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加持,推动香米酒品类创新发展

0
2023-02-21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记者 章玉) 五常大米美名扬天下,以五常大米为原料酿造的香米酒又是什么味道呢?2月16日,香米型白酒新品发布会暨香米型白酒团体标准宣贯会在北京举行。国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高工李春扬从香米酒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等方面对《香米酒》团体标准进行了解读。五常市稻穗香酿酒有限公司的钓台宴精酿、钓台宴国粹、钓台宴30等三款香米酒新品以高品质获得了业内专家的肯定。

创新驱动香米酒问世

  我国以大米为原料酿造酒的历史悠久,但与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白酒相比,米香型白酒的发展较为低调。此次稻穗香酒业的三款新品,采用优质的五常稻花香大米为酿酒原料,经过“高温制酒、两次投粮、凉堂堆积、回沙发酵、五次蒸酿、四次发酵、三次取酒、经年窖藏”的独特工艺酿制而成。

  发布会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著名白酒专家高景炎、著名白酒微生物专家程光胜、国家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副主任程劲松、全国著名独立酒评人肖竹青等5位国家级品酒师对三款香米酒新品进行了三轮品鉴并最终形成品鉴意见。高景炎在发布会现场对香米酒品鉴结果进行了公示宣读,认为其具备“清凉透明、馥郁优雅、绵甜爽净、柔和纯正、酒体丰满”等突出特点。

  “白酒产业是大众普遍需求的重要民生产业,担负着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任务。”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红峰在致辞中说,“各界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因香米酒新品发布和标准宣贯会汇聚一堂,聚焦香米酒新品发布、新型白酒未来生态发展,为推动我国新型白酒高质量发展增添了一抹色彩。”

  马勇结合市场现状,对酒类新产品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对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阐述了自己的见解。马勇指出,去年食品行业受到疫情和经济形势下行的叠加影响,但白酒是其中受到影响最小的类别。2022年我国白酒产量为670万千升,比上年下降了5.6%,但销售额增长了9.6%、利润增长近30%,可见白酒的发展潜力之大。在白酒创新上,十多年来,行业一直在推动、鼓励以创新驱动发展,鼓励企业在风格上、质量上、工艺上进行不断创新和提高,现在,创新型风格的产品在新产品中所占比例大幅提高,无论是骨干企业还是地方特色企业,都在研究酿酒的新原料、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的微生物在酿造中的应用。

  “稻穗香酒业此次推出的三款酒,以大米为原料酿造,是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研发、创新的新品类新香型,创新特色明显。”马勇指出,“现在很多白酒企业实现了自动化、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下一步要在以传统酿酒工艺为根本的基础上,推动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智能酿造,把传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目的就是要生产出创新风格的优秀产品,不断满足消费者更好更高的消费需求。”

  会上,现场嘉宾还共同启动了“香米酒”新品上市启动仪式。钱国飞表示:“我们将汇聚力量,点亮未来,把香米酒做成中国香米型白酒圈一颗闪耀的明星,携手开启新征程,共创新辉煌。”

标准助推香米酒打开新天地

  五常市稻穗香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国飞详细介绍了五常大米酒的发展历程和品牌战略布局。稻穗香酒业成立于2005年,五常大米酒的独特优势包括寒地黑土、地下水、工艺和窖洞。2019年,五常大米酒进入独立化、全国化运作新阶段,为创造未来辉煌,在产能扩建、技术改造、产品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更专业、更精细的规划。

  2021年,国家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对五常大米酒的产品风味组分及风格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后,协同稻穗香酒业制定、并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组织审批发布了《香米酒》产品团体标准。

  会上,李春扬详细解读了《香米酒》团体标准和香米酒的色、香、味、格。尤其是香米酒的独特香气,是一种浓郁的己酸乙酯和香米香的复合香,而香米香主要来自2-乙酰基-1-吡咯啉,似爆玉米花、茉莉花的芳香气味特征组分。这一点也使得香米酒与目前市场上的其他酒类产品相比有明显特征。

  李春扬表示,今后还将从感官评价、风味骨架成分、酿造微生态等不同维度深入开展香米酒品质表达标准化关键指标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标准内容、科学准确地展现香米酒的品质。有了标准的加持,以稻花香大米为主要原料经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调的具有己酸乙酯和香米香为主体复合香的香米白酒和经液态发酵的香米米酒将正式打开新天地。

  在“创新思维引领白酒未来生态发展”主题访谈环节,行业大咖就传承“酿酒技艺”“大师匠心”“美酒佳酿”等展开畅聊,诠释白酒传统文化与内涵,研讨五常大米酒的创新与品质,并共同为五常大米酒新品上市送上了祝福与期待。

  程劲松表示,白酒行业的创新既要秉承传统,又要坚持创新发展,以此次发布的香米酒新品为例,其打破了消费者对米酒的固有印象,无论口感、口味还是包装都有新改变,更好地适应了当下的消费需求,希望能对米香型白酒的创新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