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我国冰雪运动的文化自信

分享到: 更多
2017-08-11 来源:中国体育报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体育,除了极具观赏性的激烈对抗所呈现的竞技之美外,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体现,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中国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比赛在世界舞台上就是一幅流动的东方画卷,向世界讲述着最生动的中国故事。奥林匹克原本是西方文化,我们在向奥林匹克学习的过程中,也逐渐把我们的文化注入其中,为其打上了深深的东方烙印。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举办,彼时,我们更应该让中国元素在世界舞台上闪耀,让古老的华夏文明和美丽的冰雪文化一同璀璨。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冰雪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滑雪协会原秘书长、中国第一位全国滑雪冠军单兆鉴表示,在发展冰雪事业的过程中,要坚持我国冰雪运动的“文化自信”。

记者:如何看待我国冰雪运动的文化传统?

单兆鉴: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很多地区具有久远的冰雪运动传统历史文化。以滑雪运动为例,滑雪是人类在进化中的必然产物,和人类生活、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人类面对茫茫大雪要出去打猎,雪过腰身后,必然要把木板等工具绑在脚下行走,在行走中滑动,由此逐渐演化成滑雪运动,雪橇等滑雪工具也逐渐成为人类的生活工具。研究表明,中国阿勒泰地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滑雪地域,是人类滑雪的起源地。在阿勒泰留下的文物、岩画等历史遗迹表明,早在1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阿勒泰就已经出现了早期的滑雪运动。2015年,中国、挪威、瑞典、芬兰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滑雪历史研究专家联名发表了《阿勒泰宣言》,阿勒泰作为人类滑雪发源地这一观点再次广泛得到国际公认。我认为,阿勒泰既是世界滑雪文化的起源地,也是中国滑雪文化的起源地。可见,我国冰雪运动的文化传统是非常古老、非常悠久、非常深厚的。

记者:目前我国的冰雪运动文化发展处在什么状态?

单兆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2022年冬奥会举办在即,我国冰雪运动文化也在迅速发展,不断地获得历史性的突破。但是,我国冰雪运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尚不均衡,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依然较为薄弱,冰雪运动相关产业也亟待发展。这是由于我国先前长期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同欧洲、美国等冰雪运动强国有较大差距,接触现代滑雪运动较晚,国外最新冰雪文化成果传递渠道有限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目前,我国冰雪运动文化总体上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社会和民众缺乏对冰雪运动的“文化自信”。

记者:目前国外的冰雪运动文化发展的态势如何?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单兆鉴:在一些冰雪运动资源大国,冰雪文化的底蕴较为深厚,冰雪产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如美国、加拿大、挪威、芬兰、日本等国家的冰雪运动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文化氛围和产业体系,在冰雪方面具有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经验,群众对于冰雪文化的认同、理解和接受程度较高,健康意识也较为深刻。我国在开展冰雪运动特别是举办冬奥会方面,积极寻求与国外的合作,向国外学习经验,引进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做法上、思想上、文化认同上,我国社会和民众有一些依赖国外文化的倾向。殊不知,很多国家的冰雪文化和冰雪产业已经处在接近饱和的状态,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的国情、经济、政策、自然条件等方面都缺乏了解,一味地依赖和引进国外的经验,在我国的具体社会背景下,不一定适用。

记者:发扬我国的冰雪运动文化,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

单兆鉴:发扬我国冰雪运动文化,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我国冰雪运动的“文化自信”。加强我国冰雪运动的文化建设,其目的就是通过提升我国冰雪运动的软实力,彰显我国冰雪运动的“人文”特性,从而促进硬实力的发展。对于国外文化与我国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我们既要虚心地接受和学习国外先进的、适合我们的经验,也要冷静、批判地去审视国外存在的不足,不能一味追随,盲目“拿来”。我们一定要坚持这种自信:相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冰雪运动和冰雪文化方面不久后会成为优秀的、出色的;这就要求我们能客观地看待我们在冰雪运动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坚信我们一定能够“追上去”。具体来讲,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要培养在冰雪领域具有研究精神的科研人员、专家学者,为挖掘我国冰雪运动文化内核,开创冰雪文化发展道路而努力;要积极创造条件,从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支持、保护和发扬我们自己的冰雪运动文化;要利用好各种平台,运用媒体、网络、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对我国冰雪运动文化进行讨论和宣传;要借助2022年冬奥会的平台,将我国各方面传统文化与冰雪运动文化予以融合,向世界进行推广;要结合我国特色,着力打造冰雪运动文化的亮点活动等等。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