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首届中国家居制造大会”的总结

分享到: 更多
2017-09-06 来源:名家具网

“首届中国家居制造大会”于2017810日下午,在东莞市厚街镇圆满落下帷幕。这是中国家居行业第一次制造专题的大型会议,是一次成功的会议。

中国家具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陈宝光

制造大会从真正提出到召开,其实只有短短的三个月,往多说也就百日,时间比较仓促。其中还有很多配合上的磨合,初期组织工作开展并非顺利。然而,最大的难点还不是组织,而是核心定位。即: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应该达到什么预期目标?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效果?为了这个定位,工作班子和决策班子在初期进行了不少讨论。

这个题目以往展开的不多,不容易找到借鉴。但是不确定,很多后面的工作几乎无法开展。制造大会也是第一次跨行业、多机构、多部门的联合活动,大会内容不说,相互配合合作也是一个大的题目。

如前所述,定位是召开这样一个大会的核心问题。而这个问题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清晰认识的,是在推进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并确定的。

“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提出的一个大战略,是我国工业制造升级的一个蓝图,也是对应发达国家提出的未来工业构想的中国版。从国家层面,更多的是关注涉及整个国家工业进步的主要领域。

国家主导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涉及了十三个领域,包括机械制造、航空制造、航天制造、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船舶制造、汽车制造、电力装备、钢铁工业、石化工业、信息电子制造、家用电器、纺织工业、仪器(医疗和环保)等,其中唯一与家居有关系的是家用电器。

家居虽然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但是与重大战略性领域还是有距离。加之其完全市场化的特点,国家历来没有过多干预也呈现较好的发展势态,所以,一般情况不大进入国家层面。

2015年或者更早一些时间开始,中国家居行业的生产制造者进行了积极的升级探索,这些探索是多方面的,很多是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但是,都为中国家居制造业的不断前进取得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到了今天,也是到了一个需要总结推广和提高的阶段。

为了更好地定位主题,201761日,在江西赣州市南康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家具协会主持召开了“中国家居制造2025特邀座谈会”。会议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家居生产企业和知名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的专家50余人一起座谈探讨。主题就是“中国家居制造2025”的推进,落实国家强国的战略,探讨家居制造升级的路径。这次会议是就这一课题的初步征求意见,收集到很多企业基本的诉求。

通过一系列的调研探讨和征求意见,筹备班子定下“中国家居制造大会”就是为制造企业的升级探讨一个明确路径的主题内容。确定衔接“中国制造2025”在家居行业的落实,推进家居制造端的升级,明确了“智能、互联、绿色”三个关键词主导的本届大会核心定位。

现在来看,这个定位是正确的,既符合国家发展的方向,也符合行业自身发展需要。其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大都与企业当前需求密切相关。同时,该定位与东莞本身的2025制造示范试点地位相符,对这一方的产业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主题会议

根据定位,会议划分了上午下午两部分。上午,按照国际会议的惯例举行了两场平行主题会议,分别是:智能制造与智能家居;定制与互联网+。下午,是大会主要部分,包括领导致辞、专家演讲和高峰论坛。

中国家居制造2025的实现,首先是智能制造,产品的先进性一部分由智能家居体现。智能制造在现阶段更多地通过互联网+实现,同时也反映了全屋定制的趋向。会议制定的所有内容都紧扣主题,贴近实际,所以能够抓住听者留住众人。

中国家居2025东莞示范区正式启动

这次大会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具协会、东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获得了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中国工程院的特别支持,同时也得到中国家电协会、中国陶瓷协会、中国五金协会、中国照明协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的支持。企业主要部分来自家具制造业,同时五金卫浴、家用电器的骨干企业也到会积极参与。

这样操作使得本次大会出现两个“第一次”。首先,跨几个不同行业的协会企业,也包括政府层面,是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家居”的专业会议。第二,这个领域专门研究制造问题的会议也是第一次。“家居”本不是一个行业,是集合在“屋檐下”的一个概念,是由为家庭居室服务或提供产品的若干行业组成。虽然第一次凑在一起探讨制造的问题,还是发现面对市场有不少共性特点,可以交流促进共识,进而通过合作达到共赢。

无论如何,这种取向符合当今跨界融合的潮流,也有共同面临的问题关心热点,各方面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使得大会多了不少成功要素。这种做法也合了一句老话:众人拾柴火焰高。

中国家居制造大会现场

本次大会得到东莞市人民政府和厚街镇人民政府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从人力到财力。分管副市长黄庆辉和副市长万卓培对于大会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厚街镇政府的书记镇长也是同样。厚街镇政府安排两到三名政府工作人员,直接参与到工作组的日常工作中,对于组织协调上下衔接起到很大作用。

