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服饰进军儿童智能穿戴

分享到: 更多
2015-11-11 来源:泉州晚报

武装到牙齿的手环、手表、鞋服等智能产品的推出常常引起消费者的惊叹。全球鞋服产业重镇的泉州,不乏搭上智能化快车的企业频频亮相。

 
商报记者 谢凯
 
科技改革生活这一口号,正越来越多让人们切身体会。武装到牙齿的手环、手表、鞋服等智能产品的推出常常引起消费者的惊叹。
 
全球鞋服产业重镇的泉州,不乏搭上智能化快车的企业频频亮相。今年以来,“互联网+鞋”的跨界在泉州纷纷上演,361度、匹克、特步等多家龙头运动品牌成为典型代表,尤以防走丢、监测健康状况的儿童智能鞋最受市场期待。
 
淘宝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以来,“儿童智能鞋”的搜索指数环比上升48.1%,同比上升218.7%。随着众多鞋企纷纷进入智能领域,儿童鞋服的智能化时代或悄然来临。
 
强强联合大玩跨界
 
在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各类智能服鞋产品越来越多,其中最火就数儿童智能鞋。特步携手360,361度携手百度,李宁则与小米合作——越来越多的传统服饰品牌都在大玩“跨界”。李宁一款借助小米模式销售的智能鞋,4小时在线销售了6000双,成绩让人艳羡。
 
其实,在运动鞋领域,最早研发、生产儿童智能鞋的是361度公司。今年4月,361度携手百度成立大数据创新实验室,启动儿童智能运动鞋的研发和生产;5月,361度首批智能运动童鞋开始量化生产。这款接入百度定位技术的童鞋可以和手机App结合。家长通过手机就能实时监测孩子的位置,一旦定位识别到鞋子的位置超出安全范围,App便会发出警报,同时提供手机定位与芯片定位之间的路线图。361度智能童鞋一经上市便引发业内反响,受到许多用户的认可,为361°“互联网+”探索交出答卷。目前,第二代智能童鞋产品即将推出。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特步集团也与360公司达成儿童智能穿戴产品方面的合作,首款落地产品也是基于儿童安全领域的智能定位鞋,预计将于今年年底面市。特步集团副总经理丁明忠告诉记者,作为特步集团旗下发展迅速的子品牌,“特步儿童”一直倡导的品牌理念为释放儿童天性,并在2014年率先在行业内成立“儿童足部健康研究中心”,重点围绕中国儿童足部生长发育轨迹进行研究,建立儿童脚型数据库,致力生产更加安全更加舒适的特护智能童鞋产品。
 
智能链条助力生产
 
对儿童智能可穿戴鞋服市场的探索,目前已成为泉州鞋服企业增加产品附加值,寻找新增长点的方式之一。“目前来看,可穿戴设备可以将运动用品和消费者的生活更密切地关联,一方面提升品牌的科技感,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品牌和用户的黏度。”丁明忠表示。
 
随着智能鞋服的投入生产,晋江鞋服制造企业也在各个环节引入智能设备,进行“全链条”智能生产。记者了解到,特步公司又添置了几台智能印线机。据了解,智能印线机通过电脑花样程序控制,机器感应侦测,具有线条清晰、精准度高的优点。传统的印线机每个熟练工平均一天可印刷3000片的网布材料。而智能印线机每天可印制4500片,提升效率50%。1台智能设备可取代6个工人的工作量,一个员工可同时操作5台设备。产能是传统手工印线的10倍,减少了90%的用工量。
 
“我们不仅新添了多台智能印线机,还更换、改造了最新的设备。其中包括电脑花样机、3D智能鞋面针织机、自动冲裁机、自动喷胶流水线等。可以说,目前制鞋的大部分环节皆由智能设备进行生产,这种制鞋环节全链条的智能生产模式,我们算是走在前列的。”丁明忠表示。
 
无独有偶,在晋江安踏工厂的生产线上,一台台电脑花样车飞速运转着,工人们只需简单地在模板的相应位置装上材料,机器就会自动缝制。“相比以往的手工缝制,电脑花样车生产的产品无论从品质、品相上都有了很大提升。”安踏(中国)有限公司丰泽区专卖店销售人员张先生告诉记者。
 
前景看好但有阻碍
 
业内人士认为,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人类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儿童智能穿戴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可穿戴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环境不安全性的持续存在,接下来的几年,抓住家长们痛点的儿童智能鞋将迎来爆发期。
 
然而,市场用户的看法却并不完全一致。对于一些相对保守的人而言,他们会认为“噱头大于实用”;而对于许多年轻时尚的家长们来说,则会对智能鞋拍手称快。近日,记者在淘宝网等各大电商平台上看到不少家长对儿童智能鞋期待的声音。
 
另外,价格问题也可能会成为影响儿童智能鞋销售的障碍。目前大部分智能鞋服产品售价几乎都要上千元。消费者张先生表示,小孩子长得快,一年换几双鞋都是正常的事,假如一双鞋子要花费上千元,那么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还是比较难以负担的。
 
福建助兴儿童用品公司副总经理戴加坡认为,高端技术的智能童鞋目前很多鞋服公司均在研发中,有的研发成果确实不俗,但是高技术往往意味着高成本,为负担高成本研发费用,这种鞋一般零售定价都在千元左右,如此高昂的价格会难以跑量。
 
目前大部分智能童鞋品牌正在积极运作,虽然前景让人看好,但距离大规模走进消费市场,还是有待时日。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