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推动经济转型

分享到: 更多
2016-11-17 来源:经济日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李广乾

新一轮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特征

近年来,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信息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并突出表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围绕信息生命周期,新一代信息技术出现密集的链式创新。2008年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几乎同时密集地涌现出来。这些新技术围绕信息生命周期而有序出现:物联网不仅产生各类结构化数据,更产生各类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这些日益多样的海量数据通过移动宽带传输到云计算中心平台,并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发掘、展示其结果。对数据资源的挖掘与处理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降低了信息化发展门槛。传统技术条件下,一个机构要开展信息化建设,通常需要建设自己的局域网、机房和数据中心,开发相应的业务系统并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维护,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信息化建设的上述障碍在很大程度上都得到化解甚至是消除,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门槛大大降低。

三是新一轮信息化正在通过形成新的产业发展领域、改造传统产业、催生融合性新兴产业等三个方面对产业结构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颠覆现有的产业发展面貌。

四是制造业信息化成为国际战略竞争重点。近年来,国际信息化建设重点开始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转向制造业信息化。美国和德国推出了各自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当前,制造业信息化成为国际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信息化为经济转型提供新动能

近年来,我国紧紧抓住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新兴技术在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

其一,信息化建设领域发生重大变化,电子商务经济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一个主要推动力量。电子商务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商贸流通业发展模式,而且由电子商务发展出来的快递物流和第三方电子支付成为促进其他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型工具和手段,使得我国开始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

其二,“互联网+”成为构筑支撑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信息化基础架构。“互联网+”应该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新一轮信息化,在基础设施、业务架构设计、信息资源产生与处理、应用方式、参与主体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改变,极大降低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技术门槛、建设成本与运维支撑条件,为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基础。

其三,信息化与我国经济的融合发展,催生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IT创新企业。近10年来,我国涌现了以腾讯、阿里、百度和华为、中兴等企业为代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批IT创新企业。这些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技术优势,从不同角度融入中国经济、推进中国经济创新发展,并在这种发展中不断壮大。

加快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任务

“十三五”时期,我国应在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整合各类资源,加强政策引导作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使信息化的基础性作用转化成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力量。

第一,丰富完善“互联网+”系统架构,整合国家信息化建设资源。当前我国已经有了诸多的信息化发展计划和方案,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丰富完善“互联网+”系统架构,将独立分散的信息化单项计划统一构建在“互联网+”的系统架构中,统筹信息基础设施和大数据建设,协同推进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发展计划。

第二,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中国制造2025”如何在与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的战略竞争中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创新发展模式,找到一条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一方面,需要突破传统制造业藩篱,应用互联网思维实现跨企业、跨行业的融合;另一方面,需要采取相关措施,使得“中国制造2025”能够获得更多的技术、人才与市场。

第三,构建新型市场治理体系,促进电子商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三五”时期,需要从加强需求管理、提高全社会产品消费品质、加强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规范、升级,实现电子商务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平台治理,赋予电商平台以更多管理职责。二是加强标准规范建设,完善市场交易秩序与环境。三是加强对平台企业大数据的宏观统计功能的利用与管理。四是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围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等,制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规划,重点克服通关、跨境物流与支付国际化等方面的障碍,使中国电商平台成为集聚国际各类产品与服务的全球交易平台。

第四,促进融合性新兴产业有序发展。“互联网+”将在各行各业催生一批融合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一大特点就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发展平台,突破地域甚至是国界限制,并深刻融入一个甚至是多个传统产业。融合性新兴产业具有成本低、扩展快、生命力强等诸多特点,能够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因而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是这也给传统行业带来不少挑战。为此,应充分认识融合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客观趋势,在发展中逐步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应改革那些与新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制度规定,让更多的人都享受到融合性新兴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技术红利,从而尽可能地化解矛盾、减少冲突。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