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森林保护伤及林纸企业 业内呼吁政府生态补偿

2013-05-13 来源:中国纸网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在此之前,福建省政府就已在2010年底出台了3年禁伐天然林等相关政策,对省内森林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证券时报此前曾就此进行过报道。

  如今政策已推进两年多,受影响的林纸企业现状如何,路在何方?证券时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采访。

 

  生态环境受益

 

  享有“森林氧吧”之称的福建,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有地理地貌,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的丰沛雨水孕育出郁郁葱葱的山林,上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一直重视对森林的保护。

 

  福建省林业厅相关人员向记者介绍,早在2002年,福建就已成为全国首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之一。2009年12月福建出台的《关于持续深化林改建设海西现代林业的意见》中提出的 “严格控制天然阔叶林皆伐”。

 

  2010年11月福建政府再度发文,明确提出:“从2011年起连续三年,严控低产林改造,暂停对天然阔叶林采伐,暂停对天然针叶林皆伐;坡度大于25度的一般人工用材林提倡实行择伐。全省皆伐面积控制在“十一五”期间年均皆伐面积的50%以内。”

 

  如今福建以全国最高的63.1%的森林覆盖率成为华夏大地为数不多的“净土”。据福建省环保厅发布的信息,2012年,全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2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或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2条主要水系水质状况优良,是全国唯一一个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空气游”成为福建旅游一大卖点。

 

  福建省林业厅向记者提供的一组最新数据显示,两年多来,福建省天然林采伐量从“十一五”期间的年均501万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年均114万立方米。限伐政策使有限的天然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林业厅方面预计下半年国家对该省进行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福建省森林覆盖率有望达到65%以上。

 

  林纸企业急转弯

 

  而另一方面,林业一度是福建省的支柱产业,该省至今已有5家与森林息息相关的上市公司。严格的森林保护措施对林纸企业生产经营影响不小。特别是2011年开始执行的禁伐天然林、推进皆伐改择伐的政策对林纸企业的影响更是巨大。

 

  以福建营林业务占比最大的永安林业为例,在限伐政策出台的2011年,公司木材产量从19万立方米跌落至12.8万立方米,当年报亏4700万元,去年公司木材产量进一步减少到9.87万立方米,靠出售持有的金融产品勉强维持盈利。另一家林企中福实业,在限伐政策执行当年木材产量同比下降近30%,去年公司木材收入同比又下降3%,连续两年在盈亏线附近徘徊。

 

  福建另外两家造纸为主业的青山纸业和福建南纸,也受到不小的影响。青山纸业负责营林业务的副总陈杜满对记者说,限伐政策出台后,公司原料采购价格大幅上涨,木材产量减少30%以上。另一家公司福建南纸近两年的木材销售收入则仅为2010年的20%左右。

 

  上述公司日前发布的今年一季报显示,经营状况均未出现好转。

 

  “禁伐政策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这是局部和整体利益的问题。”福建省林业厅林政处处长任建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与人们息息相关,如果这个系统破坏了,即便经济发展了,但最后影响的还是广大百姓,近期必须牺牲局部利益来保证整体利益。

 

  记者从林业厅了解到,“十二五”采伐指标为2550万立方米和“十一五”期间2578万立方米指标基本持平。那么2011年开始执行的政策缘何造成如此大“杀伤”?

 

  “这其中的症结出在采伐指标的结构上。”陈杜满告诉记者,“2010年底出台的政策规定‘十二五’皆伐面积控制在‘十一五’皆伐面积的50%以内,另外50%采伐量必须采用择伐的方式完成。

 

  择伐是森林主伐方式之一,通俗讲就是“拔大毛”,即伐大树留小树。择伐技术性较强,成本高,在国外是一种非常成熟的采伐方式。每隔一定年限在伐区伐去部分成熟林木,伐后的林中空隙,逐渐为天然更新的苗木所补充,形成复层异龄林,可保持良好的森林环境。

 

  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实践中择伐作业要求的可操作性不强,采出来的木材量,甚至不够采伐的成本。

 

  “主管部门下拨的择伐指标用足了也一样没利润。”陈杜满说,“各家的择伐指标基本上都没法用上,因此,无形当中每年的采伐指标减少了一半。”

