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纸业重组被疑逃废银行债务 拖欠24亿元

2013-07-16 来源:中国纸网

 一向信用不错的国企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银河”),近期频频出现还贷逾期,令不少债权银行意外。更令银行担忧的是,这家年利润可达1.5亿元的企业被剥离优质资产重组后,其24亿元债务极有可能无法偿还。

  对中冶银河进行重组的企业是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诚通”),自后者提出重组方案后,债权银行纷纷开始质疑其逃废债务意图。

 

  “老实人”突然大面积拖欠贷款

 

  位于临清市的中冶银河,身背“全国制浆造纸30强企业”、“全国造纸行业经济效益十佳企业”等诸多光环,是中冶纸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而中冶纸业又归属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3月5日,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将旗下造纸板块企业整体划转至中国诚通进行重组。为保证此次划转顺利进行,国资委提供资金30亿元,中冶科工提供资金48亿元。

 

  据多位接近中冶银河的人士透露,作为国企,该公司信誉一直不错,多年来未曾有任何不良信用记录。

 

  日历翻到今年5月29日,风云突变。临清市农业银行得知中冶银河即将到期的280万美元信用证可能出现部分垫付,意识到该公司或将出现问题。中冶银河风险初露端倪。

 

  6月5日,北京银行5000万元到期贷款未能收回。6月20日,工商银行和华夏银行分别有4000万元和3600万元贷款到期未被偿还。交行近900万元的信用证贷款、交银租赁2205万元的租金也被拖欠。6月21日是各银行贷款的付息日,但中冶银河未能对十多家债权银行如期付息。至此,其债务危机全面爆发。据统计,6月初中冶银河剩余未还银行贷款约34亿元,未付融资租赁款6.8亿元,共计40多亿元。

 

  债权银行纷纷作出反应。北京银行、浙商银行向法院起诉,并对中冶银河账户及其部分土地房产进行了查封,多家银行组成了债权维护俱乐部。

 

  都是重组惹的祸?

 

  对于此次事件的起因,多位银行业人士均指向中国诚通对中冶银河的重组。

 

  据悉,中国诚通已向中冶银河派驻总经理和分管财务副总经理等新的高管层,全面接管了该公司的财务、经营、人事等权力。

 

  6月4日,中国诚通向各债权银行提供关于中冶银河的重组方案,具体内容为:中国诚通计划成立新公司诚通银河纸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诚通银河”),中冶银河约18亿元的债务、经营性资产划入诚通银河,老公司承担剩下的债务。自2013年3月21日起,债权银行贷款按基准利率下浮30%执行,债权银行对继续由中冶银河承担的原债务按停息处理,到期后续贷。

 

  该重组方案招致债权银行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该方案透露出中国诚通逃废银行债务的意图。贷款利率下浮虽然少见,但这并不是最要紧的。致命的是,剥离经营性资产重组后,中冶银河将只剩下一个空壳,没有生产能力,拿什么来偿还20多亿元的债务?

 

  据了解,中冶银河现有产能80万吨,年产值大约30亿元,年实现净利润1.5亿元左右,资产负债率仅为62.9%,是中冶纸业集团中的盈利大户。今年1-3月份,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近7亿元,利润总额4220万。

 

  债权银行认为,重组方案严重侵害了银行债权,均不同意其重组。据了解,银行与企业签订的授信合同中,一般都会约定企业在重组等重大事项上须征得银行同意。

 

  中冶银河或面临停产危险

 

  据有关人员透露,中冶银河在账户资金被查封后,目前销售现金回款已经开始通过其他企业账户,剩余大部分销售主要收取银行承兑,并以承兑支付部分原材料的应付款。

 

  中冶银河债务危机传出后,引起供应商恐慌,集中上门催收货款。据了解,3家供应商以债务纠纷为由发起诉讼,中冶银河通过部分现金支付及产品抵账方式支付了大部分货款。但供应商不再对该企业进行赊销,企业资金链条出现进一步紧张。

 

  据某银行信贷人员调查,6月12日起,中冶银河开工率已下降到50%左右,6月20日后再度下降到约30%。但工人上班情况较为正常,主要以机器维护、卫生及学习为主。仓库的纸张产品存量较5月底有较大下降,企业面临大幅减产甚至全面停产状态。鉴于上述原因,部分银行已将中冶银河的融资调整为关注类。

 

  记者了解到,上述重组方案中,计划将中冶银河职工人数从约6000人裁减到2000多人。不过,一位自称在生产车间工作的王姓女士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生产正常,职工工资没有拖欠,也未听说裁员的消息。记者电询该公司办公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她表示“什么都不知道,无可奉告”,态度比较强硬。

 

  有专业人士表示,如果僵局持续,银行只能采取法律手段冻结查封中冶银河资产,该公司将面临破产清算。如果事情走到这个地步,则企业、银行、当地政府都将成为输家。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广告位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