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 钟表产业路在何方?

分享到: 更多
2015-04-22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互联网时代 传统产业路在何方?

 

    今年的全国两会工作报告中,“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新词引发各方热切关注。“中国制造2025”,代表了中国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和路径选择。

  聚焦到广东,当珠三角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增长动力转换放缓时期,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对于在深圳9大传统优势产业中,拥有钟表、模具、内衣三个席位的光明新区来说,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之后,同样面临着如何重新审视自身,探索未来创新发展路径的命题。

  实际上,再出发的意图已经初见倪端。今年以来,光明新区对自己的产业定位提法已经悄然由“高新技术”变为了“高技术发展主战场”。据了解,高技术是高技术产业或高技术产品的代称,它存在于新兴和传统的所有产业和产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已过六成的光明新区,也希望让传统产业这条腿迈得更好,甚至实现“跨界”融合,踏出新的节奏。

  在2015年工作会议上,光明新区党工委书记张恒春谈到转型时,就曾表示要提前谋划生命健康、可穿戴设备等未来产业。加快推动钟表、内衣、模具三大优势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

  现状基地带来产业聚集效应

  “当时选址这个地方是因为自然集聚了很多模具企业,制造业下游都在这里,也与东莞长安形成工业长廊的地理位置,有这样的产业背景。这几年留下的企业,都是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少萍说。

  2005年,深圳市正式确立建设九大产业集聚基地,其中内衣、钟表、模具三大产业集聚基地均位于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辖区(内衣、模具基地于2004年开始建设)。

  “一直以来都在探索产业转型的路子。”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以模具基地为例,该基地产业定位2010年作了调整,除继续引进高端模具等配套项目外,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总部和研发中心。

  基地带来聚集效应,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基地总规划面积178万平方米,分二期规划实施。模具基地目前共有15家企业。

  另一个传统优势产业—钟表产业集聚基地核心区规划面积114万平方米,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展示推广、人才培养、珠宝加工生产等于一体。基地目前已形成包括精密加工设备制造、机芯、表壳、表盘、表带以及芯片、电路板、微型步进电机等完整产业链,除继续引进钟表产业高端、核心制造环节外,适当扩大到精密制造类项目。

  一组数据显示,该基地拥有的钟表企业占市钟表企业总数的60.7%,产值占光明新区工业总产值的15.7%,占市钟表产业总产值的76.5%;基地内出口企业413家,出口额5.6亿美元,占光明新区出口额的15.3%。而深圳是全球最主要的钟表生产和配套基地,占全球钟表产量的42%以上。

  “这也标志着深圳市钟表产业基地辐射带的出口规模、潜力和技术水平均居国内同行前列。”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与钟表基地同一年挂牌的光明新区内衣基地,在成立之初就有一大批内衣模杯和内衣辅料、配件制造企业入驻。现在,多家内衣营销、研发及总部项目申请落户内衣产业集聚基地。

  “优势传统产业是深圳的产业基础。失去了传统产业的支撑,深圳高科技将失去‘内核’。创客能聚集深圳,也跟深圳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完整的产业链条分不开。”一位观察人士表示。

  转型技术创新+品牌建设

  “我们以前不叫转型升级,但实际上谋划十年了。我们已经看到了必须发展自己的品牌,早期的布局规划现在也看到成果了。”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朱舜华感慨说。

  朱舜华刚带队从瑞士巴塞尔钟表展回来没多久。这是协会组织去巴塞尔钟表展的第8年,中国展团中80%的企业来自深圳。“这与深圳多年转型升级有关,我们已经摆脱了接加工订单的方式,更多的是通过品牌拓展海外市场。去参展首先是学习,逐步以品牌方式走向国际。”

  “品牌”二字显然意义非凡。2011年12月,作为深圳唯一的钟表产业高度集聚地,钟表基地获得了商务部授予的“国家第一批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的称号。2014年,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时尚产业(钟表)试点地区”。

