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成为各大手表竞相追逐对象

分享到: 更多
2015-07-15 来源:经济观察报

在智能产品圈,“薄”是用户选产品的一个指标,也是各大厂商比拼的关键之一。

雷军拿新一代旗舰手机小米Note同iPhone6 Plus对比:大屏幕上赫然打出字幕:“薄0.15mm,轻11克”。可见现代人类对于各种“薄”有着狂热的追求。在腕表领域,“薄”同样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2015年日内瓦国际高级钟表沙龙(SIHH),伯爵、积家、江诗丹顿分别发布了各自最新的超薄腕表产品。虽说都是历峰集团旗下的“自家人”,在超薄技术比拼上似乎并没有考虑“亲情”,互不相让。

伯爵几乎是痴迷于“超薄”,几乎款款产品都要薄,其中一款采用手动机芯的Altiplano计时腕表,机芯厚4.65mm,表壳厚8.24mm;积家一只采用自动机芯的Master陀飞轮腕表,机芯厚6.4mm,表壳厚11.3mm;而江诗丹顿的自动机芯产品Harmony计时腕表,机芯厚5.2mm,表壳厚8.4mm。

虽然跟各家自己的最薄记录产品相去甚远,但厚度数字看上去还是很厉害,个顶个的薄。可是究竟哪家制“薄”技术更强呢?这还真不能用机芯和表壳的厚度数字比较一下就得出结论。

一方面上链类型有别,自动机芯理论上要比手动机芯厚,毕竟要给那个自动上链的摆陀设计空间,不管是中心陀,珍珠陀还是环形陀;另一方面,功能不一样,零件的数量和尺寸也不一样,机芯的厚度也就有差别。

2015年SIHH上这三只出众的“超薄”腕表,机芯上链类别不一,功能上也不完全重叠,要比较高下则显得很不科学。所以你看,在竞技争斗的表面底下,还是兄弟品牌之间的和谐相处,历峰集团才不会傻到要“自相残杀”。

腕表品牌对于轻薄的追求由来已久,连同“精准”和“复杂功能”一起,在怀表时代就已是钟表产品开发时所追求的三个基本目标。

积家品牌的诞生就是缘于对“超薄”追求的结果:二十世纪初,法国钟表匠Ed-mond Jaeger和瑞士钟表匠Jacques-David LeCoultre因超薄机芯的竞赛而结缘,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时期,为度过难关而联姻,组建了Jagear LeCoultre品牌。当年竞赛和联姻的结果是,积家曾出产过1.38mm的机芯,奠定了积家在今天超薄竞赛中的基础。

除了历峰集团旗下的这三个品牌以外,斯沃琪集团旗下的宝玑,独立品牌百达翡丽也都是超薄竞赛的好手,有丰富的超薄腕表产品线;另一个独立品牌爱彼历史上也是超薄腕表竞赛的重要参与者,在其皇家橡树系列——粗狂的运动腕表横行多年后,近年来爱彼又回到了超薄的竞技场上。这三家最近几年来都推出了极富竞争力的超薄产品。

宝玑Classique系列中,一只自动上链陀飞轮表款,机芯厚3.0mm,表壳厚7.0mm;百达翡丽女装Ladies First手动上链双追针计时表,机芯厚5.25mm,表壳厚8.6mm;爱彼创始人同名Jules Au-demars系列中一只自动上链万年历表,机芯厚4.0mm,表壳厚9.15mm。

要比较高下,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多薄才能叫“超薄”?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答案,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来定义,各有各的说法。有人说:自动上链机芯3mm以内,手动上链机芯2mm以内,石英机芯1mm以内;也有人认为:自动上链机芯5mm以内,手动上链机芯3mm以内,石英机芯没资格谈超薄。

上面分类主要依据是“上链因子”,还有功能要考量。原本只是时、分、秒基本功能表追求超薄,近年来则是不断往里添加单项功能的趋势:或增加日期,或增加月相,或者计时功能、或者陀飞轮。有的品牌甚至在大复杂功能产品线上直接添加“超薄”项目,算作一项复杂功能。“超薄”也就很难用一两个厚度数据简单的定义。要比较技艺高下一个粗浅的做法是,按大致相同的上链类型和功能类型把各家的超薄腕表分组,然后再看各组内的机芯厚度和表壳厚度数据,算是一个感官上的结果。用这种粗略的方法看,上述的六个品牌里,计时腕表伯爵的更薄一些,陀飞轮腕表则是宝玑的小胜一筹。

后来,各家表厂又标示出所使用零件的最薄厚度来表征自己的能力。比如上述伯爵的计时腕表就标示出计时中介齿轮的厚度薄到0.06mm;而江诗丹顿的那只计时表最薄的零件厚度达到0.03mm,这又将数据的量级提升了一个级别。要知道,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差不多是0.1mm!

以今天的数控机床的精度能力和材料科学的技术水准,将金属齿轮的精度控制到0.01mm毫无压力。但问题来了,这种厚度的零件刚性不足,腕表组装才是困难重重。还有更困难的事情是,组装好以后的超薄腕表要禁得住震动、撞击……

腕表追求超薄,要牺牲掉一部分防水、抗震、防撞以及易维修保养的性能。所以技术最强的超薄腕表,除了“薄”,还要在基本性能上获得平衡。零件尺寸最轻薄,不见得机芯就最薄,机芯薄也不见得表壳就薄,这要看各家的性能考量和组装能力,而这些只有当你买回家亲自体验才能获知。

超薄腕表佩戴在腕上,或者紧贴手腕,或者隐匿在衬衫下,彰显佩戴者干净整洁,十分优雅,这也是用户和厂商追求超薄表的源头。但是今天对于超薄的追求其实已经过了头。

夸张一点的说法:这些个号称零件尺寸薄到0.1mm以下的超薄腕表们,买回去以后只能放在保险柜里,佩戴在手腕上恐怕要万分小心,甚至一个踉跄导致手臂过大的摆动都可能引致超薄腕表出现故障,要频繁地返修……

比如伯爵2014年的Altiplano 900P腕表,成品表厚度只有3.65mm——它直接将表壳作为夹板使用,没有机芯表壳之分,在保养维修上的难度剧增。另外为了达到这个厚度,齿轮的纤薄不用说了,连指针离表镜的距离也被压缩的也只有0.2mm——表镜轻微的变形都有可能压迫到指针轴承,影响正常的运转。这只薄如硬币的腕表戴在腕上,还不如捧在手心里,太娇弱了!

你看今天各大拍卖会上,古董表里留存的超薄表还是少之又少的,原因不言自明:太薄了,不结实,留存太难。哪像“蚝壳”那么皮实,几十年的旧表保养如初,甚至走时精准不变。所以在拍卖会上,才会有那么多简单款式的“蚝壳”,而拍卖价格却不逊于那几家留存下来的大复杂功能。

“超薄”这回事,之于厂商的重要性要远大于客户,是厂商能力表征的需要和宣传的需要。而之于客户,若是偏好这口的任性土豪,就是要收藏把玩,获得那“薄如蝉翼”的快感,自当别论;若是积攒多年,买来犒赏自己的上进青年,那还是不要“超薄”了,选择皮实耐磨的“蚝壳”吧!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