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按下“快进键”
■本报记者 吴博峰 文/摄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持续增加,如何构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循环体系,关系着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日前,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认证工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提出,为健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市场体系,促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在政府投资工程、重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中使用获证梯次利用产品。
此消息一出,引发了消费市场广泛关注。
废旧动力电池急剧增长
自200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推广以来,业内重心主要放在拉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上,鲜有人提及动力电池梯次化利用。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地位的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悄然上升至1400万辆左右,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缺失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在此背景下,如何妥善处理废旧动力电池,成为普遍关心的问题。
当前,动力电池回收领域仍存在消费端去向不明导致“退役”动力电池流入非正规渠道、拆解回收方法单一、回收规模化不足导致环境隐患及经济价值不足等问题。据业内预测,到2025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累计将达到137.4GWh,需要回收的废旧电池将达到90万吨。
中南大学教授李荐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介绍说,从环保角度来看,有人将锂离子电池定义为“绿色电池”,这是基于和铅酸电池相比得出的结论。实际上,锂离子电池只是没有铅元素的污染,但并不等同于完全没有污染,所以,动力电池回收至关重要。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章弘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的大门已经打开,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能源汽车销量会不断提升。我认为今年销量将有望达850万辆以上,市场增速将保持40%左右,我国将很有可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千万辆大关的汽车市场。”
业内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乘用车市场发展的最大贡献者。在此背景下,《公告》的发布可谓恰逢其时。那么,这一政策会如何改变动力电池回收现状?
实现梯次利用是关键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动力电池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整车综合实力和产品可靠性。同样,如何处理废旧动力电池也是新能源汽车市场行稳致远的关键。
业内普遍认为,梯次利用是节约社会资源的最佳方式。当动力电池的性能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使用要求时,就面临被淘汰的命运。然而,这些废旧动力电池中仍有较高的剩余能量,经过重新的筛选和加工,可在其他领域发挥其剩余价值。
《公告》显示,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获证梯次利用产品采信应用数据库,并向社会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鼓励符合条件的生产获证梯次利用产品的企业申请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告》提出,梯次利用产品认证目录由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行业发展和认证工作需要,共同确定并发布。梯次利用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由认监委发布。开展梯次产品认证要以正式发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为依据,并在实施规则中明确。同时,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建梯次利用产品认证技术委员会,为梯次利用产品认证工作提供政策咨询及技术支持。
相关资料显示,2025年预计通过回收动力电池可再生的锂、钴、镍、锰资源量,分别约占相应需求量的27.7%、55.5%、28.7%、47.9%。毫无疑问,伴随新政的发布,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将逐渐被业内所重视。这样的变化,将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电科院储能电池本体技术研究室主任杨凯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透露,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未来动力锂离子电池退役量将逐年增加。电力储能的场景非常丰富,可以为不同性能的“退役”电池提供不同的应用的场景,未来新能源发电大概可以消纳120GWh的“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电池给电力低成本化带来了机遇。
去年以来,随着国家补贴政策的切换,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涨价潮”,其中不乏部分车型一夜之间涨价3万元以上的情况。而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主要与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有关,将动力电池实现梯次利用,将很大程度上缓解电池原材料价格的困扰,助力新能源车市场售价下降。
此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到2050年,市场上有一半的电池材料都来自动力电池回收循环体系,这将很大程度上缓解当前的动力电池原材料短缺问题。
“电池回收利用”有望降低购车成本
“动力电池在使用多年后出现明显衰减现象,加上已经超出厂家承诺的规定时间或里程质保期限,如今要想恢复整车行驶能力只能选择更换电池。但对于旧电池,无论是4S店还是市场上第三方回收企业,目前都没有一个相对合理的处理方案。”新能源汽车车主潘佳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
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问题,是消费者在用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中尤为关键的课题。
《公告》提出,支持保险机构发展适合梯次利用产品的财产保险和产品责任保险,为其应用推广提供风险保障。鼓励开发银行统筹用好抵押补充贷款资金、绿色信贷、绿色融资服务等,给予低成本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给予动力电池剩余价值的“电池回收利用”受到消费市场持续性关注。
所谓“电池回收利用”,即通过一套被汽车市场所认可的成熟交易体系,还原废旧动力电池的剩余价值,并将其以变现或优惠购车等方式返还给车主,在实现动力电池循环体系利用的同时,降低消费者的购车成本。
据悉,“电池回收利用”是在车电分离模式上发展出来的电池资产管理业务,其发展直接受二手电池规模的影响,同时换电模式的发展也将会成为其发展的直接驱动力。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统计,电池换电的车型在2025年预计会达到250万辆,整个市场非常庞大。
虽然实现材料循环的“电池回收利用”有望在未来大幅降低电池成本,但现阶段实现这一目标还面临许多难题。
比如,电池标准不统一是“电池回收利用”发展的一大阻碍。业内认为,标准化是换电的前提,但目前动力电池是汽车企业根据车型特点定制化的产品,且不同车型的换电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短期内很难实现电池跨车企、跨车型的共用。
此外,监管平台也有待打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认为,从梯次利用到资源回收涉及多个环节,这个过程中涉及安全、产权、跨企业互换互用等问题,需要一个可靠可信的监管平台。目前很多车企、电池企业、换电企业等都独自建立了监管平台,但这些平台相互之间还不能有效地打通。
从长期发展来看,国家、行业组织需要积极引导整车制造企业、换电系统零部件企业、换电站运营企业、动力电池以及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开展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合作。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相关标准已在制订中,部分城市在推动标准建设方面有所进展。例如,江苏省南京市正在推动高安全、高可换性的换电电池包标准的制定。
未来,相信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规模和创新将迎来发展机遇期。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