  如今,越来越多的钟表企业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飞亚达、依波精品等8家知名钟表企业相继落户钟表基地。基地的各家钟表企业也根据自身的规模、资金、设备、技术力量、管理水平、产品特点、市场状况和竞争对象等特点,制定了适应本企业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品牌战略。

  飞亚达是境内唯一一家手表业上市公司,拥有多项国际国内领先技术,其研制的航天表三度作为航天计时装备征战太空,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打破了国外航天表制造技术垄断,使我国成为了第二个能生产航天表的国家。

  在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品牌总经理杜熙看来,目前深圳的钟表行业发展趋势越来越好,因为有更多的公司已经认识到了打造自己品牌的重要性,并诞生了许多不错的原创性设计成果,国际化意识也日益增强。“大家国际化的思路在慢慢打开。虽然这样的舞台还比较小,但毕竟形成了,这是非常好的趋势。”

  朱舜华认为,新区钟表基地转型升级的关键点有三:其一,是要纵向整合,加强技术创新(内部提升)和技术获取(并购重组),同时加强国际化合作,以双赢的模式获得最广阔的市场渠道;其二,是要横向扩大,钟表精密制造技术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特种装备、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多个产业,钟表企业要以“品牌建设”推动企业融入全球工业、商业及供应链体系;其三,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政策,比如,当前,中瑞签订自贸协定框架,基地可以加以充分利用,可以考虑在钟表基地的总部经济大厦内,建立中瑞产业合作区,引进瑞士先进精密制造技术,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主,并且争取成为中瑞双方在“培训”和“检验检测”合作上作为试点单位,进一步提升基地在钟表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未来“互联网+”思维下的跨界融合

  参观中,亿和精密工业控股有限公司位于光明模具基地的生产车间,大型的现代化数控机床忙碌着。依靠这些数控机床,生产效率和精密程度也被大大提升。越来越多的自动化设备被引入到类似企业中。

  黄少萍表示,这些年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整个产业也向着高端发展,现在人们用的智能手机、医疗器械零部件,都是精密度很高的产品,都需要模具配套。“整个经济处在转型关键时期,产业也需要符合社会发展,市场导向。现在整个机械制造领域都是向着智能制造、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就深圳来说,改革三十多年来出现了很多精密制造企业,这是深圳的先天优势。”

  亿和精密工业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会长张耀华否认机械行业是“笨大粗”简单设备的说法。“以前是一台设备配一个模具、一个人,通过用人手来完成工业生产。加入互联网概念后,智能制造就是高端装备加互联网大数据、机械人,包括软硬件与人结合的完整的制造业生产智能化体系。”

  在机械行业向着智能制造等方向迈进时,2015年,苹果手表(Watch)的上市引发热议。

  “有人在智能穿戴设备方面做过调研,70%的产品跟手腕有关。未来发展肯定是跨界的,智能穿戴是极致的电子技术和极致的钟表精密制造技术的结合。”朱舜华说。

  他解释,时尚产业讲究的是感觉性消费,钟表行业是时尚科技产业,既是感觉性消费,未来产品也将有很多科技含量。由此来看,苹果不是在做电脑手机,是进入另外一个时尚产业。“以前现有的行业会存在,但将来肯定有很多智能发展方向的融合和混搭,依托于钟表精密制造技术延伸到其他产业。”

  有业内人士也表示,智能手表不会对传统手表产生颠覆性的替代作用,传统手表的创新速度并不亚于智能手表。

  张耀华认为,光明新区有良好的三大制造产业优势,越来越多的交流会产生更多的火花,特别是可穿戴设备,“可以说,光明新区是未来深圳发展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机械人最有产业基础的地区。”

