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强:从“一生酿酒”的初心到“酿酒一生”的匠心

0
2023-12-14 来源:聚焦汇川

 “一辈子坚持做一件事。”这是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生产管理部部长李银强的初心。

 

1988年7月,刚从贵州省第一轻工业学校毕业的李银强被分配到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彼时正是珍酒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在国家号召下增产扩能的阶段。

“刚毕业就去翻酒糟,最开始体力上确实吃不消,手上的血泡起了又破,反反复复。”回忆起刚进入珍酒厂的日子,李银强坦言。尽管工作劳累而单调,但他从未抱怨,反而时常向老师傅们虚心请教,“我们在学校学的全是书本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才发现实践远比书本更具指导意义。”

李银强作为酿酒人才,从最基础的翻酒糟干起,一步步成长,成为了“珍酒”二代工匠的主要代表。

 

90年代初期,李银强担任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酿酒车间主任,他积极传承老一辈酿酒人“走动式管理”的方法,每天早上七点半进车间,通过眼睛看、鼻子闻、嘴巴尝,确保当天投料的糟醅达到理想发酵水平。

“酱香酒的酿造环环相扣,加强环节监管能避免很多问题,如果事后发现问题再处理,就来不及了。总而言之,生产一定要深入实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李银强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如今,有着30多年酿酒经验的李银强即便已经离开生产一线,仍然能够通过糟醅发酵情况,精准判断是否缺乏温度、酸度和水分等因素。

在按照传统大曲酱香白酒工艺生产酱香白酒,推行6S基础管理,不断完善车间精细化管理中,李银强在每个生产周期都细心指导,指挥各车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通过生产中的探索性实验,李银强发现发粮水与蒸粮时间、糟醅水分与堆积发酵时间、出酒率、产酒质量以及整个周期生产的关系,从而合理推断出发粮水的数量,使之后轮次的糟醅水分自然增长,优化了工艺,节约了人力。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他还发现糟醅水分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很大,只有适当的指标才能酿出优质好酒。2011年5月,他代表公司在《酿酒科技》第五期刊发了《酱香型白酒糟醅水分浅析》,为行业和公司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

正是匠心的坚守,才形成“珍十五”的独特口感。凭借高端品质和符合现代消费者对酱香白酒的独特口感,“珍十五”成为酱酒新星,得到众多消费者的热捧。

 

如今,李银强作为酿酒领域的技术专家,承担着遵义市创新人才团队主持人、贵州珍酒微生物类群人工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两项省、市级科技项目,同时在公司内部参与了珍酒酿造工艺——柔雅酱香型酒的生产试验研究、黄白黑曲的比例结构研究、不同曲对酿酒口感和风味的影响、机械酿造工艺改进等项目,在工艺改进、技术转化方面持续贡献智慧力量。

为培育酿酒人才,李银强采取分岗位、分内容培训的方式,每年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能学习、开展车间大比武,对相关技术人员和车间副班长以上管理者重点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并考试,对不达标的员工予以处罚,对表现优异的员工予以奖励。

 

公司沿用“师带徒”模式,实现了“传帮带、补短板、强技能”的良好育人局面。李银强带出了许多优秀的徒弟,为公司培养了大批酿酒技术人员。徒弟们说:“我们尊敬他,因为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好师傅;我们追随他,因为他具有业务精湛的本领;我们信任他,因为他具有刚正不阿的品质。”

“匠心”是执着和认真,是不厌其烦地坚持和改进。尽管酿造过程繁琐艰辛,但正是有了像李银强一样的酿酒人,在长年累月一丝不苟的“匠心”坚守中,在“珍心珍意”酿造珍藏酱香的实践中,才形成珍酒受人欢迎的独特口感,才换来酱香柔雅、甘甜爽口的璀璨收获。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