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眼镜毛利高达240%
记者多方走访,并通过内部人士拿到日本豪雅、法国依视路、德国蔡司等国际品牌眼镜的进货凭证,发现眼镜利润高得惊人。这些品牌眼镜,厂家指定零售价从近千元到数万元不等,而进货价一般为零售价的2折到4折。
在一张依视路的原始进货单上,记者看到,法国依视路眼镜现片的进货价为零售价的2.5折。如果眼镜店按8.5折销售,毛利率高达240%。
但不少零售商表示,总被称为暴利的眼镜行业,毛利率虽非常可观,但净利率并不高。“眼镜店能保持15%净利润率就已十分难得,多数商家只能以微利状态生存。”汉口一家眼镜店老板夏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临街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店面租金一年近百万元,设备购置需十几万元,还有折旧和日常维护,以及专业验光师等员工工资开销,利润的80%都要花在这些成本上。
夏先生坦言,因为眼镜行业竞争激励,折扣是用来吸引顾客的法宝。在商场内的柜台,由于要交进场费,折扣较少;而大多数门店为了增加竞争力,折扣大些,但为了保证盈利,一般不会低于8折。打折过后的品牌眼镜的售价一般为进价的2.5倍,标价3000元的产品,打完折2600元,进价通常为1000出头,利润为1500元左右。“2.5折肯定有猫腻,算上经营成本打5折都会亏本,像中际这样打价格战,我们都要亏死。”
为节约成本,童连水想从品牌眼镜进价上寻找突破。7月31日上午,记者陪同童连水与一家品牌眼镜代理商交涉,但该代理商表示,“如果我给你的价格低了一分钱,我对其他的客户就不公道。”
门面租金成本高,童连水也有亲身体会。2000年,他在民主路租的店铺,年租金7万元,到2008年涨到20万元一年,两年后房东将店铺收回重新装修再出租,年租金飙涨到百万元。如此高的租金,让他的平价眼镜店赢利产生困难。
童连水选择将店铺开在写字楼里面,并自购物业。记者了解到,童连水在武汉先后开了11家店,在国内其他地区开了20家店,其中多数店铺为自购房,购房资金完全来自店铺利润。
同一款系的某国际品牌眼镜片,对武汉的统一零售价要比北京高出4000元。记者调查发现,由卖方主导的国际品牌眼镜市场上,品牌厂商和总代理商牢牢掌控着终端零售价格,市场商家相互掩护,维持眼镜价格虚高运行。
价格贵过北京
厂商抬高武汉行业利润
“都知道武汉人均收入并不高,但在武汉品牌眼镜市场,某些品牌的定价要高过北上广等城市。”在武汉、北京、西安、南京多地开有分店的童连水举例说,日本豪雅的镜片,北京的市场价格就要比武汉低不少。
在童连水提供的豪雅品牌两份价目表上,记者看到,锐美非球面镜片超薄型在武汉价格为3280元、薄型为1960元,而北京同款产品价格为2800元和1800元,分别贵出480元和160元。价格差距最大的为一款阿贝数31,折射率17.4的极致超薄镜片,武汉售价为32800元,比北京售价28800元整整贵4000元。
湖北地区日本豪雅代理商表示,地区产品销售价格都是由公司总部决定,经销商无权参与定价,武汉地区的豪雅镜片价格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价格差异可能是缘于总公司在不同区域的经销策略考虑。
而童连水则认为,这是厂家有意帮武汉经销商抬高利润的举动。作为眼镜厂家,总是希望经销商能长期代理自己的品牌,只有利润空间大的产品,才更受眼镜经销商青睐。童连水透露,同系产品异地变价,只是厂家的手段之一,还有厂家只是简单地变个货号,就能帮某个经销商推出新的赢利品种,让统一零售价涨起来。
合同限定折扣
洋品牌严控市场价格
“洋品牌是你求着他卖,主动权在厂家和代理商手中,价格都被控制死了。”多名眼镜店零售商表示,跟洋品牌合作时,合同中都会明确要求按照其提供的价格体系销售,零售店一旦不执行,对方就会断货。
但记者采访时,绝大多数品牌代理商都回避谈具体价格问题,否认存在控制价格一说。
童连水提供的一份《购销基本合同》中有这样的规定:若乙方在未征得甲方签字盖公章的书面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向第三方低价销售本产品而冲击甲方的正常销售网络,甲方有权立即停止向乙方继续发送本产品,并有权追究乙方的相关法律责任。合同还规定:“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擅自制作任何形式的户外、户内宣传广告。”
而在另一份某洋品牌镜片的购销合同中,记者看到这样的规定:公司发给经销商已加盖公司公章或合同专用章的价目表中,明确了公司将产品给经销商的价格及统一零售价,严禁低价抛售公司产品。若经销商违反这些规定,公司有权全部或部分取消给予经销商的支持或政策、停止供货直至解除本协议。
而在中际眼镜与深圳某公司签订的知名品牌太阳眼镜的订货合同中,对产品折扣给出了更明确条款,合同附录中明确注明5个品牌眼镜的折扣为10%。
行业层层赚钱
三千元镜片生产成本仅百元
在武汉开了十多年眼镜店的徐杰(化名)表示,执行价格体系,是销售这些产品的最基本条件,而大部分零售商对此表示接受,是因为厂商、经销商、零售商都是整个利益链条中的一环。
徐杰称,国际品牌镜片单价高,利润相当可观,卖一款国际品牌的眼镜利润通常比卖三款普通眼镜还要多。一款售价3000元的国际品牌镜片,商家最低打8折即2400元销售,而进货价通常为3.5折1000元左右。对于厂家成本,徐杰表示,不算品牌推广费用,生产成本可能仅百元左右。
而对此行为,某品牌眼镜代理商邱先生认为,制定统一零售价并非是国际品牌才有。“品牌商制定统一的价格体系,是市场健康发展的条件,也是为了保证产品品质和服务的一种做法。如果不定统一价,零售商为了利益最大化,会虚高标价;而限定最低折扣,则是为了防止有人以最低价方式销售出现恶性竞争,拉低产品零售终端价格,挤压厂家和经销商之间的利润空间。”
存有垄断嫌疑
物价部门已经展开调查
省眼镜行业协会统计表明,去年湖北眼镜行业总营业额有20亿元,其中武汉市超过7亿元,在这里面千元以上的高档品牌眼镜份额占到30%以上。
记者了解到,目前武汉有700家眼镜店,销售高端品牌眼镜的仅100家左右。精益眼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武汉眼镜市场品牌有上万个,以中档品牌为主,高端的国际品牌不足百个。在武汉市场,500元左右的眼镜卖得最好。高端品牌价格从千元到上万元,由于单价高,消费人群仅一成,销量也仅为10%,但利润能占到30%。
记者查询相关法律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第14条规定: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下列垄断协议,包括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以及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省物价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就字面理解,限定统一零售价有价格垄断嫌疑。7月31日,湖北省物价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分局受理了记者提供的相关材料,并表示将就中高端品牌眼镜市场的限价展开调查。
昨日下午,省眼镜协会会长易桃洋告知记者,省物价局已就相关问题找协会方面了解情况。
相关新闻
- 2010年前10月眼镜行业主营业务情况2013/12/9 16:05:17
- 轻工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启动2013/12/9 10:11:54
-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品牌实验室发起成立2013/12/9 10:00:44
- 2013年1-9月眼镜行业运行情况2013/11/27 9:36:01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