  更新管理理念 学习品牌运作 促进跨界融合

  行业声音

  连续多年参加世界最顶级的钟表展,朱舜华用“从诚惶诚恐到不卑不亢”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底气来自于接近知道了差距,第二在努力全方位缩短差距。中国三十年发展都是制造业思维,光依托于科技创新、研发还不够,在管理理念,品牌运作,工业设计和跨界融合方面要做很多工作,这也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通过创新增加附加值

  “不是不需要制造业,而是如何转型制造业。”朱舜华直言,现在一个现实是很多产业依然习惯于低价竞争,而不是通过创新增加附加值;中国有很多品牌,但是没有形成国际性品牌,“如何从制造业转型发展到品牌经营,这是我们学习和努力的主要方面。”

  在国外参观时,朱舜华不仅去了瑞士的钟表企业,还参观了德国的西门子4.0企业。让他印象十分深刻的是西门子对质量的控制和管理,“他们核算误差率是用百万分之十几来计算,通过工业4.0可以把质量控制和管理达到一个新高度。瑞士很多钟表企业也在用工业4.0方式生产运作,代表很高质量水平。”

  张耀华也很感慨,欧洲的一些精密制造企业,每家企业专做一个产品都持续了两三代人,“中国制造业企业应该踏实练内功。”

  他表示,这与跨界融合并不相冲突,“跨界融合离不开本,企业可能会做医疗器械、无人机、手机,但还是要做制造,这个应该守住。从这个行业起来是你的强项基础,守住基础上,做市场需要的东西,把市场做大,领域做宽,是其他的概念。跨界融合守住本,在本的基础上融合,要做百年品牌。”

  不能简单用加法完成规模生产

  “以前讲产品不良率、损耗,现在是半自动全自动的过程讲直通率,产品一次性完成良率和百分比是多少。”在谈到向智能制造转型时,张耀华表示,从短期来来,成本一次性投资比较大;从长期看,将会是成本廉价品质至上,“通俗化讲,简单的人工操作是‘便宜买贵用’,如果是整套体系能用智能化完成,是‘贵买便宜用’。”

  朱舜华也坦言,昨天,一个制造业企业可以用单一或者用规模化生产得到利润,今天延续这种制造模式必死无疑,“因为没有人手,质量控制达不到未来的需求。不能再简单用加法、用复合叠加的方式完成规模生产。”

  不过,很多中小型企业以前因为没有资金积累,都是买廉价的设备,做廉价附加值低的产品,转型先天达不到发展要求。由此,朱舜华建议,中小企业要量力而为,“现有基础上积累资金和想法,通过更好的智能化制造,慢慢扩大生产。”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3D打印技术,可以完成个性化生产。不过3D打印和未来智能制造不能一概而论,不能说有了3D打印就没有模具了,就没有批量生产。这有一个相互结合、区分的角色定位。”朱舜华说。

  政府应该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在朱舜华的名片上,除了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的头衔外,他还是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院长。他认为,这些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打造,就是协会应该干的事。“钟表基地是为全球钟表产业进行服务,研究会是为全球钟表企业提供公共服务。”据了解,目前,钟表协会还拟成立“深圳市智能穿戴产业联合会”引领行业发展。

“深圳市内衣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峰伟也曾对媒体表示,协会与企业联手的”中国内衣设计硅谷“项目首期办公面积预计600平方米—1000平方米。项目落成后,将邀请国际顶级内衣设计大师20名—30名,组建内衣设计工作室、国际设计大师个人创意工作室,为中国内衣品牌提供国际性咨询顾问服务,为内衣大赛和家居服饰大赛优秀选手提供助理设计师名额,给予其与国际一流设计大师接触学习的机会,促进东西方内衣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政府更多的是制定扶持政策,支持行业协会提供包括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发展数据研究等公共服务,这些政府是做不来的;企业做好本身市场化经营,才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政府、协会、企业的角色定位时,朱舜华如是说。

  黄少萍亦表示,政府应该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硬件方面比如巴士站、图书馆、文体公园、道路设施等,软件方面是要发挥政府的政策杠杆作用。”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