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创新投融资模式的3个方向
刘德良
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价值不断显现,投融资体系建设的紧迫性、重要性成为焦点。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工具、结构、规模、效益、产业促动力等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资本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如何发挥充分的效用,文化产业如何利用资本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需要不断地创新投融资模式。
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目前由政府项目补贴、银行信贷、企业债、企业股权投融资、公开发行股票、信托、保险、担保等组成。根据新元文智的估算,2012年度文化产业来自银行信贷的额度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企业股权融资约为400亿元,各级政府的补贴和奖励资金约为300亿元,17家文化企业上市募资超过100亿元,发行企业债融资规模在20亿至30亿元,而民间投资难以测算,但可以估计超过1000亿元。可以看出,民间投资、银行信贷和企业股权融资构成了文化产业投资的3大主体。
从目前来看,文化产业创新投融资模式主要有3个方向:
第一,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的投贷组合融资模式。
当前大多数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从创意到生产销售环节,融资难是最大的问题。由于文化产业轻资产和不确定性,以及信用机制和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大多数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难以获得银行和投资机构的青睐,而民间投资又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资源偏好。
解决这个难题,可以采取政府、银行、专业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市场研究机构、保险公司共同合作的方式,从市场调研到风险评估、从政府项目和版权备案到运营保险、从创作机制到市场营销,在各方面进行一系列结构化的设计,从而由各方各自发挥作用,分散风险并各取收益。
大量的优秀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雏形需要资金的组合支持,才能绽放光彩。应该看到,正是在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银行的支持下,“中国好声音”才能红遍全国。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黎瑞刚考察了众多全球电视节目模式,经过深入研究比较后,决定采购《The Voice》中国版权。在《中国好声音》推向市场的过程中,黎瑞刚带领的基金团队整合与调动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积累的文化产业资源和经验,解决了实践中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第二,收入质押创新模式能针对性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中核心的轻资产和银行信用级别问题。
文化企业资产规模小、信用级别低是其融资面临的核心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以未来预期收入和未来版权价值为核心,构建融资体系,而不是进行简单的资产评估或者参考银行账户流水记录。要做到这一点,银行、信托公司、担保公司、风险公司、市场研究机构等各方需要建立一套以项目收益为主体的贷款或信托产品投融资模式。
比如,上海东方惠金文化产业担保公司针对文化企业注册资本小、无有效实物资产和稳定销售收入等实际情况,专门设计了“门票收益质押”的贷款方案,以公司信用为担保,企业未来门票收入由银行直接收取后转保证金作为还款来源,上海市3家文化企业因此获得了银行的贷款支持,很快走出了经营困境,实现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同时,网络化、社会化高度协同的投融资服务平台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网络让企业与外部融资涉及对象包括银行、投资机构、信托公司、保险公司、担保公司、资产评估公司、投融资中介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实现网络流水线式的对接,可以极大地提高文化企业的融资成功率,降低融资成本。(作者为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融资就像“谈恋爱”
本报记者 金 晶
提起开心麻花,喜欢都市喜剧的人们一定耳熟能详。这家2003年成立的文化公司,如今已成为都市爆笑喜剧行业的“领跑者”,也是国内舞台剧领域颇具市场号召力的民营机构之一。
“企业与资本对接,就像两个人谈恋爱一样,需要情投意合,在合作过程中相处愉快。”提到文企融资,开心麻花创始人张晨有着自己的诠释。
他说,“对于文化企业而言,首先是做好原创内容,也就是让自己足够优秀”。基于这一理念,开心麻花团队在10年间推出了19部原创作品,并进行了总计约2000场的大剧场演出。多年的市场闯荡,不但让开心麻花摸索出“以制片人为中心的项目制”等经营模式,也在全国多个城市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粉丝群”。
良好的品牌效能吸引观众,也会吸引众多投资者。随着近年来资本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关注热情不断升温,资本市场也从起先的投资方单向选择,逐步过渡到更多文企与投资方双向选择的状态。在这样的融资环境中,开心麻花又会选择什么样的投资者共同合作呢?张晨给出的“标准”实际又实在。
