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福建德化“瓷帮古道” 邂逅新“瓷路”
千年瓷都,瓷通四海。在德化瓷器输往海丝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中,曾经有一条瓷帮古道,就像茶马古道一样,留下不朽的传奇。在第三届海丝国际文化节期间,这条尘封百年的瓷帮古道,再次进入世人的视野。
9日,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县域联动项目——“重走瓷帮古道 感悟海丝文化”徒步活动在德化县拉开帷幕,来自德化县徒步协会、厦门市徒步协会的徒步爱好者及陶瓷文化专家与爱好者300多人重访瓷帮古道,探寻人文景观,重温陶瓷外销的辉煌历史。
徒步“瓷帮古道”穿越千年时空
当日8时30分,徒步活动开始,一行300多人从月记窑(洞上陶艺村)浩浩荡荡出发。沿途探寻古窑旧址,喝大碗茶,领取“通关文牒”,体验古窑点火,整个活动亮点纷呈、独具特色。
“这上面满是古瓷片和废弃的古窑,这一段足有几百米。”在高阳村田间的一段“瓷帮古道”上,带队的高阳村65岁村民危国墩介绍,徒步者脚下的“瓷帮古道”,看似一条普通乡间小路,实则土层下埋藏着一层层陶瓷碎片。他说,高阳村是德化四大瓷村之一,至今保留有唐至清代的古瓷窑26处,其中宋元时期(国家级文保)2处、清至民国时期(省级文保)24处,数量居全县各村之首。村子附近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元时期屈斗宫窑址,以及明清时期的月记窑等。
在铺仔关隘,大家还领取了“通关文牒”。据主办方介绍,该关隘历史上是兵家重地,旧时客商往来要有通关文牒,现存的石砌隘门宽约3米,隘墙高1.8米,石墙几经修葺,仍完好牢固。隘口虽没有了塘兵站守,但威势仍存。昨日,主办方工作人员模仿古时场景,在“通关文牒”上写好内容,再盖上印章。
“这次徒步活动太有意义了,能更深入地了解德化陶瓷的历史文化。”德化县徒步协会会员曾玉姝说,她从小生活在月记窑边长大,在5岁时就走过“瓷帮古道”。她为自己是德化人而骄傲,为“中国白”艺术喝彩。
借力“海丝”再现“中国白”异彩
活动期间,许多陶瓷文化专家、爱好者和徒步爱好者边走边交流,共同探讨德化陶瓷文化。
“这历经千年的‘瓷帮古道’承载着德化陶瓷发展的厚重历史文化记忆。”德化陶瓷文化研究爱好者王金镭说,德化是以泉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物源地,是“马可波罗瓷”与“中国白”瓷器的原产地。
历史上,德化陶瓷产品通过陆路古道,肩挑或扛抬至永春、永泰等再通过晋江、闽江水路销往世界各地,“瓷帮古道”就是古时候串联各个古窑址,输出外销瓷,繁荣德化乃至大泉州的交通大动脉。而那些从瓷帮古道肩挑背扛送往港口的瓷器,有一大批而后在远航中沉水,随着近年来世界水下考古事业的进步而浮出于世,成了今天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现在德化陶瓷博物馆里收藏的‘南海一号’沉船发掘出来的古陶瓷,当年很多就是从这条‘瓷帮古道’出去的。”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说。
如今,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因瓷而生、因瓷而兴、因瓷而名的德化正踏上新的发展征程。目前,德化拥有陶瓷企业26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年产值近200亿元,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出口成为陶瓷年总产值提升的主要驱动力,陶瓷版权保护“德化经验”向全球推广,陶瓷电商“德化经验”向全国推广,摘得目前全球唯一的“世界瓷都”桂冠。福建正借“一带一路”东风,全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德化瓷器将更好融入“海丝”而走向世界。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