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满满都是爱

分享到: 更多
2014-11-04 来源:渤海早报

        第四届中国国际民间艺博会暨第四届中华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本月15日刚刚在梅江会展中心落幕。在这场备受瞩目的盛会上,国内外民间艺术大师带着各自的精品力作齐聚津门。琳琅满目的展品,匪夷所思的绝活,让前去参观的市民眼花缭乱,为民间艺术之美而着迷。展览期间,渤海早报记者通过观察和采访,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细节,通过这些细节,或许能让您感受到人们在民间艺术中寄托的对生活的热爱。

  精工细作 蕴含巧妙心思

  “太精美了!”民博会上,几乎每一位前来参观的市民,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一位民间艺术家能用自己的巧手,创造出怎样不可思议的作品?每件作品背后又凝结了怎样的巧思和心力?民博会的龙头大展“第四届中国民间艺术精品展”给了人们答案。

  一进“精品展”的展厅,人们大多会被一组反映民国茶馆相声的彩塑吸引了目光。台上一胖一瘦两个演员正在说相声,台下一排排长条凳坐满观众,有人被逗得前仰后合,有人窃窃私语,有人抽着烟斗,有人提着鸟笼,园子里有兜售糖梨的小姑娘,园子外有叫卖香烟、糖葫芦的小商贩,还有一座烹煮大碗茶的炉灶……观众围着这组作品看个不停,拍个不停,年长的观者看得尤其仔细,“没错,那时候的茶馆就是这样的!”

  这组彩塑的作者张宝义是天津“福禄斋”张家锦彩泥塑的非遗传承人。他告诉渤海早报记者,这组专为民博会精心准备的新作,共有49个人物,从每个人物的穿着打扮,到茶馆里的布局摆设,都经过津门众多民俗专家和相声行内专家的考证,大有讲究。“跟现在不同,民国时期的茶馆里不摆八仙桌,摆的都是长条凳。穷人跟富人肯定不会坐在同一张长条凳上,人们穿的衣服也不像现在这么鲜艳。叫卖香烟、糖葫芦的小贩只能在门口,不让进园子里……”张宝义对每个细节都如数家珍,连小贩卖的香烟盒图案都有所依据。正是一处处考究的细节,逼真地还原了民国茶馆相声演出的景象。

  河北衡水内画艺术家张增楼的系列鼻烟壶内画《衡水湖百鸟图》,也引起了渤海早报记者的强烈兴趣。一百只鼻烟壶,每只画一种鸟,融合传统工笔与西画技法的鸟儿,生动立体,方寸之间,鸟儿的羽毛纤毫毕现,令人惊叹。张增楼介绍,衡水湖是河北省最大的生态湿地,200多种鸟类栖息在那里,他只画了其中100种,就耗费了两年时间。两年间,他蹲守在湖边观察鸟儿,笔下的每一只鸟都是他亲眼所见,他用写意笔法给每一种鸟配的背景,都是这种鸟生存的真实环境。“看到这只彩鹮了没?”张增楼指着其中一只鼻烟壶对渤海早报记者说,“有好几个鸟类爱好者都是冲着它来的,因为这种鸟原本已经绝迹,他们没想到会出现在我的鼻烟壶上。而我在衡水湖边亲眼看到了它。”

  日常生活中的 美格外动人

  民博会期间,最受观众欢迎的是外国民间艺术家的展位,特别是荷兰的传统锡器、匈牙利的牛角骨雕刻和草编、捷克的木雕等几个展位,几乎每时每刻都人头攒动。为什么人们这么喜爱外国的民间手工艺术品?在渤海早报记者看来,不仅因为外国的东西格外引人好奇,更因为这些物品能在日常使用,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荷兰传统锡器艺人罗纳德带来的锡器都是一些小物件,如平均1厘米大小的项链坠、耳钉,不到5厘米高的小摆设,喝咖啡时搅拌用的小勺子……每件锡器都小巧玲珑,精致可爱,便宜的只有20元,贵的也不过200元,物美价廉,特别受到女士们的欢迎。罗纳德还向渤海早报记者现场演示制作过程,他把融成液体的锡灌进模子里,冷却后打开,取出半成品,去掉多余的边角,再细细打磨,一只花纹精美的小勺子就闪亮诞生了。罗纳德指着另一组制作杯子的模具,自豪地介绍,那是从他爷爷的爷爷手中传下来的,有200多年历史了。

