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体育产业规模3万亿,企业迎八大机会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提到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2万字的规划进行了梳理,从八个方面解读产业机会。
5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
体育市场爆热,吸引了大批创业者扎堆,正在培育期的体育消费市场,虽然很热闹,但赚钱的并不多。
那么,国家层面对接下来五年的体育产业规划,将给体育行业的创业者,带来哪些产业机会。记者对2万字的规划进行了梳理,从八个方面解读产业机会。
文件称,体育产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体育消费水平明显提高。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将明显快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
一、继续下放赛事审批放权 民间赛事运营公司迎春天
文件称,将进一步厘清体育行政部门权力边界,减少审批事项,放宽市场准入,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从近两年马拉松赛事审批取消,各地马拉松赛事蓬勃兴起来看,“十三五”期间,体育赛事举办热将会进一步爆发,相关体育消费,以及民间赛事运营公司将迎来更大利好。
文件还特别提到,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体育服务体制机制,完善资金保障、监督管理、绩效评价等配套政策,制定政府购买体育服务指导性目录,把适合由市场和社会承担的体育服务事项,按照法定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承担,逐步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体育服务供给与保障体系。
二、足球人口规模扩大 足球产业链迎来最大利好
文件提出“三大球行动发展行动计划”,包括篮球、足球和排球。从文件的表述来看,足球是改革和扶持的重点。
文件称,落实《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与有关部门配合,加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到2020年,全国足球场地数量超过70000块,平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0.5块以上,有条件的地区达到0.7块以上。全国特色足球学校达到20000所,全社会经常参加足球运动的人数超过5000万人。
文件提到,将加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校园足球发展。以青少年为重点,普及发展社会足球,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夯实足球发展基础。
三、城市体育综合体运营需求增加
针对我国体育场馆运营不佳、运营机制落后的问题,文件提到,积极推进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创新,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场馆活力,探索大型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全国市(地)、县(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覆盖率超过70%,城市街道、乡镇健身设施覆盖率超过80%,行政村(社区)健身设施全覆盖。
到2020年,新建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500个、乡镇健身设施15000个、城市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0000个,对损坏和超过使用期限的室外健身器材进行维护更新,努力实现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的目标。
四、体测相关企业用户群倍增 体育健康大数据迎商机
文件称,进一步完善国民体质测试常态化机制,探索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社区医院等社会资源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建立广泛覆盖城镇乡村的体质测试平台,开展不同人群的国民体质测试工作,依托体质监测数据库,建立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
五、50个体育产业基地将布局 体育项目将成为政府招商热饽饽
文件提到了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计划,将统筹协调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体育产业基地发展,构建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结构合理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布局,加快足球、冰雪等项目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
“十三五”期间,在全国建立50个产业规模较大、集聚效应明显的县域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00个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00个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六、体育企业将获更多政府补贴
文件提到,将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骨干体育企业。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大自主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用品知名品牌,重点支持可穿戴运动设备和智能运动装备的研发和制造。
鼓励成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为体育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
七、一批政府引导基金进入体育产业
为鼓励体育类创业,文件还提到,鼓励有条件的省市设立体育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及社会组织给予项目补助、贷款贴息和奖励;引导已设立体育发展专项资金的省市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方向、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政府引导,设立由社会资本筹资的中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
八、地方政府将方百计鼓励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的潜力,越来越被政府看好。
文件提出,鼓励各地研究制定引导体育消费的政策措施,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面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时间试行发放体育消费券。加强体育场馆等体育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引导社会力量盘活存量资源,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鼓励机关、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
推动体育企业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硬件和各类主题APP拓展客户,提升体育营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总结和推广各地鼓励大众体育消费的先进经验。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