本次大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大量组织工作的,正是实际操作的工作团队。这个工作团队以广东现代会展管理有限公司为主体,加之名家具俱乐部和香港家私协会的主要干部。这个团队有些特点:有丰富的大型活动组织经验,有很好的分工协作配合能力,执行力比较强,有良好的外部协作队伍。这些优秀素质和条件,是完成全部大会组织任务的保证。正是由于这支团队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全身心投入状态,为大会成功准备了牢固基础。

几个上层部门的初次配合也尽心尽力比较默契,在关键时间和重要节点显示出了基本实力。

高峰论坛

本次大会能够成功非常重要一个因素,是得到生产制造企业和行业的热烈积极响应。

从报名看,原计划600人,实际报名760人。计划上午两个平行主题会议各150人参加,结果全部爆满,以致会议室门外也站了很多听众。下午大会实际到会人数超过800人。

卫浴的领军企业“九牧”;厨具电器的领军企业“老板电器”“金牌”;定制家具的领军企业“尚品宅配”“索菲亚”“欧派”;家具的上市公司“曲美”“顾家”“亚振”等;行业的龙头“联邦”“慕思”“楷模”“城市之窗”“全友”等均有出席。

会议发言演讲的企业嘉宾事先都做了充分准备,演讲内容丰富翔实,是真正的现身说法,对于听授的企业有很强的现实引导作用。上午下午会议时间都严重拖时,但是听众仍然津津有味。更为重要的是,嘉宾演讲内容透露出行业的前沿信息,如尚品宅配董事长李连柱提出:消费品生产的真正个性化定制,完全可以在家具家居行业率先实现的预言,反映出行业发展最前端动向。

中国家具协会是本次大会的主导,同时得到全国各地行业协会组织的大力支持,他们的积极组织发动也产生重要作用。

本次大会共邀约中央媒体、省市媒体、行业媒体、新锐媒体,共计100多家,如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社、光明网、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第一财经、新浪、网易、腾讯、搜狐、亿欧、华东家具、家居廊等,共发出新闻稿件300余篇。

大会除了邀约中央驻广东分社媒体,对北京总部的中央媒体也进行大力邀约,组织了中央媒体广东东莞家居行,加大了宣传的范围以及力度。人民网、新浪、网易、腾讯、腾讯大粤网、中华衣柜网等媒体对整个展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文字、视频直播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媒体视频直播同时在线人数达到了30多万。

东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庆辉

中国家居制造大会的创立与举办,对推进中国家居行业绿色制造与生态重塑,自主创新与智能转型,以及两化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工程院副秘书长兼一局局长吴国凯

这次大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具协会和东莞市政府以绿色、互联、智能为主题举办这次大会,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也体现了对国家重大战略的聚焦。

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 朱长岭

我们共同探讨中国家具乃至家居行业的智能制造,这个会议的召开将有利于整个行业迈上新台阶。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何烨

在工信部和中国工程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家具协会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此次大会,致力于搭建一个家居制造业融合创新、交流合作的平台,引领家居行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方向发展,引导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使其成为家居制造业产业链优势资源,引领中国乃至世界家居制造业发展的高水平会议。

中国家具协会秘书长张冰冰

东莞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制造基地,也正是积极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这里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家具生产企业,东莞市人民政府对制造业倾注极大关心,因此首届中国家居制造大会在东莞召开也是顺理成章的。衷心希望中国家居制造业以中国制造2025为目标,以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为准线,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促进家具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孝发

中国家居制造大会的召开选择了最关键的时间节点,代表中国家居产业在消费升级工业化进程当中里程碑的开始。中国家居企业也认识到了转型升级的重要性,我相信经过这次大会,会带来中国家居产业新一轮质的发展。

联邦家私集团董事、副总裁李虹瑶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消费升级,家具行业迎来了难得的制造升级的机会,包括人才、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的导入,在这个大背景下,举行了这次中国家居制造大会,我觉得组委会踩的拍子非常准确。

中国家居制造先进企业颁奖仪式

总结回顾首届中国家居制造大会,有几句话可以概括:第一次跨界交流制造专题的大会;企业家最积极参与的大会;真话实话最多的大会;近年参与人数最多的大会;务实解惑的大会。

这次大会的提出和运作虽然是由少数人进行,但是得到上有国家政府部门和战略落实部门重视,中有对此长期负责的宏观经济部门及地方政府重视,下有企业及企业家重视,反映了我们国家整体,在消费品工业细分领域里对于“中国制造2025”的觉悟和理解,是一件有着长远和非常意义的事情。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