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支持电池隔膜产业化,进口替代空间大
财政部网站31日公布2013年拟支持的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名单,其中包括三家企业的电池隔膜项目。电池隔膜毛利率较高,目前我国使用的隔膜进口居多,部分A股上市公司看准这一时机纷纷进场布局。
电池隔膜产业化推进
财政部网站31日将2013年拟支持的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名单进行公示,涉及电池方面的项目均为隔膜项目,分别为河北金力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动力电池用高安全耐热隔膜项目、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研发产业化及在动力电池上的示范应用项目、青岛海霸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年产4000万平方米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湿法PE膜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金力新能源总规划有年产高端锂离子电池用超高分子量PE湿法单层及涂层隔膜2.7亿平方米。该公司一期项目已完成建设并于2012年9月投入批量化生产,其中锂离子电池用高端湿法隔膜年产能2000万平方米。使用该公司产品制备的全电池各项技术指标,经国家权威机构中国汽车研究技术中心检测认证,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据了解,电池隔膜是电池中非常关键的部分,隔离电池正极和负极,对电池安全性有重要作用。隔膜成本约占锂电池总成本的二至三成,毛利率可达60%以上,在四大锂电池材料中毛利率最高。目前国内隔膜主要从日本进口,国产隔膜生产成本约为日本的一半,未来随着国内企业隔膜项目投产,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隔膜产业较高的毛利率也吸引众多上市公司进场布局。
大东南2011年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3.66亿元,投资年产6000万平方米的锂电池离子隔离膜项目。公司近日表示,锂电池隔膜生产线目前处于调试阶段。
沧州明珠锂电隔膜项目2011年10月试验性批量生产,今年5月产能为2000万平米的新线投产。加上原有锂电隔膜老线产能600万平米,预计今年沧州明珠锂电隔膜产量可达1300-1400万平米。
九九久计划在江苏省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投资年产1320万平方米锂电池隔膜项目。其中,第一条生产线设计产能为660万平方米,目前已试车,但尚处于送样试验期,预计2014年起会逐步给公司贡献业绩。
涉及隔膜产业的上市公司还有佛塑科技、云天化、深圳惠程、南洋科技、多氟多等。
需要指出的是,众多企业扎堆进军隔膜产业也带来诸多问题:一方面,总规划产能已经超过实际出货量;另一方面,实际出货量能被市场接受的比例也不高。
业内人士指出,动力类正极材料及隔膜技术壁垒较高,国内水平总体较落后,短期内难以达到动力级电池的技术要求,难以打入主要供应链。根据国泰君安研报提供的数据,我国隔膜企业市场占有率仅为6%,国内产品用于动力电池较难。目前国内隔膜品质定位仍集中在中低端,满足市场需求的高品质隔膜不多。企业应该重视的是可靠的技术来源和持续的研发能力,如果仅依靠中低端重复建设和价格竞争,将影响隔膜产业的健康发展。
锂电行业三季度依然低迷
由于投资过热,再加上需求尚未跟上,备受看好的锂电行业多数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的窘境。
从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的数据来看,多家锂电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出现下滑。前三季度,南洋科技净利润同比下降45.9%,成飞集成下降41.17%,当升科技下降13.66%,新宙邦下降7.6%,江苏国泰同比微增1.09%。德赛电池因消除原控股子公司惠州聚能的亏损影响,同时销售规模同比增加,业绩增幅较大,同比增42.03%。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表示,目前锂离子电池行业仍以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传统市场为主,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规模还很小,发展速度远不如预期,大量进入该领域的企业生存艰难。
不过,部分企业三季度单季业绩已经开始好转。以南洋科技为例,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4.07%,降幅低于前三季度净利润降幅。南洋科技预计今年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5%-35%,降幅较前三季缩窄。公司称,2013年业绩下滑是由电容膜产品价格下跌引起。但是第三季度单季环比、同比均已出现回升,预计第四季度环比及同比也将出现回升。
对于未来锂电材料价格走势,高工锂电总裁张小飞认为,正极材料企业毛利率目前已经很低,预计下降空间不大。负极、电解液、隔膜价格仍有下行趋势,企业毛利率水平将受到影响。
亿纬锂能锂电研究中心获批
亿纬锂能公告,公司“锂电池关键技术与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创新平台于10月17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列入国家发改委“2013年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目录。
“锂电池关键技术与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创新平台的主要方案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的特别条件下应用的宽温高能长寿命锂电池关键材料和关键工艺技术等问题,针对锂电池自动化生产技术的迫切需求,建设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锂/亚硫酰氯电池实验室、锂/二氧化锰电池实验室、锂电池材料实验、高倍率小型动力锂电池实验室、大规模锂电池成组试验室、锂电池分析测试中心和锂电池自动设备开发部等研发平台,开展锂电池15年寿命可靠性、规模化制造过程中的一致性、生产自动化设备与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突破锂电池自动化生产和功能材料制造等关键技术,满足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需求。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