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群众体育发展新实践:从硬件完善到软件丰富

分享到: 更多
2017-11-28 来源:新华社

作为中国竞技体育的重镇,上海市的全民健身整体发展水平同样保持在全国前列。近日,记者在上海调研采访中发现,围绕着“设施更完善、活动更丰富、指导更有力”的总体目标,无论是在居民小区还是黄浦江边,上海都在努力探索着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全民健身发展模式。
  引入“共享”运动场 让设施更完善
  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在接受采访时说:“经过不断努力,上海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经从过去的1.72平方米增至现在的1.83平方米,而在‘十三五’期间,计划将这一数字提高到2.4平方米。”而除了扩大场地面积,为不断改善市民身边的体育健身环境,上海市政府也加大投入,对已有的设施进行升级优化。
  在静安区,记者看到了全市首创的“共享公共运动场”试点。在原有普通篮球场的基础上,该运动场通过建立入口智能闸机、摄像头、语音广播等设备实现了标准化、智能化线上远程管理。
  静安区体育局局长俞彪说:“该运动场采用手机扫码出入以及后台视频监控,不仅有效解决了以往收费不统一、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还可以进行大数据分析,提升运动体验。”
  在长宁区北新泾街道的元丰花园小区,记者了解到,针对小区内存在“总量小、种类少、设施旧”等瓶颈问题,在区体育局的支持下,该小区打造了占地180平方米的益智健身点。除了更新传统有氧练习及康复保健类器材,改造后的健身点还新设了背腹肌训练器等综合性力量训练器械、益智类健身器材轨道棋等,开放至今广受欢迎。
  此外,上海各级政府还将全民健身设施纳入重大市政设施规划建设布局,比如在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工作中,把健身步道、自行车道等体育设施作为重要内容,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健身休闲服务。
  “三轮驱动”为依托 让活动更丰富
  去年的上海市第二届市民运动会在申城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为进一步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让更多人爱上体育运动,首届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在今年应时而生。
  除了丰富多元的联赛体系,城市业余联赛继续坚持管办分离,政府、社会和市场“三轮”并转的运作模式,联赛所有项目和赛事均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承办单位,吸引更多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参与,推进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社会化、市场化改革。
  以篮球为例,国内连锁体育场馆品牌“洛克公园”承办了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篮球项目的比赛。其创始人戴富祺透露,在赛事体系设计上,篮球项目实现了“横向联动”,即打通社会各界,联通不同的赛事层级,把民间的赛事和政府办的赛事通过城市业余联赛将它们汇集到一个平台。
  “通过与上海市体育局的合作,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来我们与各个区的合作门槛降低了,二来就是提高了我们办比赛的公信度。”戴富祺说。
  “运动健康JIA” 让指导更有力
  徐彬告诉记者,到去年年底,上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已占到了常住人口的42.2%,这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追求数量之外,还要追求质量。大家都在跑马拉松,从另外角度来说,跑马拉松的人越来越多,但不少人把膝盖跑坏了,把身体跑垮了,虽然比例小,但绝对数量还是很大。对体育运动的科学指导,也是我们重点突破的一个方面。”徐彬说。
  为了帮助市民提升运动健身科学化水平,上海方面不仅积极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还推动“运动健康JIA”服务站点的建设工作,促进健康体检与体质监测相结合。该站点旨在为市民提供运动、健康相关科学健身指导,让市民在站点内共享体育、卫生发展成果,从而进一步实现市民健康数据共享、普及亚健康防控理念、切实增强市民防未病意识、引导树立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
  在“运动健康JIA”南翔医院服务站,来自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的专家王道说:“与传统的体检报告相比,我们是体卫相结合,我们要根据体检结果,先了解身体状况,再看体质测试报告,给出一个综合的评价结果。我们会根据测试者的情况,推荐适合的训练方法。”
  对于这一做法,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说:“我们倡导体医融合理念,整合双方优质资源,希望通过跨领域的知识,推动体育和医疗的深度融合,发挥体育锻炼在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市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提高上海市民的健康水平。”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