  另一种物美价廉的外国手工艺品是匈牙利草编。只见麦田里随处可见的麦穗、麦秆和叶片,在胖胖的匈牙利大婶儿手中上下翻飞,就变成了一件漂亮的心形装饰品。她对渤海早报记者说,匈牙利农民每年丰收之后,都会把麦穗编成这种心形的挂件挂在家里,他们相信这样能带来好运气。除了带来好运的挂件,还有草编的胸针、头饰、花篮、天使人偶,仿佛散发着泥土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丰收农人淳朴的喜悦之情。

  其实,中国的民间工艺品,除了“高、精、尖”的收藏级精品外,也有从平凡生活中走出的别致之作。渤海早报记者就发现了一件《小鸟》,鸟巢里三只毛茸茸的小鸟几乎能以假乱真。小鸟的身体用蛋壳做成,头部是泡桐的果实,眼睛是蜀葵的种子,浑身上下的羽毛其实是芦花。这件作品的作者、来自河北的吴风兰女士对渤海早报记者说,所有这些原材料,都是她在自家房前屋后发现的。来源于自然的材料,能化作精美的工艺品,离不开民间艺术家从生活中发现美的慧眼。

  艺术交流 展露人的温情

  在这样一场民间艺术的盛会上,国内外民间艺术不仅互相交流,更与普通民众互动起来,而艺术的交流,带来了更多灵感,也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

  此次来津的外国民间艺术家,有好几位都是手工蕾丝编织艺人。来自比利时的那蒂娜·鲍威尔斯女士和来自俄罗斯的塔提阿娜·普莱斯诺娃女士同时在现场编织蕾丝,采用类似的木梭编织工艺,却风格迥异。比利时夫人用的小木梭只有小拇指大小,每只木梭绕一根丝线,一条四指宽的蕾丝带,要用到120多只木梭。而俄罗斯夫人的大木梭却比成年男子的手掌还长,织出的蕾丝花边虽然没有比利时蕾丝那么精细,却别有一番粗犷古朴的美感。俄罗斯夫人专程到比利时展位参观,兴致勃勃地试着织了起来,没想到上百个小木梭让她手忙脚乱,比利时夫人手把手地指导,才让她摸到了头绪,而她临走时还收到了一件惊喜的小礼物—一枚小木梭。

 张家锦彩泥塑传人张宝义在接受渤海早报记者采访时,提到了老天津卫拴娃娃的习俗。一位年过古稀的黄老先生恰好路过,讲起了他的“娃娃大哥”。老天津人为了求子,都会去娘娘宫“拴娃娃”,把带回来的泥娃娃当做家里的“老大”,随后生下的长子反而排行老二。黄老先生说,他就有一个“娃娃大哥”,过年时,全家孩子除了跪拜父母长辈,还要给“娃娃大哥”磕头。每过一年,家人都会把“娃娃大哥”带回娘娘宫“洗娃娃”,换一只大一点的娃娃,娃娃的相貌都按照这家人的长相捏成,每年人增一岁,娃娃也跟着变大、变老。因为这个习俗,娘娘宫周围聚集了大批娃娃铺子,制作泥娃娃,逐渐形成了天津独具特色的泥塑艺术。“可惜我那娃娃大哥没能留下来。”黄先生感叹,“我到现在还记得它的样子呢。”

  像这样的场景,在民博会期间数不胜数。人们为精美的民间工艺品而惊叹,也因为彼此间的交流而展露出灿烂的笑容。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