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照明 好吃不好吃?!

分享到: 更多
2014-04-29 来源:阿拉丁照明网

 第112期阿拉丁“光”点依然为读者奉上业界重大新闻点评。LED照明产品“出国”,不要让质量问题也“出国”;LED照明灯饰产品或迎全民DIY盛宴?是真是假;企业如何打好“员工牌”?企业做好工程渠道,个中辛苦谁人知?……阿拉丁“光”点将一一为您解读。

  LED照明产品“出国” 不要让质量问题也“出国”

  阿拉丁“光”点:莫让中国照企无品牌 LED照明产业亟须整合

  有人曾调侃,中国的产品,质量好的出口,质量差的内销。在照明产业,曾有人谈到,“同样的款式,因材料不同,出口商品和内销商品的成本价已经相差悬殊,数百倍的差距也很正常,而且出口售价也更高。”

  而照明出口企业将产品转内销后,将降低生产标准的产品依然当作高端产品出售,价格与出口价格持平。通过这种出口转内销的办法,企业在降低了生产成本之后,盈利空间逐步增大,甚至出现了盈利空间较出口要大的情况。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近几年,国内出口LED照明产品频上黑榜,遭到欧盟等数十次的质量问题通报,企业颜面尽失。为了LED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LED企业改革刻不容缓。

  迅猛发展的LED照明产业,使得企业的出口量不断加大,而似乎放松了质量的问题。另一方面,找过LED照明企业缺乏品牌的建设,甚至有行业人士提出,“中国照明企业无品牌!”现状令人堪忧。

  企业要长远发展,质量为根基。此外,品牌建设也是企业的重大决策,需要加以战略管理,制定合理策略。

  LED照明灯饰产品或迎全民DIY盛宴?

  阿拉丁“光”点:谈“DIY”恐怕还有点“揠苗助长”

  看罢文章,笔者的直接感受是,如果真如文章所说的那样,由消费者自行选择照明灯饰产品配件,从每一个配件每一个细节把关,组装后的“成品”,就像电脑组装那样,DIY出高性价比的照明产品,貌似现在很多作坊式的灯具商也正在做着这样的事情,他们也不乏相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更为专业的技术,可是他们的“成品”却没被少诟病。

  照明产品好歹也称得上是“生活必需品”,市场需求量大,而且对于卖家来说,进入市场门槛低,故而,卖家方面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在LED照明迈步推广的最初几年,LED照明价格确实有点让普通消费群众却步;但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市场也逐渐有了明确的方向,LED照明产品的价格便开始调整得更为“亲民”。

  在照明行业市场还“波诡云谲”的今日,还没保证市场竞争合理化的今日,还没保证照明产品质量过硬的今日,“DIY”恐怕还有点“揠苗助长”的感觉。照明竞争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净化,照明行业还有很多需要规范的地方,目前行业的发展倒是应在行业自身问题解决上。况且,要说暴利,恐怕照明行业还不算是“个中翘楚”。想想看当今的服装行业,利润高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难道我们也要为了省钱以及更合乎消费欲望,而自购布料自行设计自己剪裁?

  不过,笔者也不是要一味否认DIY的设想。在热衷“个性”与“与众不同”的年代,“个性化”是当今消费者的一大明显特征,也迟早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习惯,这是市场发展趋势,不可否认。笔者联想起早前看到的一则新闻,谷歌拟推出模块化手机,就是手机也能通过消费者的手进行DIY,用户在更换手机的时候只需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相关部件进行升级就可以轻松达到目的……反正就是“很炫”的意味。想必,照明行业未来的创新,或会走上这一路子。

 

 企业打好“员工牌” 方能决胜LED江湖

  阿拉丁“光”点:“人口红利”日渐瘦身 收买“人心”正当道

  随着经济的发展,昔日丰盛的“人口红利”日渐瘦身,务工人员不再呼之则来挥之则去,人工市场逐渐转向卖方市场,招工企业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验兵团”。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人工成本如何压缩,企业要发展终究离不开一批为之死心塌地效劳的员工,散兵游勇的企业中气不定,终日“精神憔悴”,难以获得长足的发展。

  企业要实现突破性的跨越,成就一番伟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但“天时、地利”等因素更多在于机遇和运气,“人和”则可人为的营造,通过与员工有效的沟通互动,满足员工之所需,解决员工之所难,在技能等方面帮助员工成长,方能提高员工的企业凝聚力,获取一批丰厚的人力资源。

  众所周知,抓好牌不一定就能打好牌,但是运筹帷幄的周密思考,或许能逆转形势,转劣为优,决胜江湖,这其中最重要的棋子就在于“人”,因此,正在谋求发展和突破的照明企业家们,在匆忙赶路的同时,不要忘记周边陪同的路人,有他们的提携和帮助,或许你们能走得更快更稳。

  工程市场的“红与黑” LED照明如何正视?

  阿拉丁“光”点:工程渠道“大蛋糕”甜中带苦

  众所周知,工程渠道信息不透明、采购量大,有时一个工程即可满足一个企业或商家几个月的销售额。工程渠道当然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和深不可测的行业潜规则。一些工程要求很大,其对厂家价格的打压也非常厉害,把价格压得非常低。而有些照明厂家做工程市场的利润非常低,甚至是没有利润的,只图完成销量能在工厂获得一定的返点。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恶劣的生存空间下一些厂家商家就按捺不住,不按牌理出牌,最近行业也传出不少关于工程渠道的负面新闻。一些企业会将优等品流向终端零售市场,而质量相对较差的合格品则用于工程采购。

  工程渠道所向披靡的背后,反映的是地方政府、大型企业严格把控、有效支撑形成的巨大蛋糕。工程渠道,是很多企业求生的契机,但也是一条高风险的路径,这不是某个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对某些企业而言,工程渠道是自我救赎的手段,但对行业而言,则仿佛一次快意的自渎。

  毕竟,我们看一种渠道模式,不能以短期的利益来衡量,而应该看这种模式是不是符合现代商业精神,能不能具备可持续的盈利能力,会不会产生难以挽回的负面效应,当不当进行大规模推广和复制。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