“最重要的是理念,双方对文化产业及舞台剧行业发展的判断有高度共识,这是‘牵手’的基础。当然,从企业角度出发,我们还会注重投资方所掌握资源的互补性。”他认为,大领域背景下的跨界资源,会在“双选”时为投资方增色不少。比如一家投资公司在文化产业不同领域,如演出、出版、影视等方面有多项投资,那么,我们也会优先考虑。因为合作后,我们推出的原创剧更容易拥有更多的推广渠道和呈现平台。在许多文企投融资案例中,不同领域企业间的合作,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和业态创新。
“最后也是最务实的,就是对我们这个品牌的估值。”张晨说,“每一家投资方的算法不同,也体现出各自对于产业发展规律的不同理解”。
张晨说,他们做的原创喜剧,在行业里被称为“锄地的活儿”,“不断创意创作,还要保证相对较高的质量,其实是件辛苦的事情”。
最近,开心麻花这帮“锄地人”正在与投资公司商谈、沟通。张晨表示,如果能够获得投资,他特想先用较好的待遇拢到更多优秀的表演团队、演员。这一点,也倒与开心麻花坚持的“内容为王”发展理念颇为契合。
先给投资项目 做个体检
本报记者 张 毅 杨开新
提起陕西文化产业(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知道的人并不多。可对于近期在陕西卫视、广东卫视等电视台黄金时段热播的《宝贝战争》,不少观众却耳熟能详。“收视成绩不错,目前正在一些电视台重播。”公司副总经理祁磊高兴地说。
近年来,影视投资热持续升温,社会资本大量涌入,催生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然而,风险总是与收益如影随形。
电视剧的产品特性决定其价值难以简单衡量,市场反响也难以准确预估。同时,由于电视剧产量过剩,不少电视剧拍完后因找不到播出平台而束之高阁。来自国家广电总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共计506部、17703集,其中能卖给卫视频道的并不多,能登陆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平台黄金时段的更是凤毛麟角。再加上投资者对项目缺乏科学、全方位的客观评判,导致电视剧丰产不丰收。一项调查显示,目前电视剧中只有约两成赚钱、一成持平、七成左右不同程度亏损,投资的高风险由此可见一斑。
“一部电视剧成本很高,投资动辄数千万元,一旦亏损将会让公司大伤元气。”公司发行总监张铧说,“截至目前,公司共投资了包括《三十里铺》、《盘龙卧虎高山顶》在内的20多部电视剧,没有一部出现过亏损。”
为有效规避风险,陕西文化产业(影视)投资公司借鉴国内外影视项目管理模式,于2011年成立了影视剧项目评估中心,着眼于将各评估要素量化,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专业的策划、评估、营销、管理人才,设计出6大板块的影视剧项目投融资评估模型。
首先是题材政审评估模型。中心密切跟踪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对题材从法规政策角度进行评估。
其次是剧本评估模型。作为一剧之本,剧本如果缺乏亮点就没有卖点。中心从故事、情节和人物等方面进行专业评估,为选择、打造高品质的剧本服务。
播出市场评估模型十分重要。中心通过市场分析数据系统找准受众群,使项目运作紧贴市场需求,同时与目标播出平台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据介绍,只要能在央视和省级电视台卫视频道播出,投资收益一般就能得到保证。
主创班底评估模型也很关键。根据项目定位和投资成本,中心对导演及摄制团队、演员、制片人、发行人的契合度进行测评,对影视剧作品提出优化建议。中心还广泛搜集整理剧目收视率、演员影响力等数据,建立了制作班底、导演和制作人行业从业人员数据库。
资产评估模型则用于评估合作单位业绩及信誉,提出投资决策方案和项目增值优化建议。
最后,通过宣传营销策略咨询模型,整合宣传媒体的资源,指导项目的宣传发行与衍生产品开发工作。
有了以上6个模型,就有了具体考核指标,一般两周时间就可以将原本十分抽象的考核标准进行量化分析。这就好比在投资前对整个电视剧项目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体检,有效规避了政策风险、制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等。
北京:打造全方位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呈现出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态势。2012年6月,北京市成立了文资办,着力打造一个全方位的文化投资融资服务体系。
一是将发起成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00亿元,初步考虑是政府拿出10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母基金),成立母基金管理公司,再与行业的领军企业共同建立网游、动漫等专项基金,政府母基金分别投到专项基金当中去,专项基金再募集一部分社会资本。
二是出资成立了两家文化创意产业小额贷款公司,面向全市服务。此举突破了北京市原有对文化创意产业小额贷款的界限和政策。在此之前,北京市一个区县只能成立一个文创产业小额贷款公司,且主要面向本区县中小企业。
三是成立了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为文创企业融资进行担保,成为小额贷款和其他融资方式的有益补充。
四是市文资办已与国家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签署了统贷平台战略合作协议。统贷平台是面向中小文化企业,尤其是处于发展期的文化企业,针对其融资难问题设立的资金支持工具平台,首期统筹5000万元,两家银行给予平台20亿元的授信额度。
五是注资50亿元成立了北京文化投资发展集团,代表市政府进行投资。
此外,北京市还为优质企业提供并购贷款。文资办将支持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