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品艺术化需要指尖上的中国
大国“工匠精神”既是我们工艺美术人立身从业必备的重要品格,也是实现“工艺美术品向艺术品转变,工艺美术艺人、匠人向艺术家转变,工艺美术作坊向产业化转变”的重要载体和基础。
中国的工艺美术包括青铜器、陶瓷、丝绸、刺绣、漆器、玉器、珐琅器、金银制品等,传承发展至今共计十一大类,65个中类,83个小类,1881个品种(据2008年中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报告)。
面对如今高度信息化、工业化、市场化的社会,为适应社会与市场的发展,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亟须转型。“当前的问题是在生存的问题得到解决后,如何使工艺美术行业进一步发展,即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创新。”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中国工艺(集团)公司董事长周郑生近日接受《艺术市场》杂志专访,对全国工艺美术行业的现状进行了解读,同时分析了目前面临的行业转型、结构调整中如何处理好传承、创新与市场的关系等问题。
《艺术市场》:中国工艺美术行业总体发展现状如何?
周郑生: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进入信息化工业化时代以后,近10年是手工艺大发展大繁荣时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需求的提升,更注重文化修养,工艺品的受众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文化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首先是文化产业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其次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表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中央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国家战略。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国家统计局修订的文化产业的十大分类中,第七大类是工艺美术。
中国工艺美术产业既代表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又是一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同时,中国工艺美术文化还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承载了连接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商业贸易的重要作用。虽然工艺美术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目前整体呈现出十分繁荣的态势。
过去10年,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呈现大发展态势。从行业整体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15年,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有490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上万亿元;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约2.1万亿元人民币,比十几年之前即2000年左右(规上企业500亿元人民币)增长超过20倍;从产业集聚角度看,国内文博会、非遗展、古玩城的展品和商品80%以上是当代工艺美术品。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状态,10年间呈两位数增长。国家提高了规模以上企业的标准,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调至2000万元,属于持续健康发展之中。经济下行的时候,工艺美术受到影响,行业会有一定的调整,但绝大部分传统手工艺十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打造了许多好的品牌,增强了营销能力,资产实力和技艺水平也今非昔比,取得了大发展。
《艺术市场》:在历史上的手工时代,很大程度上是技术决定一切。人们常说“苦手艺”,过去制作一件工艺品,有的需要几十个工人做几个月甚至好几年,精益求精的技艺,夜以继日的劳作,才能完成巧夺天工天工的成品。如今我国的工艺美术大师的生存现状如何?随着从苦力时代向智力时代进化,手艺传承如何与时俱进?
周郑生:在历史上的确是技术决定一切,往往一件艺术精品是由十几位国家顶级的艺术大师耗费多年时间共同合作而成,这在如今的时代是难以达到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评出了6届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共444位,至今还在世的约有370位,他们中的绝大部分的生活水平和工作环境比较优越,每年亲自完成的传世佳作很少,往往只是从事高端设计与需要画龙点睛的部分,其余都是由徒弟或工作室来具体操作。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动力不足、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受到一定影响,但工艺美术行业传承方面比10余年前得到了抢救性的发展。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市场变化倒逼企业转型创新。挑战主要体现在工艺美术作品的定位问题,一般所谓的艺术精品面向中小众。工艺美术行业呈金字塔形分布,最上面是收藏品;中间是“三品”,旅游品、纪念品、礼品;最下面是面向大产业的,比如宗教、服装、装饰、建筑、包装等。这种分布状态奠定了大工艺美术文化的产业基础。
工艺美术产品具有精神赏悦和生活实用的双重属性。人民群众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需求后才会产生精神文化需求。所以我们要清晰判断整体经济情况、市场行情,坚持“工艺美术产品集约化经营、产业集群化发展、市场集散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加快形成发展新优势。敏锐感知市场消费意识变化,加快推动品牌建设,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推动工艺美术产品时尚化、实用化,推动日用产品艺术化,提高商品性能、功能,品质、品味和售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建立工艺美术特色区域,比如浙江东阳“世界木雕之都”、江苏东海“世界水晶之都”、福建惠安“世界石雕之都”等,鼓励区域内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力支持业内企业深入挖掘品牌文化内涵,创新品牌营销方式,尽快增强品牌经营管理和传播能力,推动品牌营销规模效益的大幅提升。
因此,传承与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日用品艺术化,工艺品日用化、产业化需要指尖上的中国,也需要精雕细琢。
《艺术市场》:如果说存在发展的瓶颈,是不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工艺美术必然难过这道坎,发达国家的手工艺发展是什么样的情况?
