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考验LED照明厂商耐心
北京照明展上,出现了一些出口企业转内销,寻找国内商机的公司。杭州银兴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受乌克兰局势的影响,杭州银兴电器在乌克兰每年20万美元的营收打了水漂。也是受此影响,老板陆伟兴开始把心思转向国内,希望在北京照明展上有所收获。
“以前中国市场我是不做的,我专门做出口,像波兰、乌克兰、俄罗斯等。”
不止银兴照明,中国台湾厂商柏佑科技(BrightYolk)和百立亨照明(Buckingham)也希冀打开内地市场,在日渐崛起的中国内地LED市场捞一把金。
但内地LED市场的中国特点也使他们面临挑战。
柏佑科技国外业务部经理王恒陞告诉记者,海外市场的渠道结构与国内很不一样,国内需要经过层层的工程商、渠道商,甚至另一层批发商,产品才能到达商场或者消费者手里。而海外室内照明产品生产商可以直接布局到商场、超市里,或者直接传到工程项目里面,这个与国内市场很不一样。
国内的生意思路与海外也不一样
比如,本土企业在北美竞争,最主要把东西做好,价格不一定非得比别人的低才有竞争力。
在一些高端市场,比如北美,对光效、寿命、可靠性都比较高的产品,价格也会比同类产品要贵,市场接受程度却不一定低。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这也说明,北美市场产品重要的是综合成本,不是瓦数。
对过了UL认证的产品,则要比没有安规认证的产品成本会高很多,价格也会高出约50%,都在情理之中。
在国内,你还需要经得起价格战、拖欠款、拉关系、并花巨资进行渠道建设的折腾。出口生意思路和环境都不一样。做光源和灯具出口的生辉照明一位员工这样说:相比之下,出口生意更好做。
中国市场认证比较简单,甚至也有很多厂家并没有做什么产品认证,这也让价格战“太容易”地发生。有业内人士表达得很直白:在中国,贴个3C认证就行了,比东欧、波兰等国家的认证还好做。相比德国人“脑子太死板,一定要严格按照某个标准或者检测方法执行下去,颜色差异、色温差异差一点都不行”,中国的认证和检测,“太容易了”。
王恒陞认为,部分厂商把价格弄得乱七八糟,很难保证它的应用设计都到位。
百立亨公司一陈姓员工介绍,拓展内地市场,百立亨首先是要面对内陆市场的价格战争。
据介绍,百立亨国内市场的产品与台湾市场和出口海外的产品一样,用的是同样的工厂、同样的原材料,都是定位在高端市场。产品从烤漆、做工、芯片选择等方面,都是严格把关。“在国内大打价格战的局面下,我们的价格就显得比较高。”
陆伟兴对自己的产品在国内市场表示担忧:中国市场太乱了,价格太低,质量、安全性都没有办法保障。
在他的展位上,展示的一款18W LED日光管灯,PC灯管,铝基板散热,成本是30元RMB。提供3万小时寿命保证。陆伟兴说,南方那边有做20元的,他对质量很担心。
一些不良商家的习气也让人担忧。国内一家LED显示屏产品公司每年大量出口到欧洲、北美市场。该公司高层人员透露,为了保证质量,现在都是自己生产、下料了。因为国内的一些合作伙伴为了拉单子,给你看的样品或者第一批货都是好的,但是到后面,就会出现以次充好等现象,麻烦不断。
挑战重重之下,国内很多厂商选择逃离,把自己的好产品卖到海外。
但是,中国市场的巨大空间,还是吸引着更多国际、国内企业的积极经营。比如,亿光面临内地照明厂激烈竞争的挑战,既有雷士照明、欧普的封杀,又有烧钱的煎熬,但仍认为“这是亿光必须投入经营的市场”。
原因仍在于商业财富的魅力。亿光明确表示,目标是内地市场3年内开始获利。
首先中国是全球照明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出口大国,产品出口世界21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节能灯约占80%,圣诞灯约占80%,白炽灯约占1/3,其它各类灯具约占1/3。随着各国出台白炽灯的替代政策,LED灯出口也在逐年增长。
行业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LED灯具出口企业七千多家,出口目的国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并且出口额呈逐年增长态势。对北美市场,2011年中国出口LED产品超过2亿美元,2012年超过4亿,2013年更超过9亿美元。欧洲市场,出口量更大,2013年超过16亿。
进入中国市场,就等于进了低成本制造的系统
而现在,中国还正在成为LED产品的消费大国,LED市场成长迅速。CSA Research的报告认为,得益于厂商产能扩张、LED价格下降、环保考虑以及政府补贴,中国LED照明的需求正快速提升。聚光灯、LED灯具、路灯、LED灯泡和荧光灯管等渗透率将从2012年仅5%提高到26%。商办照明的持续成长、政府补贴的实施、以及消费者对节能产品的需求是LED渗透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预示着更多的城市综合体涌现出来,商业照明会有更多机遇。
这个时候,抢占市场份额高地,打开品牌通道,无异于拿到了阿拉丁神灯,前程无限。因此,尽管牢骚满腹,厂商们还是在积极寻找各种适应中国内地市场的策略。
首先,最根本的,一个公司首先能登上台子的就是产品,这是基础。要持续地做对的事情,持续地投入。
二是加强渠道,加强在线上、线下以及“线外”平台建设,加大广告宣传。比如亿光,大把烧钱,一年做起超过1000家通路。聚富集团总裁陈越锋认为,团队的建设是渠道开拓的根本。要把团队、技术和资本把控做好。
三是打品牌。TCL照明总经理李春岸表示,品牌的灵魂在于产品。在产品标准缺失、产能过剩、产品严重同质化的市场下,具有差异化的产品,知名度、美誉度高的品牌往往会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百立亨也选择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因为国内比拼价格而对产品品质降低要求。这位陈姓员工说,为了打价格战,而在同一个工厂中使用不同的材料和生产线,这也太麻烦了。我们认为这样反而会降低生产效率。
王恒陞说,柏佑在不断地调整策略以期打开局面,比如寻找合适的贸易商,把自己的好产品推向国内市场。但这需要时间。
CSA Research研究总监吴鸣鸣博士表示,开拓中国市场要有耐心。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标准化工作在逐步稳步推进,比如CSA与方圆认证联合推出的LED-ELI认证,旨在推广放心产品,重塑百姓信心。随着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标准的完善和成熟,未来的国内市场会趋于有序合理,厂商将能在自己适合的领域发展得更好。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