮元素 让非遗火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彭水苗绣代表性传承人李绍玉表示,以非遗文化为代表的国潮元素独具特色,近年来热度不断攀升,其中非遗文化蕴含的东方古典美学在群众中的影响逐渐扩大,但目前大多数非遗传承人创新设计不足,应加强传统技艺的现代解读,真正用好国潮元素,让非遗时尚起来。


田静

厚植非遗人才,点亮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建议,要进一步重视在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中增设非遗技艺专业工作,构建政府、学校、非遗相关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更好整合各方力量,加强非遗技艺专业建设,共创新时代非遗保护与传承创新的新局面。

 

石丽平

发展多姿多彩的“苗绣+”产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全国人大代表石丽平建议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创新、应用,要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大力发展“苗绣+”,构建苗绣+苗药、苗绣+服饰、苗绣+家居用品等“苗绣+N”的业态,研发新产品、塑造新形象,进一步把更多实用、时尚的产品投放市场。要通过努力,实现以产业拉动非遗传承,用产业来反哺传承,纵深挖掘传统文化,横向发展苗绣产业,把苗绣打造成一个多姿多彩的产业,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