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滑雪产业的发展现状

分享到: 更多
2017-09-12 来源:滑雪族

从全球范围总体来看,滑雪行业的增长陷入了停滞甚至缓慢下滑,尤其是传统滑雪市场,比如阿尔卑斯山脉国家和日本。新兴滑雪市场例如中国和东欧的崛起并没有能够完全取代这些传统市场的萎缩。

全球的2000多家雪场分布在67个国家。

全球一共有49加超级大雪场年访问量超过100万次,其中有84%在阿尔卑斯地区。超级大雪场的访客次数更是占到了全球滑雪总人数的80%以上。

而法国的拉普拉涅雪场在访问人数方面独占鳌头,年访问次数高达250万次。其他年访问200万人次以上的超级大雪场还包括法国的莱萨尔克,奥地利的skiwelt wilder Kaiser,萨尔巴赫和伊施格尔三大雪场,以及加拿大的惠斯勒黑梳山。

全球大约有1亿3千万滑雪爱好者。在过去十年间,每年的滑雪人数稳定在4亿人次的水平。为什么会保持稳定呢?其实是传统滑雪市场的缓慢下滑和新兴滑雪市场的增长进行了互相冲抵。

而亚洲市场是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亚洲有占全世界34%的滑雪爱好者人数,但是却只贡献了24%的滑雪人次数。如果亚洲和东欧的滑雪市场在不影响西方滑雪市场的前提下保持增长,到2020年全球的滑雪人次数有望到达4亿2千万次。

全球现在大约有43个室内滑雪场,每年贡献约1.7亿的滑雪人次。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室内滑雪场最多的国家,德国,日本,荷兰和英国紧随其后。

在拥有至少5条索道的中大型雪场数量方面,美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为最多的四个国家,均超过200个。

每年滑雪人次数来看,法国以5亿人次年在最近几年超过了常年占据榜首的美国排名第一,其次是美国和奥地利。这三个国家的年滑雪人次数超过了5千万次。中国以1300万次排第九。

奥地利,瑞士,挪威有超过25%的国民参加到滑雪运动中。是世界上比例最高的三个国家。单从人数来看,美国,德国和日本是参与滑雪人数最多的三个国家。除了安道尔和奥地利,所有国家的滑雪者都主要来自国内。

1 阿尔卑斯地区

阿尔卑斯山区的滑雪场占有了全球43%的滑雪人次数,地球上最大的滑雪市场,这个地区的设施也是最齐备和先进的,拥有超过一万条索道。

奥地利是个有深厚滑雪传统的国家。自2000年以来,奥地利总计花销了70亿欧元来更新缆车设备和翻新雪道,提供了一系列堪称奢华的配套设施设施,含有八座座椅式缆车和加热坐垫和。

整个北部都处于阿尔卑斯山山脉的意大利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但由于经营和宣传的问题,它的外国滑雪者来访人数是整个阿尔卑斯国家中最低的。

2 西欧和北欧国家

德国虽然拥有国内大小约500个滑雪场,但很显然德国人非常享受出国滑雪的便利,是瑞士,奥地利和法国的最大国外滑雪游客来源地。德国国内的雪场大多数处于巴伐利亚州南部。

英国滑雪行业为了把英国人吸引到滑雪场可谓是煞费苦心了。很多室内滑雪场开设了免费的“一天之内学会滑雪”活动,在八九十年代培养了很多滑雪爱好者。

3 东欧

东欧曾经并不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滑雪目的地。然而随着近些年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东欧国家开始发展滑雪业,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前独联体国家例如波兰,罗马尼亚以其便宜的价格和优越的降雪脱颖而出。

作为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从来就不缺少滑雪所必须的自然条件。境内的高加索山脉地区可以说得上是真正的粉雪天堂。俄罗斯滑雪产业一直到2012年才真正开始了腾飞。十年间俄罗斯滑雪人次数翻了3倍还多。

2014年冬奥会在索契的成功举行开启了俄罗斯联邦政府对滑雪行业新一轮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在冬奥会过后的第一个冬天,索契就成功吸引了超过70万滑雪人次。

4 北美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滑雪市场之一。雪场的数量和滑雪人次都在世界上领先。美国滑雪行业历经了一些并购和合并之后基本被几个大公司垄断。

在80年代高峰期,全美各地有800多个大小雪场,而如今只剩下460个。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和气候变暖的缘故,美国滑雪行业也正在经历缓慢的下滑。美国国内的滑雪消费能力非常强劲,只有6%的滑雪者来自国外。

美国滑雪产业非常关注目标客户群体的年龄老化,年轻顾客的占比率和顾客返比率。他们认为提高滑雪市场的规模必须要着重于以下几点:提高初学者兴趣,将初学者转化为终身滑雪爱好者以及防止普通滑雪爱好者放弃滑雪这项运动。

美国是最早采用数据量化分析滑雪产业的国家,也第一个提出滑雪消费者的增长与人口增长无关。尽管人口基数庞大,但全美国只有3%的人口属于滑雪爱好者。

因此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滑雪市场,但美国每年的滑雪人次数只有欧洲的三分之一,这也代表着美国滑雪市场仍然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加拿大拥有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主要依靠本国和美国的滑雪游客,但目标客户群体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市场萎缩问题非常严重。2015年加拿大度过了十年以来滑雪人次数最低的一个冬天。

