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牌商标更好用更有用
佘 颖
今年我国首次设立了“中国品牌日”。对应专利、商标、版权三大基础知识产权领域,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确立了三大目标:打造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精品版权。可见,商标战略的目标就是培育发展知名品牌。
从2009年我国实施商标战略至今,中国品牌价值不断提高。截至2016年底,我国注册商标数量存量已达1293万件,占到全球商标总数的三分之一;商标注册申请量已连续15年居世界第一位。企业商标意识增强了,社会对商标的关注度也大幅提升。
虽然我国已是商标大国,但离商标强国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进入全球知名品牌价值排行榜500强的企业只有几十个,除了五大银行和“两桶油”等特殊行业,前100名里只有阿里巴巴、华为、腾讯、京东等少数创新企业。
尽管我国市场主体数量庞大,但与“商标大国”身份远远不相称。我国平均每7家企业才拥有一件商标,远低于国际水平;全国8000多万市场主体,商标数量仅有1000多万件,也就是说,还有7000万市场主体没有自己的商标,更谈不上有品牌。
商标总量是品牌生长的蓄水池。要把商标大国做得名副其实,需要增强市场主体的商标意识,拓展商标申请渠道,让企业有商标可用。
在现实中,影响市场主体申请商标热情的原因之一是“太麻烦”。2016年,我国商标审查的平均期限是9个月,就连审查通过后,出具商标注册证明都要3个月。而且,2016年7月前,申请人只能委托商标代理机构办理和到北京的商标局注册申请窗口提交办理,无法在当地就近办理,也不能通过网络办理。
去年,工商总局逐步在全国开设了一批地方商标受理窗口,今年又面向所有申请人开放了网上申请渠道,并且将出具商标证明改为现场办理。注册费用也从2015年10月15日之前的每件800元,一步步降为600元、300元。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市场主体注册商标的热情。
企业申请商标的便利化程度逐步提高,并不代表企业一定会积极申请商标。他们不去注册商标,另一个现实考虑是商标侵权现象严重,导致没有商标的,假冒著名商标很容易;有商标的,打击侵权太费力。前段时间北京热议的满城尽是“鲍师傅”蛋糕,就是商标保护不到位的典型事例。
在今年一季度工商部门查处的商标案件中,超过六成是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案件。这说明市场监管部门对商标侵权案件的打击力度在加大,同时也表明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打击商标侵权假冒工作重点仍聚焦于生产销售链条末端,对生产侵权假冒违法商品实行源头治理、查处非法印制注册商标标识等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所以说,只有更好地保护商标持有人的权益,让商标变得更好用,商标传播品牌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激励市场主体关注商标、关注品牌,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商标变得更有用,例如关键时刻,可以通过商标专用权质押,把品牌价值变成企业急需的真金白银。2017年1月份至3月份,全国共办理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178件,涉及担保债权总金额为68.1亿元人民币。一个商标,平均能贷到3800多万元,这么值钱的品牌商标,哪家企业还会嫌麻烦呢?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