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严厉制度向食品犯罪开刀

2013-06-13 来源:慧聪食品工业网

【慧聪食品工业网】从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病死猪到近期曝光的毒生姜、假羊肉,频发的食品问题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今年5月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多次发文,要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传递出国家重拳治理食品犯罪的坚定信心。

    多部门密集表态,出台“史上最严食品安全重典”

    老鼠肉、狐狸肉加入明胶后变身羊肉;鸡爪浸泡在过氧化氢水中每天卖600斤;病死猪肉、注水猪肉横行市场……件件触目惊心。5月2日,公安部公布了各地在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中侦破的十起肉制品犯罪的典型案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规划财务司负责人王小岩表示,目前在中国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问题十分突出。西方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在和致病微生物这些有害物质作斗争。而我国在与这些有害物质作斗争的同时,还要用更大的精力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称,近3年来,人民法院审结食品犯罪案件的数量逐年上升。2011年、2012年审结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刑事案件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刑事案件同比增长分别为179.83%、224.62%;生效判决人数同比增长分别为159.88%、257.48%。

    为严厉打击食品犯罪,5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被网民称之为“史上最严食品安全重典”。《解释》对食品安全领域备受关注的婴幼儿食品、地沟油、监管者责任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回应,强化了食品安全违规行为的犯罪定性。

    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5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严格食品安全监管,严打肉类产品掺假售假等行为;5月15日,李克强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上,再次强调,“重拳方有效,重典才能治乱,要让犯罪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价”;5月16日,新组建不久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随即部署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

    短短半个月之内多方的密集表态,在食品领域掀起了打假高潮,提振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加大源头治理,进行科学监管

    与食品抽检相比,源头治理更加迫切,更为有效。目前,我国对食品流通和使用环节投入监管经费和人力过多,源头失控反而被忽视,不仅加大了监管成本,也使监管效果大打折扣。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斌表示,在我国一些农业区的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可检测出120余种农药,其中不乏已禁用多年的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由于缺乏标准,目前尚未确证它们对土壤、空气和水污染的程度达到何种水平。但至少能说明,食品在源头上难逃滥用农药的毒害。

    对于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来讲,批批都检验并不现实。“以奶粉为例,如果批批都检验,所需经费会是个天文数字。”山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周抽检,最大的问题就是经费,抽检所需经费比奶粉行业向国家上缴的财税还多。”山西质监部门工作人员亦有同感。

    据山西质监部门统计,不包括无证经营的小作坊在内,山西目前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为3000多家,仅这部分有证企业的检验费用就需8000多万元。如果再对无证经营的6万多个小作坊逐个检验,则是一笔更为庞大的支出。

    专家建议,对食品尤其是农副产品,在生产环节就要严加管理、科学监管,才能达到投入小、效果好。而在生产环节,最重要的是加强对各类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可以参照欧盟“条形码”制度,对生产环节中食品添加剂的流向实行跟踪管理。

    目前,各地积极推广的农产品二维码标签就是一个不错的探索。据沈阳市相关负责人介绍,生产者需建立电子档案,从种子采购到生产过程中用药、施肥必须统一记录;农产品上市前,由检测机构对农产品进行检测,合格的加贴二维码。这样,农产品产自何地,用了哪些药剂,是否合格,这些内容都能迅速查询。

    同时,还应对食品添加剂予以分类管理:对国际通行允许添加的种类,我国目前问题主要为超范围和超量使用,因此对其使用范围和用量要予以严格限制;除必要的食品用防腐剂外,其他功能性、用来提高食品品相的添加剂应予暂停,进行重新审定和评估。

    大众消费观念须同步转变

    山西省政协委员解军表示,导致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但转型期存在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和问题是主要诱因。突出表现为:消费结构差异、社会心态失衡、社会诚信失范、社会监管和执法监管不到位。

    “史上最严食品安全重典”出台以前,以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为主,我国有22部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监管法律,有《农药管理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40部相关行政法规,还有160多部卫生、药监、工商、质检、农业等相关监管部门出台的规章。尽管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但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不断。这表明,在“重典治乱”,加强监管的同时,大众消费观念须同步转变。

    在很多消费者看来,色泽鲜红的猪肉应该是新鲜的,细长的黄瓜才是天然的,“黑色食品”会更健康……实际上,天然生长的黄瓜原本就有粗有短,黑豆产量非常有限,为迎合受众需求,商家绞尽脑汁,各种过度强调外观、色泽和包装的食品顺势而生。

    “除了商家的逐利心理,一些不切实际的大众消费理念直接激发了商家的作假动机。”山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食品安全问题较为隐性,一些危害也许当下不会被发现,若干年后才能显现,有的则需要几十年。但目前在我国,片面追求食品品相的消费理念还相当盛行。

    治理食品犯罪,先要从培育消费者成熟消费观上下工夫。大众的消费理念短期内难以扭转,必须作为一个长期任务来完成。同时,严刑峻法不可或缺。专家认为,从我国国情来看,食品行业甚至可以“矫枉过正”,安全标准制定高于国际通行标准。如果全社会都觉得食品行业高风险,不敢胡来,那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会指日可待。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广告位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