即使市场萎靡,加拿大人依然在雄心勃勃的筹建一个全新的雪场:Valemount Glaciers。这个雪场到2020年将完成第一期的施工。这里的年均降雪量据说达到14厘米,是世界上降雪最多的地方之一。

5 南半球

智利是一个狭长的安第斯山之国,全国有80%的国土面积依附于安第斯山脉的西麓。智利能提供从4800米海拔的高山滑雪到壮丽的冰川等一切娱乐项目。

澳大利亚的滑雪文化虽然也有较长历史,但其显然对国际滑雪者的吸引是不够的。全国只有2%的滑雪次数来自海外(大多数来自日韩)。大部分国际游客,甚至澳洲本土游客都会选择到新西兰滑雪。

新西兰南岛有不少比较出名的雪场例如卡德罗纳,由于其反季滑雪的特点,最近几年市场状况喜人,如今每年的滑雪人次接近160万次,相比十年前增加了20%。

6 东亚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我国境内有世界最高的17座山中的11座。然而中国的滑雪产业起步较晚,直到1996年亚冬会在亚布力举办之后滑雪才作为一个产业在中国逐渐被发展起来。

在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之后,滑雪行业的发展愈加迅速,全国各地都开始兴建新雪场的项目。仅仅在2016年一年,就有78个新雪场开业,让中国境内的滑雪场数量达到了646个。

然而这些雪场中大多是只有一条魔毯的,只能被称为玩雪乐园的小雪场。其中只有大约25个达到了西方滑雪度假区的标准,并且也缺乏配套住宿设施。不过,这些雪场都在不间断的翻修,提高营运水平,并且每年几乎都有至少一个新的大型度假型雪场加入这个行列。

中国滑雪市场的增长是十分惊人的。在刚过去的2015-16雪季达到了1500万人次。按这个增长速度,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滑雪市场之一。

2003年估计中国有2300万滑雪爱好者,中国政府如今将这数字修订为1亿2000万,并提出了3亿人上冰雪的口号。2022年,中国可能会有超过1000个滑雪场和4千万的年滑雪人次数。

滑雪在这里更加被视为一种娱乐活动,而不是一种需要不断练习的运动。80%的中国滑雪者年龄在40岁以下。

中国滑雪行业现在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帮助初学者学习滑雪。有很多国外的调查报告显示,第一次滑雪的体验通常都非常让人失望,回头率极低。这说明中国滑雪行业需要尽快的发展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案以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

日本的滑雪市场曾经繁荣一时。在上世纪80年代,滑雪被年轻人认为是最时尚的运动和社交方式。那个时候,最现代化最豪华的滑雪场遍布从北海道至九州的全境,每个缆车前都排着长龙,雪道上挤满了人。

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滑雪产业也经历了沉重的打击,如今的滑雪人次数已经下降到只有最高峰的50%。

滑雪经营者面临着逐渐老龄化的社会,其他娱乐产业的高速发展和喜欢“宅”在家里的平成一代年轻人。因此,日本滑雪行业试图增加滑雪场的其他娱乐项目,“迪士尼乐园化”一部分滑雪场来吸引顾客。

在2001年之前,日本几乎没有任何的海外滑雪者来访。911事件之后,很多澳大利亚滑雪者选择了日本作为北美滑雪目的地的替代,紧接着亚洲邻国的游客也逐渐增多了起来,如今日本滑雪行业还试图吸引更多的欧美滑雪者来访。

7 传统之外

除了这些主要的国家,还有一些小国家也在各种不利的情况下坚持发展自己的滑雪行业。

尽管朝鲜拥有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以及临海的多山地区,但其政治经济处境决定了其人民不可能拥有太多额外的资金用来进行休闲体育活动。

由于国际社会对其进行的制裁,朝鲜的滑雪场大多使用的是别国退役的二手索道和设备。2013年朝鲜宣布了其第一个“国际化”滑雪场马息岭的开业,这是朝鲜第一个对大众开放的公共滑雪场。

阿富汗也是一个拥有极佳自然条件的国家。境内拥有充沛的降雪,高山和冰川。然而连年的战争导致了阿富汗成为了如今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这并不影响热爱冬季运动的孩子利用自制的雪橇和雪板在山坡上进行冲刺。

这个国家的缆车绝大多数时候都由驴子来充当。2010年,阿富汗举办了国内战后第一次滑雪比赛,甚至可能在即将到来的平昌冬奥会上看见阿富汗高山滑雪运动员的参赛。

8 总结

在全球各地,滑雪行业都在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在欧美,随着热爱滑雪的婴儿潮一代老去,寻找新的顾客就变得愈加紧迫。

如今的年轻人有诸多娱乐项目可供选择,注意力也转换非常快。需要大量练习和坚持的滑雪运动怎样才能吸引到他们呢?创新和顾客关系将是关键。

新科技和信息化工具也将帮助雪场更好的理解顾客的需求。互联网为滑雪带来了很多帮助,但也正是直接竞争者之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坐在屏幕前而不是朝大山出发。

最后,滑雪行业的最大难点始终都是新手教学部分。我们该怎样让复杂而痛苦的学习过程不那么难以忍受甚至充满乐趣呢?这是整个滑雪产业巨大拼图的第一部分。

在迅速增长的亚洲和东欧滑雪市场,如果我们不能将兴致勃勃的初次滑雪小白转变为真正热爱的滑雪爱好者,我们可能就会永远的失去了这一个历史机遇。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