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缝制设备行业的问题与思考
在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内,整机生产企业600余家,零部件生产企业800余家,经销商12000家。2000万产值以上的280余家。随着行业的发展,各种矛盾问题突显,这需要全行业引起注意并进行反思。
(一)缝制机械行业主要问题
随着行业转型与发展的进一步深入,目前行业发展的一些基础性问题逐渐凸显,成为羁绊行业发展的阻力。首先,行业人才短缺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科技领军型高端人才缺乏,复合型技能人才缺乏,而行业赢利能力的下滑,使行业部分原有优秀人才跨行业转型;其次,全行业整体企业管理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行业多数中小型企业管理效率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第三,知识产权矛盾越来越突出,矛盾焦点由中日骨干企业逐渐蔓延至国内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纠纷已逐渐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隐患;四是,行业整体科研实力相对薄弱,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未能有效缩短,产品质量综合测试及控制能力不足,产品工艺控制与国际先进企业存在较大差距,产品整体质量、性能水平尚待有效突破。
(二)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
2014年的制造业,不论是国内需求还是国外需求,都赶不上产能扩张的步伐。中国是制造大国,但是当消费需求不高而制造业迅猛发展即会造成产能过剩,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目前,中国缝制机械行业有着产能过剩的苗头。缝制机械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以服装行业为行标,进行生产与制造,当服装行业遇阻,缝制设备行业也会相应减少生产,而将精力放在新产品的研发上。2012年,对于纺织服装和缝制机械制造行业都是致命打击的一年。然而2013年,恢复元气后的纺织服装业带给缝制机械一个崭新的纪元,产量及利润率大幅上升。机遇与危机是并存的,积极的信号同样暗藏着行业发展的问题,根据需求去产能化是2015年及未来行业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人民币升值的困扰
人民币升值加速,影响最大的是外贸企业。2013年人民币快速升值,虽然有利于改善进口贸易条件,但对企业出口签约和利润产生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对于外贸企业的影响主要有:首先“有单不敢接”的现象更为突出;企业出口利润空间进一步缩窄。中国商务部抽样调查显示,77.5%的企业在2013年1月~4月占首合同利润明显下滑,6.6%的企业甚至表示会影响正常履约,还有73.4%的企业预计2013年全年出口利润同比只能持平或者下降。人民币升值对中小企业出口的影响更为巨大,在中国缝制机械制造行业中,中小企业居多,而多数主要为出口企业,这就为企业发展提出了一个难题。
(四)二手设备如何再利用
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高、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高质量、高效率和智能化的缝制机械成为服装、制鞋、皮具等加工企业关注最多的产品,特别是用工荒导致的市场对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大大推动了这类产品的发展。在2013CISMA展上,众多新产品中,多数为满足用户高效、节能、环保需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机型,如一体式平缝机、全自动模板平缝机、直驱式超高速包缝机、大幅面高速电子花样机、全自动门襟机、开袋机缝制单元等。当然新品的出现的初衷固然是好,但是被淘汰的二手设备即将流入不同渠道中,这些设备的命运或者被改造或被拆卸,这一批设备同样需要获得重视,当定制化产品兴起,如何将二手设备改造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品”,这是一个行业问题。
(五)行业思考进行时
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通过整合缝制机械行业资源,优化要素组合,逐步引入行业内部分工相对合理、专业协作比较完善的竞合机制,避免出现良莠不齐和盲目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批产品有特色、有水平的优势企业,以此作为行业发展的标杆企业,引导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发展。
缝制机械智能化是跨行业、跨学科的宏大工程,是机、电、声、光和磁等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其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都是传统制造业无法涵盖的,需要全行业协调各种社会资源,特别要高度重视配套建设,确保各环节同步协调发展。
中国缝制机械行业赢在产量上,却没能赢在世界市场上的原因在于缺乏产品创新,中国缝制机械技术水平尽管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在这种情况下重视并切实加强行业相关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以便从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是确保行业持久生命力的根基。
目前越南多功能家用缝纫机年产量已近300万台,而同期中国国内多功能家用缝纫机产量为480万台,同比下降10.45%,家用机生产外移趋势不可小窥。而成本优势减弱导致的外资家用机生产外移提速也为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随着中国国内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工业缝纫机生产是否也存在逐渐外移的可能,第三次产业转移是否会在不久的将来发生,值得行业关注。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