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开启“智”造新时代

分享到: 更多
2015-03-30 来源: 中国缝制设备网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已迫在眉睫。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这一部署不仅仅强调稳增长,更强调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目前,我国航空航天、高铁、通信等领域已经涌现出一批走在世界前列的企业,还有更多产业亟待转型迈向中高端。今日起,本报推出“优化结构 转型升级”栏目,分行业分领域报道新兴产业发展进程、传统产业转型路径,敬请读者关注。

  今年是纺织行业“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之年,更是纺织行业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纺织强国”目标的中期考核之年。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转入个位数增长的新形势下,纺织行业如何发力中高端,加快迈向纺织强国的步伐?

  近日,记者跟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浙江调研组,到浙江桐乡、海宁、诸暨、义乌等纺织工业起步早发展快、转型升级任务迫切的地区,走访了多家纺织企业和产业集群。

  产业用纺织品快速崛起

  “我们的产品国内很少有人做得出来,国际市场竞争力非常强,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还要贵。”在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总经理高王伟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介绍说。

  海利得是全国最大的涤纶工业长丝制造企业之一,它的高品质涤纶工业长丝主要用于轮胎、安全带、安全气囊等车用纤维领域。海利得近几年快速发展,得益于其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坚定明确的发展思路。

  “我们专攻中高端市场,是奔驰、宝马等国际一线汽车品牌的固定供应商,去年销售23亿元。”高王伟告诉记者,海利得以前也做过常规产品,但发现低端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于是他们及时调整了产品方向,改为只做中高端。海利得认为,中高端市场虽然投入大、门槛高,但品质要求高,产品附加值高,客户也稳定。如今,海利得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拥有绝对的定价权。

  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是纺织行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步骤。随着科技的进步,产业用纺织品正在逐步替代钢材、铝合金等各种材料,且功能越来越强大,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同时,由于产业用纺织品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也高。因此,产业用纺织品在我国被定义为纺织工业的新增长点,也是当前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统计显示,去年,在纺织行业减速调整的背景下,我国规模以上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高于纺织全行业增速4.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8%,高于全行业增速7.7个百分点。

  “机器换人”实现综合升级

  在新凤鸣集团的生产车间,一个个洁白的丝饼在成排的机器上整齐而飞快地转动,机器人迅速敏捷地搬动包装。

  新凤鸣是我国化纤工业龙头企业的代表,纺丝产能规模位列行业前三。“我们能保持这样的效益,主要是通过不断的投资,改良现有设备,尤其是实施机器换人项目,使得运营成本不断下降。”新凤鸣集团董事长庄奎龙介绍说,机器换人效果明显,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还让员工收入增加,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近几年纺织企业招工难问题日趋严重,用工成本越来越高。为了应对这种现状,不少企业开始采取机器换人。“虽然初衷是‘换人’,但实则是纺织企业和行业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带来的作用是综合的、多方面的,因为纺织产业结构升级是通过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来实现的。”高勇表示,纺织行业机器换人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5到10年时间,这种需求趋势将更加明显。

  “一地一品”提升产业集群

  “去年我们拆除了违规厂房400多万平方米,倒逼大家改变‘家庭工厂’模式,促进家纺产业从家庭式到园区式的升级。”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党委书记朱伟强介绍说。

  海宁许村是我国重要的家纺产业集群,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家庭工厂”的生产模式。从去年开始,海宁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大力整治拆除这些违章搭建的生产用房。

  在朱伟强看来,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家纺产业,加速产业集群升级,是做强做大许村家纺产业的必由之路。

  无独有偶,作为中国袜业之乡,浙江诸暨大唐正在全力推进品牌战略。“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举措,实施转型工程,目标就是要推动大唐袜业在更好地打入国际市场的同时,引导企业打造知名大品牌,实现大唐袜子产业的提档升级。”诸暨市经信局杨云贵介绍说。

  以“一地一品”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是我国纺织产业的重要基础,为我国成为纺织制造大国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纺织产业集群经济总量占全行业经济总量达到40%以上。在当前需求疲软、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新形势下,依靠产业集群打造品牌、开拓市场,已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