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总局副局长梅克保:要加大缺陷消费品召回力度 儿童玩具仍是监管重点
在刚刚结束的央视“3.15”晚会中,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商品质量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梅克保表示,2016年,国家质检总局将加大执法力度,市面上销售火爆的智能马桶盖、智能手机、儿童玩具、充电宝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最紧密的消费品将是今年监管的重点,并会加大在缺陷产品召回方面的力度。
“利剑行动”打击假冒伪劣
这几年,国家质检总局一直在开展的“利剑行动”,是一项专门针对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并对其进行严厉打击的长期行动。2015年,一个假冒LV的制售窝点就在“利剑行动”中被捣毁。
除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之外,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更是从制度法规建设、优化消费环境上提升质量管控、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陆续推出了《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修订了《出入境口岸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和《进出口玩具检验监督管理办法》,这些举措都使得消费品质量有了新的提升。
近三年产品抽查合格率90%以上
2015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在家电、洗涤用品、童装3个行业56类具体产品中全面推行“质量承诺”制度,动员企业公开其产品质量的标准和指标,作出质量承诺。在“企业承诺质量”这个基础上,2016年3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调查问卷,为消费者提供质量指引。
现在产品的质量有明显提升,近3年抽查的合格率都在90%以上,2015年已经到了91.1%,创了新高,通过全国性的产品监督抽查、缺陷产品的召回、执法打假强化企业的责任。
2016要加大缺陷产品召回力度
近年来,日用消费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建立健全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召回制度,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15年12月2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从2016年1月1日起,包括儿童用品、电子电器产品在内的一般消费品都纳入召回管理范畴。
2016年,总局在缺陷产品召回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加大消费品的缺陷召回,特别是围绕总局今年开展的四大类消费品的提升行动,像手机、电饭煲等都要加大召回,加大召回的目的要增强企业的责任。消费品召回,包括儿童用品、食品,2015年也有一百多起,今年会是一个重点。产品召回由国家质检总局牵头,还要协调公安、工商等部门,信息共享、资源共用。
网购产品抽检合格率明显偏低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迅猛发展,人们购买消费品的方式已经从线下大跨步地转移到线上。当网络购物成为人们日常购物的方式之一时,电商售假的丑闻也随即频繁被曝光。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对网购产品进行监督抽查,结果显示,网购产品质量合格监督抽查的合格率仅为71.3%。
整个产品的抽查合格率是91.1%,网购产品监督抽查的合格率要低20个百分点,问题在哪里?就是因为他们办企业的成本很低,一个办公室就可以是一个工厂,一部手机就是一个网站,有些不法分子在质量上搞假冒伪劣,成本也低。因此,我们要健全立法,明确企业和监管部门的责任,电商平台要按照企业管理来构建质量体系,构建以后还要加强管理。
海淘产品合格率比国内产品低
有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电商交易额为4万亿元,到2015年已突破16.2万亿元。其中跨境电商连年保持超过30%的增长。海关总署和中国电商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2014年海淘成交规模1400亿,预计在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万亿级别;旅游、海归群体的消费习惯也带动周围亲友海淘,使得人们对海外品牌的认知度不断提高;多数的80、90后人群认为国外食品更安全、品质更优良,但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从监督抽查的情况来讲,海淘商品比国内电商的合格率还要低,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集中对儿童用品进行了监督抽查,网上的监督抽查不合格率33.1%。
2015年,我国内地公民出境游已经到了1.1亿人次,境外的消费已达1.2万亿人民币。中国消费者在国外大量购买高端品牌的现象,印证了我国消费品的质量和品牌和与国外高端消费品相比,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出境购物50%以上都是消费品,很多人买的都是高端品牌,这与我国现在的产品结构、产品质量有关系。
推进同线同标 应对消费外溢
要解决消费外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内外销产品要同线同标,我们过去一直都是内销产品按照国内标准生产,外销产品是按照出口国标准或者国际标准来生产,这里面还有一个外贸补贴问题,李克强总理的报告已经提出要实现同线同标,就是在一条生产线上,按照相同的标准来生产国内国外的产品,一个产品面向两个市场,国外好销就销国外,国内好销就销国内,对资源是个整合,可能成本会有所提升,但是现在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提升了,需求提升了,同线同标生产的时机已经到了。
2016年,国家质检总局选择了出口日本、韩国、港台的一些食品,开始试点,“3.15”前后投放市场。之后会从食品行业逐步扩展到其他行业。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