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OR进发?国际照明巨头战略大调整!

分享到: 更多
2016-06-22 来源:广东LED

OFweek半导体照明网讯 转眼间,2016年已行至盛夏,尚未完全从寒冬中复苏的中国制造业仍然风雨飘摇。对于LED产业来说,今年无疑又是十分残酷的一年。纵然在一季度考试中,不少LED企业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但毛利缩水、净利下降的“魔咒”始终挥之不去。
  在国际照明市场,巨头频频抛售照明业务的相关信息仍然吸人眼球。作为全球五大LED企业之一,飞利浦照明自去年“嫁”给中国买家愿望落空后,在近期宣布进行首次公开招股,计划出售25%股权。而早在去年就计划分拆出售照明资产的欧司朗,如今却依然吸引着国内LED上市公司争相竞购。
  一度被视为核心事业的照明业务如今频频遭遇国际大佬的剥离出售。当曾经引以为傲的优势变得不再明显,抽身离场也变得理所当然。然而,在抛售照明业务的背后,反映的却是全球照明产业竞争格局无比惨烈和国际巨头对于高利润领域的大力进发。
  飞利浦拟IPO剥离照明业务
  近年来,在中国厂商快速崛起以及国际照明市场竞争相当激烈的背景下,包括飞利浦、欧司朗、GE等在内的照明巨头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着照明业务的调整。而作为全球最大的照明设备制造商,飞利浦的一举一动更是牵动着无数照明人士的神经。
  已经完成照明与医疗事业分拆的飞利浦在五月初宣布,该公司将旗下的照明设备部门飞利浦照明(Philips Lighting)进行首次公开招股。而此举的最终目标是让飞利浦能够成为一家专注于医疗技术提供商。
  据悉,飞利浦2015年照明设备业务的营收为75亿欧元(约合87亿美元),运营利润为3.31亿欧元(约合3.82亿美元)。该公司称,飞利浦照明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泛欧证券交易所(Euronext)挂牌交易,飞利浦将在飞利浦照明的首次公开招股中出售至少25%的股权。高盛(GOLDmanSachs)和摩根大通(JPMorgan)将是IPO的全球协调人。
  飞利浦首席执行官万豪敦(Frans van Houten)表示,这一决定对飞利浦具有“历史性”意义,能够让飞利浦的照明用品进入其它消费电子产品和医疗设备产品当中。在首次公开招股之后,飞利浦计划逐步出售剩余的飞利浦照明股份。



  其实,早在2014年,飞利浦就决定出售照明业务,但是这个过程花了两年时间。而促使飞利浦做这个决定的原因在于近年来照明产品的微利化以及医疗设备产品的大幅增长。在飞利浦当天公布的财报中可以看到,由于受到健康科技产品业务增长的推动,集团今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至55亿欧元,经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14%,至3740万欧元,好于市场预期。当季飞利浦健康科技业务销售收入增长5%,其中个人健康业务销售收入增长6%。
  巴克莱(Barclays)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照明业务剥离的缓慢速度意味着飞利浦将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提高医疗设备业务性能,而目前医疗设备业务营收是集团营收的三分之二。因此,飞利浦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不断寻找抛售照明业务的最佳方式,并先后以出售及独立IPO的方式进行尝试。
  国际巨头转向高利润领域
  事实上,从2011年期,在万豪敦的带领下,飞利浦的重心已经转向年产值达1250亿美元的医疗健康产业,而不再是照明业务。万豪敦认为,对技术的蓬勃需求,将让医院能够分析临床数据,让病人能够通过手机监控健康和营养状况。飞利浦正在创建的业务,将医疗扫描仪、电动牙刷等产品结合到了一起。
  飞利浦的调整也代表了其他国际巨头的方向。大陆产业链的崛起将会使产业迈入新的成熟期。亚洲厂商压低生产成本,迫使像GE、欧司朗和科锐等欧美国际大厂将目标聚焦于高利润事业群。


  在2014-2015年间,欧美传统照明大厂纷纷进行策略调整,开始向高利润、高技术领域发展。如德国大厂欧司朗分拆传统的安定器、灯具事业以及LED灯泡和照明方案等,以便专注发展特殊照明应用,如自动照明、LED芯片、LED组件和工业照明、汽车照明等;GE则借由分拆太阳能和商用LED照明事业,使其能够更加专注于航天、健康以及油气事业群等利润更高、较少大陆厂商竞争的技术,欲在物联网以及智慧照明产业中抢得先机;就连美国的科锐都重新将高利润的功率(Power)和射频(RF)事业群更名为Wolfspeed,并准备进行IPO公开募股。
  国际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往往强调业务向企业的核心能力聚集,资源向核心业务集中,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如三星电子2014年宣布停止韩国以外的LED照明业务,是为了实现更加有效、集中的运营战略;飞利浦从最早的退出芯片制造和电视机业务,到现在的出售照明业务,将更多资源集中到技术门槛更高、盈利能力更强的医疗保健业务;欧司朗分拆通用照明业务的动作,也是为了将业务聚焦在车用照明、智能照明和解决方案等高利润的市场。因此这些公司剥离照明业务的举措,都希望在业务转型的过程中能聚集更多的资源在产业链的高端部分。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