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推高中国对外投资
随着中国实施“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愿景规划,中国有望与周边国家实现互利互惠的发展,而中国对外投资也有望加快,这使得2015年的中国对外投资额有望接近或超过吸引的外商对华投资额(FDI),这也会带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
“中国投资1美元,大体上可以拉动中国境内0.84到0.85美元的产出,对周边地区带动大概是3倍(3美元)的产出。”在近期举行的中日学术研讨会上,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曹红辉说。
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发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吸引外国对华投资(FDI)1290亿美元,增长4%,中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但同一年,中国对外投资达到1160亿美元,增长15%,已经接近中国吸引的外国投资。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所长李永全在6月25日举行的“中国社科院‘一带一路’研究成果发布会”上表示,只有通过走出去投资,才可以实现与周边国家的共同繁荣。“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的特点是引进外资, 后30年的主要特点是企业要走出去。”
中国对外投资拉动亚洲经济复苏
中国对外投资的加快还会带动中国周边国家吸引的外资快速流入,使得整个亚洲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大的地区。
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的报告,2014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FDI流入量再创新高,为9%,接近5000亿美元,作为全球FDI最大流入地区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其中流入东亚和东南亚的FDI上升10%,达到3810亿美元;流入南亚增速为16%,达到410亿美元,流入该地区的制造业外资增长强劲。
亚洲,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基础设施以及商业活动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区内、区外商品、服务、信息及人员流动更加便利,交易成本继续降低,一些区域合作倡议,使得该地获得的FDI流入加快。
比如,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倡议,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以及日本承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加强了有关国家在高速公路、铁路、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的联通。
在上述背景下,亚洲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吸引的外国投资不断上升,2014年东亚、东南亚基础设施的跨境并购较上年增长近3倍,达到170亿美元。
此外,2014年以非股权方式(如管理、租赁合同)流入东亚、东南亚基设施领域的外国投资达到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亚洲的基础设施投资日益活跃,成为区域基础设施投资最大的投资方之一。
联合国贸发组织投资司司长詹晓宁指出,“一带一路”等举措将会对中国的对外投资发挥重大作用,其成效会超出中国预期。
他认为,“一带一路”有助于开拓全球产业转移新路径,并有利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给中国的对外投资创造更优越的环境。
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中国的对外投资还将拉动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的快速增长。根据《一带一路建设与东盟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安排》报告,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其中与东盟贸易额2014年有4800亿美元,预计2020年贸易额会达到1万亿美元。
曹红辉认为,目前亚洲地区一年有8000亿美元的资金需求,如果一半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入的需要能够满足,加上4倍的乘数效应,可以带动3万多亿美元的产出,这对亚洲地区经济复苏具有明显拉动效应。
减少企业对外投资风险
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也使得中国对外投资额可能在近几年超过FDI。
据联合国贸发组织发布的报告,2014年中国吸引外资及对外投资达到1290亿美元,增长4%,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有28%的跨国企业选择中国作为投资首选。
与此同时,2014年中国大陆对外投资增长15%,达到116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中国香港。
而中国对外投资可能进一步加快。目前,中国企业资产负债表总体相对较好,加上国内资本市场融资能力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对外投资今后几年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并逐步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
詹晓宁认为,中国对外投资额超过外国来华投资额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目前中国的对外投资也面临了诸多问题,譬如中国跨国企业国际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集群式产业化投资。
詹晓宁建议,下一步要加大对企业对外投资的保护,减少他们的投资风险,尤其是在像能源矿产等涉及国际政治、文化、环境因素,风险又大的行业;二是政府要帮助做好项目可行性的调查,以及加强对企业的引导与支持,并承担起对企业社会责任监管的义务。
中国社科院亚太院国际经济合作室主任赵江林则指出目前中国企业在一些亚洲国家投资存在风险。例如,中国金融部门对走出去企业给出的利率需要和国际接轨。
此外,还有学者指出,企业还应考虑在对外投资过程中,文化、风俗等因素受到的影响。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