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行业的科技发展之路 南京展引发的思考

2013-11-01 来源:电动车商情网

  科技,不论是对于行业,还是对于企业,始终都是一个很“时髦”的话题。不能仅仅抓住这个时髦的东西,发展就要成为问题。一直都有人在说,电动车行业是一个科技含量少,进入门槛低的产业。事实上,现在的电动车市场上所反映出来的严重同质化现象似乎也在映射着“科技含量低”这一个观点。而从自行车的发展现状,我们似乎应该明白,市场上严重化的同质化现象正是源于对于这个行业对于科技的认知的不足。
  在说电动车行业的科技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看看自行车行业的科技发展之路。
  第一辆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自行车雏形是1791年由法国人西夫拉克制造出来的。这辆最早的自行车是木制的,它的结构比较简单,既没有驱动装置,也没有转向装置,骑车人靠双脚用力蹬地前行,改变方向时也只能下车搬动车子,在后来的发展中,链条、链轮、前叉和车闸,用钢管制成的菱形车架等部件的应用使得自行车逐渐的完善。在没有电机、控制器、电池等这些更具有科技含量零部件的自行车行业,通过对车体设计、材料运用的改进逐渐发展出山地自行车、手脚双动力的健身自行车、公路单车、场地单车等车型。以整车制造的复杂程度来看,自行车并不及电动车;以科技含量看,电动车更有优势。以价格来看,一辆比较高端的自行车,也不输于电动车。很难想象,在过去的几年里,为什么整个行业都充斥着同质化现象。小企业趋于模仿,知名企业的车型也无太大的改观。
  电动车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以来,就是市场需求和科技推动的体现。这是一种在自行车的基础之上,通过研发而不是简单的改装形成的一种节能、环保、绿色、便捷的代步工具。只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从事生产与销售的企业不断增多,市场竞争压力与日俱增之下,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歧路。把降低价格作为攻击对手的主要手段,而不是提高科技研发能力拉大与对手的差距。近四五年的电动车市场上,同一款车的价格一直处于不断降低的状态,有些车也掉下1000元的大关。如此竞争必然导致科技投入的降低,对于市场上偶尔出现的新车,各企业便会争相模仿。同质化现象必不可免。
  2013年,第三十一届中国江苏自行车电动车及零部件交易会上,我们看到了这种改变。行业的逐渐发展成熟,市场潜力不断缩小的现状下,很多企业,尤其是各大知名企业已经认识到增强自身企业优势的关键所在,科技才是最终推动企业前进的动力。
  第三十一届南京会上,浙江绿源电动车的参展产品给我们一大惊喜。面对市场发展的歧路状态和即将出台的新国标的挑战,绿源早在几年前便已加大企业研发力度,应对全社会对于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安全性、节能环保、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方面的要求。绿源近年研发的第五代充电器模式,加入抗热失控功能,避免电动自行车热失控带来的安全隐患。绿源还推出了一项新的创新技术:自动转向灯,以应对90%的骑行人转弯时不打转向灯的习惯。对于不受控的转向,比如醉驾,转向灯系统可以做出减速、停速的反应。绿源在锂电自行车,低速电动四轮车及各类电动特种车辆的研发也日益深入,正在推动中的电动车与互联网,手机进行连接的智能工程,以应对产业升级的挑战。在产业面临变局之际,技术创新也必将成为左右行业走向的关键力量,成为企业不断前进的核动力。
  天津踏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使用与飞机,汽车设计的三围辅助设计系统,显示自己创新的新起点,踏浪品牌在近年的电动车市场上半年巨大的增长量无不与此有关。来自山东的比德文投资控股集团则斥巨资打造四大工艺生产车间,立足打造行业内经典品牌,两轮车之后又以行业内领先的DX数字化平台生产出满足欧盟EEC标准的电动汽车,实现企业的跨越发展。在电动车的所有配件中,电池无疑是关键之关键。电池产销量连续十余年居国内首位的天能集团,以加快发展锂子电池、风能、太阳能储能和电动汽车电池产业,开启自己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
  新日电动车在今年的南京会上的表现同样的让人眼前一亮,展厅分为科技智能、个性运动、都市丽人等九大专区,参展产品有,最智能、时尚的新款电动车产品——新日天弧、小龙女、酷精灵等智能车型;AGV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无人驾驶电动车等高端产品;微信、微博、二维码和视频专区体验,可以让人跟“智能”有场美丽的约会;“丢了赔”的现场演示让你感受现场版的“天下无贼”;中外靓丽模特、演艺表演等让新日展台变成时尚秀的风暴中心。新日电动车以“科技时尚”为核心与其他企业形成鲜明的品牌区隔,为自己的发展增加了助燃剂。
  消费者对于产品创新的渴望和期待不断推动着电动车企业追求科技发展创新之路。南京会期间,各大企业都在着力宣传自己的最新产品和研发成果。一叶足以知秋,未来的电动车行业必将是依靠科技创新的行业。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广告位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