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缝制设备研发现状与发展思路

分享到: 更多
2014-12-01 来源:365缝制网  

    通过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世界缝制设备生产中心和生产大国的地位难以撼动,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但相比德国、美国、日本等缝制机械制造强国而言,我国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产品档次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究其根本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我国在缝制设备研发投入和人员等多方面的不足造成的,同时提出了关于发展行业研发工作的几点建议。
谈现状——人才、投入等不足制约行业创新能力
现状一:目前,我国约有缝制机械生产企业2000多家,缝制设备总产量占全球缝制设备总产量的80%,但各个缝机企业的产品研发水平几乎一致,产品和技术创新较少、较慢,多以产品仿制和更新为主,因此导致了企业之间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只能陷入低成本、低质量、低价格的恶性循环怪圈,更使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力不从心。
现状二:我国缝制机械生产企业拥有的授权专利多以新型实用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为主,所占专利总额比重分别为 52.1%和35.2%,合计占国内专利授权的87.3%,而发明专利比重仅为授权专利总数量的12.7%。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是我国缝机业至今仍徘徊于国际缝制机械产业链中低端环节的主要原因。   
现状三:我国缝制机械生产企业研发人员缺乏。首先,目前我国没有成熟、完善的缝制机械方面专业学校和专业培训体系,对于缝制机械这样高精度的轻工产品,仅靠企业自己把机械专业毕业的人才培养成专业人才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   
其次,缝制机械行业研发人员多是从业多年的老同志,且数量不多,年轻一代技术人员还不能完全担当重任。   
最后,缝制机械研发人员缺乏对服装工艺、技术的深入钻研,无法与时俱进,很难研发出符合、超越现代服装工艺的高效率机器。   现状四:企业缺少完整的研发程序和规范,研发工作和管理得不到真正的重视。一方面,企业只重视产品开发而不重视各种基础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强有力的研发体系支撑,研发过程支离破碎,很难通过系统地研发提炼出核心技术。   
话发展——研究和开发要从意识到体系全面提升
所谓“研发”,笔者认为应该包涵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研究,也就是在缝制机械的结构、工艺、直驱、无油、可缝性、操作性、可靠性、耐久性等方面进行基础性的研究,最终实现涵盖所有机种的高速化、自动化、专用化、集成化等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实现方案的手段和方法。   
其二是开发,也就是针对用户的市场需求等研发出相应的缝机机型,例如:平缝机、包缝机、打结机、开袋机、钉扣机、花样机等。前者是后者的基石,有了强大的研究基础,整个行业才会走得更好、更远。纵观当前的缝制机械行业,企业都重视开发而轻研究,当某一项新的结构、新技术或者新工艺出现时,本着逐利的目的大家都一哄而上,导致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使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受到扼制。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