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分钟老艺人口述史 传工美“绝活儿”

分享到: 更多
2016-06-23 来源:新京报

    毛猴、绢花、泥塑、聚元号弓箭……这些京味儿十足的老手艺,昨日在北京市档案馆一起亮相,北京毛猴、北京绢花和老北京风俗泥塑,吸引了大批市民围观。

  然而目前北京传统的工艺美术项目,却面临着传承人年老、技艺失传的危机。为此市档案馆经过两年多采集,建立了一份时长3000多分钟的工艺美术大师口述历史档案,涵盖了20位70岁以上的工艺美术大师、十多种濒临失传的“老文化”,近期将以视频和图书的形式与公众见面。新京报记者 黄颖

  老艺人现场展绝活儿

  “我做弓箭时间不长,也就20多年吧!”昨日上午,须发花白的中国传统弓箭聚元号第10代传人杨福喜在市档案馆内,展示着原汁原味的传统弓箭。他介绍,聚元号是清代皇家御用兵工厂,至今保留了传统的弓箭制作工艺,制作一把弓箭要经历200多道工序,耗时4个月。

  与他一起展示绝活儿的,还有5位非物质文化大师,分别展示了北京毛猴、北京绢花和老北京风俗泥塑,以及河北省的固安脸谱,天津市的风筝魏。

  身为非遗传承人,杨福喜现在有20多名徒弟,包括自己的儿子,传承技艺问题不大。但还有一些传统工艺美术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为千百年来这些工艺美术大多依靠的是师徒之间的口口相传,有时候为了学艺甚至需要“偷师”,因而没有任何系统的文字资料记录留存。

  首批口述档案已完成

  老工艺的主要“敌人”是时间,因为随着时代变迁,一批濒临失传的“老文化”甚至出现了断档,而目前北京244名工艺美术大师中,其中4人已经去世,涉及种类四五十种。

  为此,2014年市档案局正式启动实施了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口述历史档案采集项目,截至去年年底,20位工美大师的口述历史档案已经采集完成,形成了3000余分钟的高清视频素材。

  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选取的20位工美大师所涉及的行业以“燕京八绝”为主,另外加入了一些民俗方面的大师。年龄也是采集顺序的决定因素之一,据介绍,目前已采访的20位大师都是业内“大腕儿”,年龄都在70岁以上,其中年龄90岁左右的有三位。采集内容主要是记录大师的从业经历,比如拜师学艺、技艺传承和行规等,以及大师的技艺技法、作品展示和大师对该行业的突出贡献等。

  这也是市档案局首次为工美大师建立档案,据悉,首批口述实录成果近期将以视频和图书的形式与公众见面。

  特藏库再开放 联展“残奥之光”

  延续了前两年的“传统”,今年市档案馆的特藏库再次对预约成功的市民开放,其中有3个展柜里盛放着一段独特的“北京记忆”,是始于1928年8月的民国时期北京(平)历届市政府市政会议系列档案,包括当时的市政会议决议录、会议记录、决议录一览表及决议案执行情况调查表等。

  另外,还有形成于1533年明代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李舜臣的诰命、清代光绪年间的奏折等;国家领导人、历史名人的手迹,如陈独秀、宋美龄、梁思成、胡适、马连良等人的手迹,以及馆藏的珍贵老照片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市档案馆还专门展出了一组早期共产党人活动的档案,其中,包括李大钊询问笔录。这件档案不仅是研究李大钊的重要材料,同时也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难得教材。

  此外,由北京市档案馆和海德堡市档案馆携手举办的“残奥之光——从海德堡到北京”展览也在昨日开幕,153件档案照片讲述残奥由来。7月,该展览还将赴德国海德堡市展出。

  今夏,第31届奥运会和第15届残奥会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展览中,153幅照片和部分历届残奥会曾经使用过的物品,将残奥的过往娓娓道来。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