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乐一厂打造“敦煌国乐网”

2013-11-04 来源:东方网

    
  随着民乐热在过去几年的持续升温,今年年内,一家“网上民乐俱乐部”也将正式上线。记者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获悉,这家中华老字号企业正在全力打造“敦煌国乐网”,希望能有更多热爱民乐的年轻人可以在网上“邂逅”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民族乐器。
  
  喜欢民族乐器的人,即使不知道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也一定听说过敦煌牌乐器。这个50多年的老品牌在本市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是毫无争议的“龙头老大”。不过,比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更让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自豪的,则是促进民乐文化为更多人所了解。
  
  上个世纪的一首歌曲曾经这样描述敦煌和民乐的寂寞:“大漠的落日下,那吹箫的人是谁,任岁月剥去红妆无奈伤痕累。累荒凉的古堡中,谁在反弹着琵琶?只等我来去匆匆今生的相会……”在民乐最寂寞的时候,曾经占据全国市场份额70%的“敦煌牌”乐器也陷入困境,民乐一厂生存维艰,濒临倒闭。“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做过玩具、卖过家具。”厂长王国振回忆。
  
  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民族音乐也开始步入上升通道。不过,民乐一厂没有安于单纯销售乐器的传统思路。厂长王国振说:市场拓展,要不局限于即时收益的兑现,而是要把“敦煌”品牌植入人们心中。我们的基本方法是依托中国民乐深厚的文化底蕴来培育品牌,实践文化营销的商业模式。
  
  于是,这个传统的老厂在生产乐器之外,还创建了敦煌艺术学校,组建了上海馨忆民族室内乐团,同时参与协办了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甚至还参与了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的国际性活动,参加国际、国内重大展览,并开设学术论坛、编辑民乐书刊……
  
  用一句话来概括,民乐一厂卖的不是乐器,是文化。

  古老乐器有了新腔调
  
  文化营销的商业模式使得这个老字号企业重又年轻。今年1至9月,该厂的销售收入达到1.7亿元,实现利润2500多万元。
  
  企业“年轻”了,生产的乐器也更“年轻”。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民乐一厂代表上海参加“中国故事”文化展演活动,还为奥运会闭幕式上64位少女合奏二胡的节目赞助了二胡。民乐一厂特地研发定制了电声二胡,让这种古老的乐器进入了“电子时代”。上海世博会期间,民乐一厂作为“中国元素”乐坊专区的承办单位,为世博会闭幕演出设计制作了特制琵琶。
  
  “要想创新,就要重新认识我们的产品,敦煌产品不仅是品质优异的乐器,也是具有文化价值的工艺品。”民乐一厂推出了仿古版、时尚版、纪念版、极品版、巨型版、微型版等系列乐器。从身价上,民乐也一改“草根”身份,推出一系列“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产品:售价数万元的奥运会、世博会限量版乐器,售价40万元的双鹤朝阳金筝、售价30万元的行云流水二胡等。
  
  打造民乐爱好者网上俱乐部
    
  接下来,民乐一厂要推出文化营销的2.0版:如果说以前是通过文化来推广产品,如今产品已经有了很好的市场地位,今后则将通过产品弘扬文化。据介绍,为了让更多年轻人能够更便捷地了解民乐文化,民乐一厂正在筹备推出“敦煌国乐网”。“这可以看作一个民乐爱好者的网上俱乐部,里面的内容包括重大行业新闻、人物专访、乐器保养专业知识、学琴指导、乐器考级信息等。”
    
  除此之外,民乐一厂还斥资开拍了一部五集纪录片《中国民乐》,力图打造一个民乐版的《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系列纪录片着重挖掘拍摄任务的传奇故事和乐器的文化内涵,每集讲述一个民乐世家或民乐大师的传奇故事,民间艺人、普通人、琴童的民乐情结;古代名人与乐器,古典诗词和绘画中的乐器等等。“不仅让我们的年轻一代,也让国内外的爱好者更多了解中华文化,提升民乐文化的内涵。”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广告位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