周郑生: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手工艺发展会越来越好。工艺美术代表国家文化的积淀,尤其是具有较长文化历史发展的国家,比如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尼泊尔。关键是历史文化的积淀,而非国家的发达程度。当然,我们也注意一些到历史较短的国家手工艺程度虽不高,但创新意识较强,比如美国等国家。
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困难和问题,当前的问题是在生存的问题得到解决后,如何使工艺美术行业进一步发展,即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创新。如今个性化定制的中高端产品需求量大幅度提升,人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对产品的创新要求也更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人民需求相应提升,工艺美术也应不断转型升级,以历史文化积淀为积淀,创作出唱响时代主旋律,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引领社会风尚的时代气息和至臻完美的艺术气质的优秀作品。
《艺术市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讲究师承传承,当然艺术注重创新创意,而有专家提倡使用“出新”一词。因为后者更符合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实际。怎么看创新或出新?
周郑生:创新、出新都需要,就工艺美术而言,需要推陈出新而不是弃陈出新。“陈”指的是传统,是不能抛弃的传统,不能割裂的历史。目前,我国的工艺美术作品一般可分为大师派和学院派,作品的主流是大师派,大师派的作品功底厚重,技艺精湛,但在创新上稍弱;而学院派的作品创新意识强,技艺水平则不如大师派精湛细致。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需要将传统技艺与创新相结合,需要产学研相结合,二者一脉相承、缺一不可。在继承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新的时代背景,比如结合科技手段、结合互联网技术在设计理念上进行创新。
《艺术市场》:传统工艺美术能否引领艺术品金融化?
周郑生:包括了传统与创新的大工艺美术文化前景可期,结合了现代设计、文化、金融、互联网的工艺美术产业也将力争带动这些产业的应用与发展。发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目前工艺美术行业已经有了不错的发展势头,对此我充满信心,同时作为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负责人,我也希望发挥自己的微薄之力,做强渠道、做优品牌、做大平台,让“中国工艺美术点亮世界”。
《艺术市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包括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需要转型升级。对此你有何建议?
周郑生:确实要转型升级。党中央高度重视工艺美术,将工艺美术列入文化产业的十大类,推动大发展大繁荣。看到中央及地方越来越重视工艺美术的发展,我们也很自豪,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文化战略,市场更加广阔,需要大有作为。行业工作者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抓住机遇,适应市场、开拓市场、引领市场。技艺传承是发展产业重要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的传承与创新也要紧紧围绕着技艺。技艺从设计与研发开始,这就要求从设计方面创新。
面向市场调整结构,需要专注定位。中高端定制在提高,人民需要个性化,同时要将大师形象与品牌营销合二为一。比如有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反映,自己开店不如在央企的店卖得好,说明平台渠道很重要。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们提倡大转小、粗转精、重转轻,提倡工匠精神和艺术家精神,鼓励更多受大众喜爱的物美价优的产品。要学会借力,和大企业、大品牌的合作,在具备一定高度的基础上创立品牌形象。
提倡工匠精神,艺术家精神奉献,精益求精。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李克强总理在说到“提升消费品品质”时,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认为工艺美术从业者励志勤奋、自信自强、追求卓越、忘我奉献,对技艺水平精益求精、对产品作品精雕细琢、对工作对事业不懈追求,最终历练成为身怀绝技、德艺双馨、具备传承创新精神的行业精英的过程就是对大国“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大国“工匠精神”既是我们工艺美术人立身从业必备的重要品格,也是实现“工艺美术品向艺术品转变,工艺美术艺人、匠人向艺术家转变,工艺美术作坊向产业化转变”的重要载体和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要始终坚持工艺美术技艺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只有将工匠精神和艺术文化完美结合,才能创作出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精品。
坚持创新与“工艺美术+”。创新是重中之重,创新的核心是“工艺美术+”,结合现代艺术、现代金融、现代设计、现代互联网、现代服务等,拓宽行业发展途径,促进行业升级转型。
依靠科技,走向世界。坚持“走出去”和“大宣传”并进的发展思路,依靠互联网往国际上推。
弘扬文化提倡“嗷嗷叫”精神。注重宣传与传播,弘扬中国工艺美术文化,繁荣中国工艺美术经济,振兴工艺美术产业,让大众更热爱中国工艺美术文化,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中国工艺美术行业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下一步我们将以“十三五”规划为指引,进一步与国家文化战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有机结合,积极对接政府、服务行业、面向市场,铺设多元平台,繁荣行业发展。同时衷心希望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关心、关爱中国工艺美术事业。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