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座谈会在杭州举行
为进一步规范、完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制度,提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社会影响力,发挥大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建议改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砚祖带课题组专程来浙江调研并召开座谈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砚祖先生,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长杨明贤,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范佩玲,东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胡旭升,龙泉青瓷宝剑产业局局长卢士俊,青田县石雕产业和发展局局长朱荣欢,以及浙江省内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代表出席了座谈会。会议由浙江省行业协会理事长杨明贤主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砚祖先生首先发表讲话:浙江是工艺美术大省,尤其是在这次《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的编撰工作中,《浙江卷》写的最好。通过这次《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的编撰工作,可以发现,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不过浙江的工艺美术水平在这次编撰工作中表现出了高超的水准。而且从浙江省工艺美术近几年所取得的成绩来看,浙江省的工艺美术不仅体制好、工艺美术大师精工精致,而且各个地方的人才保护和培养都非常的到位。这些均反映出浙江省各级政府、工艺美术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做了很大的工作及努力。这次国家工信部专门设立了一项调查:在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个称号对行业、产业、大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和变化?评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工艺美术行业和大师自身事业的发展,这一点被评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否已经做到?希望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调查能完善以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办法,以及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工艺美术行业。
围绕以上两个问题,浙江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们从实际出发,以自身为基点讲述了各地区各行业的基本发展状况,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建忠讲述了现代化产业与传统工艺之间的发展关系,及现代工艺美术产业的一些发展方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爱光介绍了青田石雕当前的发展环境和接下来青田石雕工作者所要完成的目标,以及作为一个工艺美术大师所要承担的义务与责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汤春甫提出了要成为一个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所必须具备的一些硬性条件的设想,如资历与年龄、社会生存能力、工艺品种难度,地区分布等,希望能更好的完善各类评审制度,为行业有序发展做好保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光华阐述了作为一个工艺美术大师所要具备的一些必要条件,如竞争力,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引导和激励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水琴则从珍惜大师荣誉出发,号召一些小品种的工艺美术大师走出自己的特色,并保持艺术、传统、人与文化四者之间的完整性。最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沈新培也是表示作为一个工艺美术工作者无论是国家级、省级还是市级大师都必须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的挑战和发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中给予工艺美术工作者最高的荣誉职称,它不仅代表着个人艺术的最高成就,同时也是一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规范和完善该荣誉职称的评审制度是每个工艺美术大师迫切希望的,而且也是社会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本质要求。讨论会上,浙江省博物馆研究范佩玲所提出的的科学、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得到许多人的认可,她表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就像工艺美术界的一场奥运会,它的评审基础应该以能力竞争为基础,而不是计划经济的模式为每个省市分配好人数,因为只有竞争才有进步,才能促进行业快速发展。另外她也是指出,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的选择上,应以了解工艺美术行业的人为主,由于工艺美术有着其独特的工艺特点,如果从美学角度来评定作品会损害工艺美术大师在传统工艺精神和文化中的一些基本利益,以及缺失工艺美术中的工艺之美,达不到该有的文化效果等。
整个座谈会从如何做当代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到如何评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场的工艺术美术大师和专家们均给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而作为一个工艺美术大省,浙江的工艺美术事业也是得到了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讨论会上来自东阳、龙泉、青田等地的政府领导也是纷纷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在提供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及政策的支持、保护过程中,他们希望对工艺美术工作者的激励模式能够正规化,权威化,特别是各类职称的评审,必须有一个风向标和严格的审核制度。因为这不仅是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文化保护措施,而且也是社会和消费者基本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等。
座谈会最后,由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长杨明贤作发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工艺美术界的最高荣誉,它应该具有和具备一定的历史含义,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除了要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外,还必须成为一个行业内的代表性品牌,从而影响并引导社会文化和消费的认知走向。同时国家对工艺美术行业的管理应该有固定化、正规化、有效性、权威性的发展规划,而发现和探索的过程应该循序渐近的进行。虽然过去的工艺美术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小部分,但作为最有潜力的文化经济体在未来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因而也是希望国家和社会对工艺美术的发展多些关注,对所评选出的工艺大师多些尊敬、关爱与保护。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