 

  另一家林企高管对记者称,目前福建许多地方并不具备择伐条件。改革开放初期,福建过度砍伐大量的木材用于建设,导致现在森林鲜有大径材。而且以前的采伐方式都是皆伐,皆伐后再培育出的树就没有大小之分,不适合采用择伐。

 

  事实上,择伐方式这两年在福建全省的推进也并不顺利。据记者了解,“十一五”期间,福建每年皆伐面积为120万亩左右。按照现有择伐面积要达到50%的政策,也就是说每年择伐应不少于60万亩。但据林业厅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2011年和2012年福建省择伐面积分别为28.24万亩和30.3万亩,与预期目标差距不小。

 

  福建省林业厅方面表示,习总书记提出“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也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已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未来加强天然林保护和推进采伐由皆伐向择伐转变的方向不会变。

 

  一家林纸上市公司高管认为,主管部门当前推进择伐可能更多是考虑保证森林覆盖率,培养大中径材和复层林,让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如今,原本今年到期的政策延续已无悬念,接下来的日子如何平稳过渡,成为各家林纸企业无法回避的课题。

 

  在5家林纸企业中,中福实业率先选择了全面转型。2011年政策出台后,该公司借助平潭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时机,果断切入平潭岛大开发,开始实现从木业公司向综合开发商的转型。

 

  同样应对政策的影响,永安林业则是立足林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永安林业董事长吴景贤对记者表示,公司要从单一靠木材砍伐加工的业务结构实施转型,要往集约型,低耗能的方向发展。通过林下经济、园林绿化等林业产业的延伸,带动林业产业全面发展。

 

  青山纸业应对采伐方式改变的办法是调整采伐树种和材种的结构。福建南纸则选择出售林地,原先200元/亩左右取得的林地,现在出手价格翻了近10倍。以去年福建南纸出售1.46万亩林地计算,获得近2600万的利润多少减轻了公司经营压力。另一家新近上市的福建金森也在忙着筹划拓展花卉苗业务。

 

  应对林业政策调整,虽然各家公司转型升级、调结构正紧锣密鼓的展开,但无奈的是,林业属长周期的产业,按惯例完成产业结构调整保守估计至少需要5~8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看不到后天的太阳。”用马云的这句话来形容福建林纸企业的现状或许再合适不过。

 

  一家林企上市公司高管向记者坦陈,转型升级的时间会很漫长,在这期间公司经营压力很大。

 

  无疑林纸企业的寒冬还将继续。不仅如此,福建各家林纸企业在自身林地资源不能完全发挥效益的同时,还要为其承担不小的管护成本。

 

  以永安林业为例,在公司177万亩林地中,天然公益林占到20万亩,天然商品林为48万亩,两项合计近70万亩。还有一些重点生态区位,如水库、国道、大河两边的林地,这些林地的采伐都受到限制,这些资源大量的公益林和天然林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管护。

 

  据了解,目前公益林养护补贴一年11.75元/亩,重点生态区位没有补贴,补贴收入与管护成本相去甚远。福建其他的林纸企业也大抵如此。

 

  对此,有业内专家认为,不应让企业和个体过度承担社会责任。政府有必要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按照市场化模式,参照单位林地创造的经营效益,对林企和林农进行补偿,提高它们对生态保护的积极性。生态补偿机制可以通过收取水资源保护费的方式实现。让下游流域和沿海受益地区对上游实施资源保护的个体进行反哺。此外,该专家还表示,碳汇交易也不失为用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

 

  陈杜满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森林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社会公共产品的属性。同时包含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由全社会共同享有。政府完全可以参照国外的做法,动用公共财政赎买需要保护的林地,让其成为公共资源。

 

  该专家强调,既然保护森林的大方向不可逆转,那么相关可行的生态补偿机制应尽早出台,为林业企业和个体解除后顾之忧。否则长此以往将伤及林企和林农的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反而对林业产业长期发展造成伤害。

 

  但也有林纸企业高管向记者表示,碳汇交易即便在全球现在也还没成熟的体系。目前国内碳汇交易主管部门尚未明晰,近期企业指望碳汇交易获得收益还不现实。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广告位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