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数字化 让制造更加智能

分享到: 更多
2017-04-28 来源:温州眼镜网

第七十届汉诺威工业博览会4月24—28日举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多家参展商齐聚一堂,预计参观人数将达20万人次。在“产业集成——创造价值”的大主题下,本届展会共分七大板块:工业自动化、数字化工厂、动力传动与控制、工业零配件与分承包技术、空压与真空技术、能源、研究与技术。板块之间既有差别又有联动。“工业4.0”、人工智能、云计算应用、人机交互等是跨板块的热门关键词。

  产业集成——

  工业制造和能源行业的主流趋势

  汉诺威展览公司董事会成员科克勒表示,产业集成已成为工业制造和能源行业的主流趋势。制造企业和能源公司需要全面了解数字化带来的直接和长期效益。数字化创造的附加价值不仅源于先进的机器和新型设备,还可通过企业更新、重塑商业模式以及改善员工工作条件等来实现。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工业专家克劳迪娅·格吕内告诉本报记者,“社交机器”也是本届博览会的一大亮点。利用物联网、超级计算机、云计算等技术,机器设备获得自我学习和优化的能力,通过彼此“沟通”找到并修正错误,实现“预防性维修”,减少生产误差。

  在“工业4.0”技术方面,展商们一共带来500余项应用。西门子展示了一条数字化牛奶生产线,可以让参观者即刻拥有一瓶个人偏爱口味的、奶罐印有自己照片的定制牛奶。利用数字化解决方案,生产中的每一步都可根据客户的要求灵活变换,立即响应。

  “以往回收垃圾的时候,垃圾箱不是太满就是太空,环卫公司很难提高工作效率、控制人力成本。然而,如果给每个垃圾箱安装感应器,将垃圾箱的装载程度实时传送到环卫公司的控制中心,就可以制定出更合理的回收垃圾时间表和收取路线。”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Cumulocity战略项目主管飞利浦·胡克告诉本报记者,随着物联网、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连看似无需技术含量的回收垃圾,也可以实现“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

  德国雄克公司展示的人机互动系统让机器人拥有了“眼睛”和“触觉”,能够根据工人的位置和动作来做出相应操作,这套系统荣获了被称为“工业界奥斯卡”的国际工业技术创新奖;日本欧姆龙公司的乒乓球训练机器人拥有人工智能,只要打上3个球,它就能判断出对手的水平,然后据此决定回球的难易程度。

  创新合作——

  中外企业实现合作共赢的有效渠道

  中国展商数量在海外展商中位列第一,其中不少展商通过自主创新或合作研发在数字化领域崭露头角。

  华为与瑞士迅达集团共同开发的智能电梯项目,让电梯成为信息的载体。乘客在等候电梯时,可以通过手势投影在电梯门上实现交互,了解天气、航班、火车等各类生活信息。电梯厢内也嵌有触摸式信息屏。迅达德国分公司软件开发经理周保裔告诉本报记者,这类电梯未来会出现在医院中,病患上楼时就可通过信息屏查询医生的挂号情况。

  华为与德国电信联合推出的智能零售项目,则将饮料冰柜的显示屏广告通过无线技术联通,更新广告时不再需要亲历各个零售店,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这个合作项目是在华为慕尼黑开放实验室框架下开展的。华为企业业务市场部与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袁千告诉本报记者,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解决方案,和当地客户进行技术合作、集成与验证工作,是开放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华为计划3年内投资2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建立20所开放实验室。各个开放实验室将有不同的侧重点,巴黎方面将侧重物联网技术开发,伦敦方面侧重金融科技,约翰内斯堡方面侧重城市安全管理解决方案等。

  库卡集团用4个机器人协同展示了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这一端,几位观众集体合影。那一端,一台机器人从云端下载打印出照片,接着另一台机器人将照片激光切割成马赛克样式,第三台机器人将其粘贴到底板上,最后一台机器人将其放进储物抽屉。整个过程没有人工干预,仅需不到15分钟。

  今年1月,中国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对库卡的收购,控股94.55%。在收购过程中曾在德国引起众多议论。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25日首次在汉诺威接受媒体采访,评价这次并购是双赢的选择,是“连接德国‘工业4.0’核心龙头企业与中国领先制造业之间的桥梁”。他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美的与库卡的合作对中德创新合作有两大意义。首先,德国对中国投资存量巨大,而中国对德投资刚刚起步,双方投资合作潜力很大。其次,中国已经是自动化领域的全球最大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中国的资源优势和德国的技术与经验优势相结合,将创造强大动能。美的集团副总裁兼库卡集团监事会主席顾炎民对本报记者说,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工业自动化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库卡今后将加强同中国市场的协同。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和中德工业城市联盟设立了投资中国及中德工业城市联盟联合展区。24个中德工业城市代表围绕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合作深入探讨,促进德国技术理念与中国市场和资本的有效对接。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