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创产品应该把握的底线
2015-08-26 来源:南方日报
昨天看到一篇“老故宫有了新玩法”的报道。这个新玩法,其实已经玩儿了一阵了,就是故宫开设了官方销售网店“故宫淘宝”,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中以“本公”的语气实时与网友互动。此举在露出顽皮一面的同时,也创下了不少营销奇迹。8月5日,仅仅一个多小时的功夫,1500个“御前侍卫手机座”就宣布售罄;4500个“八旗不倒翁娃娃”,也在开售8小时内各自有了买家。总计起来,一天内共有1.6万单故宫文创产品在他们的聚划算平台成交。
一名90后在收到“故宫淘宝”卖出的“御前侍卫手机座”后,先网上评价“已完全被萌哭了”,再打算入手一个“容嬷嬷针线盒”。这个“容嬷嬷针线盒”令我比较反感,如果他不是调侃,故宫真的开发出来这类产品的话,就属于戏说了。谁都知道,容嬷嬷不过是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一个反面角色,可能是根据什么提炼出来的吧,但“容嬷嬷”毕竟子虚乌有。此外,“故宫淘宝”常用的一种方式,是将产品关联到历史事件中。如报道所云有篇“朕生平不负人”的微信公号文章,用新媒体语言讲述了雍正皇帝与大臣年羹尧之间的故事,借此推销“朕亦甚想你”等雍正笔迹的折扇。我没读到那篇文章,不过,“朕亦甚想你”诚然是雍正说的,但以史书上记载的年羹尧及其家人的悲惨命运来看,现在推广这句话未免太讽刺了些。这种推销法就难免有误导公众的嫌疑,与戏说基本上属于“五十步笑百步”。
故宫是一座货真价实的文化宝库,因此它的文创产品不必戏说,也无需戏说。虽然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国民党政府挑选出2972箱文物运到了台湾,但是1949年后对故宫的文物重新进行了整理编号,“故”字号文物仍有78万余件,加上新入藏的“新”字号文物21万余件,总数近百万件。从中筛选出适合文创产品的题材,可以说俯拾皆是,取之不竭,得来全不费功夫。仅仅他们现在编纂的并不算厚的《紫禁城》月刊,每一期介绍的藏品也都能令人目不暇接。这本杂志的成功之处,是它不仅介绍“镇馆之宝”,而且也介绍寻常藏品,当然,那只是相对于故宫藏品的寻常。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院庆90周年。那志良先生在《我与故宫五十年》中,生动地记录了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第一天的情景:“不到八时,神武门外,已站满了人,九时开门,一拥而入,真是万人空巷,拥挤不堪”。“展览室中的拥挤,更是不堪,想进去的进不去,想出来的也出不来。……有一位参观人衣着颜色别致,引我注意,我看他一进门,便被后面的人与前面的人夹在当中,作了‘夹馅饼干’的‘馅子’,夹了许久,徐徐移动,然后被夹了出去,在室内虽看他时时伸伸脖子,但他什么也没有看到,挨夹一个多小时,又转向其他展览室去了。这种情形的参观人,恐怕不在少数”。这种情形,恐怕令今天“黄金周”时的人头攒动,也要“俯首称臣”。比较可惜的是,这座文化宝库散发出的魅力直到近些年才开始融入民间。北京故宫的文创产品也许是受到了台北故宫的启发,因为在我们游览北京故宫除了明信片一类还不知可以带走什么作为纪念的时候,台北故宫的文创产品已经琳琅满目。前两年我到那里去参观,简直惊呆了。
让文物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对接,显然是一种极好的创意。故宫的文创产品没有迎合最好,千万不要迎合,为了迎合而萌,应该把握住这样一条底线:与戏说的影视剧永远隔着鸿沟一道。也就是说,不屑于从那里获得什么,我行我素可也。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