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锈钢五金工具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从2012年开始,金融危机对我国不锈钢五金工具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小,我国不锈钢五金工具产业逐渐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
五金工具
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不锈钢五金工具在内外销市场逐渐回暖的情况下,我国的不锈钢五金工具企业在维护欧美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将眼光逐渐投向国外更大的市场,并在国内市场加大渠道和品牌建设力度。
国际市场对我国不锈钢五金工具产品的要求正逐步发展变化,对中国产品的质量、包装、供货期限都会有更高的要求,甚至逐步延伸到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研发,将产品与环境保护、能源资源、人文环境结合起来。而巨大的市场和中心地位引力,将进一步吸引不锈钢五金工具跨国公司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
在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市场不断扩大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我国不锈钢五金工具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2011年全球工业紧固件市场需求为655亿美元,至2018年,该数据将达到946.5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5.4%.
中国、巴西、印度等国家的经济发展促使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上升,进而带动汽车产业需求的增长,这将是未来促使紧固件市场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此外,2012-2018年全球建筑和维修产业的发展也将成为推动紧固件需求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如此,欧盟实施的高额反倾销税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紧固件市场的增长。铁路、太阳能设备等客制化紧固件的发展将为整个紧固件市场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2011年,外螺纹工业紧固件占比最大,占据了全部紧固件需求的38%,达250亿美元。鉴于不久将来,工业化的发展以及耐用品需求的增长,外螺纹紧固件将出现最快速的增长。
2011年,电子、电动、装配金属产品以及航太设备等其他OEM产业是工业紧固件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占了2011年紧固件总需求超过30%的份额。但是,未来随着全球建筑和维修产业的不断攀升,建筑业将成为紧固件需求最大的产业。该机构预测,2012-2018年,建筑应用产业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将达到9%.此外,汽车OEM产业的增长速度亦将突破平均值。
2012年,亚太地区工业紧固件需求最为强劲。至2018年亚太地区紧固件的需求将占全球紧固件市场需求总值的45%以上的份额。这种趋势在未来的6年都将持续,主要得益于亚太地区工业化快速的发展以及有利的经济环境,进而推动耐用品需求和其他制造业的良好发展。
微小电机是技术密集行业,兴起于瑞士,发展于日本,而后随技术扩散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目前,日本、韩国仍然掌握着微小电机行业的先进技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承接着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我国由于具有磁性材料资源丰富、产量大、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低等多重优势,目前已成为世界微小电机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作为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机电产品,仅2012年,世界微小电机产量就突破160亿台,中国制造的各类微小电机产量约110亿台,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70%,成为世界微电机行业绝对的产销霸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湾三大经济圈是我国微小电机主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
走访深圳国际电机磁材展,把脉中国微电机行业未来在中国,伴随微电机行业发展而举办的相关学术论坛和展览会议从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微电机行业未来的发展走势和产业格局,如每年在深圳举办的深圳国际小电机及磁性材料展览会,依托珠三角巨大的产业优势,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电机磁材行业的“晴雨表”,每年吸引上万名国内外采购商前来交流下单。
从2013年深圳电机磁材展可以看到,大转矩、小尺寸、高控制精度、低功耗、长寿命和低成本的微电机产品深受客户亲睐,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微小电机的研发方向。
随着通讯、微型电玩、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医疗保健器材行业的快速增长,超微电机得到广泛使用,但因其生产工艺复杂,精密度和功耗要求较高,市场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存在很大的创新和成长空间,此外,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也为微电机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一辆普通汽车一般需要15台左右的微电机,而豪华轿车则可能需要40-60台,如:自动定量电子喷油系统取代传统化油器、ABS刹车皆改由电机代替等等。
而航空技术、武器装备自动化以及未来3D打印技术的发展将直接引领微电机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深圳国际电机磁材展十年观众大数据,统计微电机应用产业分布据深圳国际小电机及磁性材料展览会历届观众来源分析,按照目前使用微电机的数量多少进行排位,信息处理及通信设备为最大用户,约占29.30%;音响设备占18.50%;汽车电器设备占13.80%;日常家用电器占8.75%;视像处理设备占7.43%;工业电气驱动和控制占2.61%.
另外,还有19.61%的应用覆盖面,如宇航飞行器、自动化武器装备、农业机械、轻工机械、医疗设备等等。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